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儿童心理特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2019-09-10 05:20严桂平
速读·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小学语文

严桂平

摘  要:在小学课程教育新课改不断深入进行的背景下,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当下小学语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愈发高了,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提升学生的成绩,关注学生生活轨迹,同时也要及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关怀,通过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这也是现代教育中提出的一个非常新颖的教学方式。本文就针对如何解读儿童心理特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育做出一些有效参考。

关键词:解读儿童;心理特点;小学语文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因此心理特征非常明显,这个时期的学生因为可塑性非常强,所以很非常容易被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并且小学生心理比较脆弱,需要教师和家长时时的关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导。由于现在政治、文化和经济都在快速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开拓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应对目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力求将每位学生都塑造成会学习、富有创新力并且乐于享受生活的高素质人才。

一、把握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

教师要想更好的和学生相处,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儿童有足够的了解,因为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的想法,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儿童的问题,只有做到让学生心中喜悦,他们才能有效消化课堂中的知识,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开展,比如平时在上课的过程中多和学生进行沟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关于课堂问题真正的想法。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的,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为什么这样想,并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到这个世界,尽可能和学生达成一致。其次教师也可以多做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清楚学生平时生活的环境对于了解学生有着怎样的作用。通过这些方式,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让学生不断长进,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生意盎然。

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全国各地关于秋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秋天的思考,“同样是秋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景色呢?”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回答,“在你们心中,秋天应该是什么样的?是收获满满的,还是秋风瑟瑟,充满萧条的呢?或者你们队秋天还有其他的理解吗?”这时候学生就会积极的回答问题,教师通过学生回答的问题来了解其心理活动,小孩子的世界可能并没有这样的条条框框,也许在他们看来,秋天只是开学的季节,是树上的知了消失了等等,这个时候,教师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的展开这堂课,可以告诉同学们,秋天其实还有别的定义,例如還有大雁南飞的景象等。

二、怀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保持相同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平等对待的。因为在目前的教育中,教师总是喜欢以分数来将学生分为优等生和差生,但每个学生由于生长环境、认知能力等的不同,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差异,分数并不是决定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教师一定要学会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发展优势,弥补劣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在心理上自信了,才会在语文学习中绽放出光彩,才能听得进去教师的劝告和教导,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习的首要基础。

以小学一年级下册《静夜思》这首诗为例,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古诗词,可能许多学生会由于其晦涩难懂而产生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听讲,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布置四个任务:分别是“朗读古诗”、“抄写古诗”、“找出生字”、“为生字注音”。这四个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相应的进行评价,说出每个组表现较好和不足的地方,让学生对自己陌生的领域有参与感,并且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理上产生自信的感觉,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既然刚才老师都认真听大家讲了,那接下来大家一起听老师讲好不好,烘托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放飞学生的想象空间

小学生的脑海中总是充满幻想的,因为对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未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强!因为想象力是无限的,但知识是有限的。”爱幻想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注意不能因为学生想的问题过于天马行空就否定他们。因为语文本身也是一个想象的过程,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文章,都是通过作者的脑海构思出来的,只有会想,才能会写,才能加深对其他人写作的理解,因此想象力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石。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部编版一年级《动物儿歌》一课为例,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蜻蜓、蜘蛛、蚯蚓等动物,那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这些动物的小故事来给学生讲,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眼界,并且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如果你是一只小动物,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天地,并鼓励大家勇敢说出自己心中所想,让学生什么的去体会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进而为后期语文写做以及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儿童天真烂漫,儿童时期更是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每个儿童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模式,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孩子们创造优越的条件,让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并茁壮成长。而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倡导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刻板的记忆或者照搬书本知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解读儿童的心理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助于激发儿童思维想象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泽军.浅谈如何利用儿童心理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J].读书文摘(中),2017.

[2]董武云.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7:278.

[3]罗赵平.基于儿童心理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D].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小学语文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