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探讨

2019-09-10 20:23沈桐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基础课程探索与实践教学改革

沈桐

【摘  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许多老师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质要求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将更多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相联系。其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师需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优化利用及分析,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收获。对此,本文以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分析对象,了解这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及实践策略,以期为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緊紧围绕课改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为了体现课程教学的生命力以及实践价值,老师必须要对前期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抓住课改教材的核心要求以及重难点,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老师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我国新课程标准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老师需要保证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思想之间的一致性,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背景,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为了体现三大教学目标的完美融合,老师需要注重法制观、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与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严格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的相关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想信念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来更好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和障碍。思修老师还需要围绕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理论的实质条件,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思想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加强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真正的实现有机融合,构建完善的逻辑思维框架。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了解学校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实现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有效改革和突破。

2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注重联系学生实际

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构建高效课堂,保障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对于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来说,老师必须要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分析学生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状态。另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大部分的内容十分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完美融合,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客观现实相结合,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在落实基础课程的前提之上积极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许多的消极应对现象。对此,老师需要在完成课堂主体教学之后,结合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实践要求了解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以及生活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偏好,以此来实现有的放矢。老师需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积极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平台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在自主学习中的困惑,从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与学生做朋友,通过面对面深度访谈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自身教育教学的评价和态度,从而主动的调整后期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向。

3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切实改进授课方法

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经验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了推动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个人必须要注重自我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恰当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与同行进行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之中学习他人的优秀做法和经验,以此来实现自身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综合提升。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学体系越来越丰富和多元,这一点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往往是一个较大的压力和挑战,老师个人必须要坚持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学生思想信念树立的核心要求,关注学生优秀品格形成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引导,做学生的参谋者疏导者和指导者,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学有所获。

任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备受关注,只有保障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才能够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需要选择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以及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以此来更好的体现高效课堂的作用及优势。另外在推动教学改革以及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老师学校还需要从根源上把控师资力量,了解教师选拔的相关要求,提高选拔门槛对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任课老师进行严格的审核,提高其教学能力和社会水平,保障其掌握恰当可行的教学技巧,从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的过程之中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

4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创新考核模式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都是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有裨益。在落实前期基础教学目标实践之前,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提高个人的综合道德修养水平。另外,老师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和前提,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之中的真实状态,保证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行为,学会主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为了体现教学的针对性,老师需要着眼于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将丰富多元的实践教学形式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相联系,严格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调整教学方向,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在落实新课程改革实践时,老师还需要注重对教师道德实践考察,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将平时学习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以及道德实践考核相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其中每一个考核层次的内容有所区别,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关注分组讨论、模拟教学、主题演讲以及专题讨论之间的完美融合,保障考核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主动分析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5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国高校在2016年开始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应对来自于时代发展的挑战,保障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中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但是这一课程的教学难度偏大,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对此,老师必须要抓住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将体系改革、内容改革形式改革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春焕, 杨文仙, 曾燕, et al.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西藏大学学报, 2007, 22(S1):57-60.

[2]于晓波[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14).

[3]辛玉玲.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13-14.

猜你喜欢
基础课程探索与实践教学改革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