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教学实践

2019-09-10 23:55曾祥榕
南北桥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素质教育高中数学

曾祥榕

【摘    要】事实证明,考试分数并不等于数学素质,基础知识的累加也不等于数学素质的提高。数学素质先要建立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喜爱及浓厚的兴趣等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所以要真正实现中学数学从“应试”型向“素质”型的转化,除了课程的改革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外,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数学  素质教育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36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往往仍局限于“应试教育”这一层面上,这显然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不能承担起数学教育教学“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任务。因而,数学教学模式的更新改革势在必行,并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逐步走向数学素质化教学模式,即走向心理、适應个性、主动参与模式。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面向全体,“为一切人的数学”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的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旦学生达到这一层次,我们就可欣慰地说,“我们培养的目标达到了”。我们通常所讲的“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只授之以‘鱼’”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学习函数时与商品销售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为主线,强调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素质

数学思想素质的特征之一,就是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时候能以数学思想为先导,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数学方法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属性,探究事物的变化趋势。数学方法是依托着数学思想而存在的,一般而言,一种数学思想相应有一种或多种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就是要强调思想和方法的统一,就是要使思想的内涵通过方法得以体现,就是要用方法的优化充分展示思想的灵魂,数学教学就是要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善于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例如,把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这就是数学上的化归思想;在处理问题时善于分门别类加以解决,这就是数学上的分类思想。而这些思想方法,教材中一般并未明示,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去挖掘和体会。要注重对概念、法则、结论所产生的背景及应用的了解和追踪,改变传统零碎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以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为主线,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从而把数学的学术形态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情感需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素质。例如,通过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中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函数是描述宏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会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体验从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局部问题的思想。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能力

数学美学蕴藏于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概括、模型示范、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体验数学之美,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应当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1.让学生体验教学的朴素、简单之美。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必要的审美示范,来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数学之美。这种审美一般表现在数字符号、运算符号等数学符号上,如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中、在数学的逻辑体系和问题转换中都有体现。例如,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勾股定理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通过学习,可提升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从数学审美角度揭示数学素材中所蕴含的“德”。比如在学习完《圆锥曲线》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通过观察、类比、演绎等,对所学曲线作如下美学意义上的升华:“静如处子,动若‘天仙’”,以此来诠释几何中点的轨迹的流转优美,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多一点理解和热爱。

四、数学素质化教学应走向适应个性模式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个性在学生求知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学生积极个性的培养,全面发展人、完善人,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也是未来社会、未来教育的所求。因此,个性化教学应成为数学素质化教学的一个永恒主题。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科教学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里的“自由”就是其“个性”发展的主要体现。 1.让学生有迫切的需求。教学中,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需求、大纲要求、教材内容等,有所选择地、详细地安排教学内容,以期望能赢得学生的欢心和急切的需求。2.让学生有内心的动力。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3.让学生有成功的尝试。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兴趣,着力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4.让学生有创新的意识。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能力培养是个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敢于怀疑,求新,求异等。5.让学生有差异地学习。教学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素质的重要性,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走出分数的误区,还数学以本来的活力和魅力,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宗旨,使数学真正成为广大学生都喜爱的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邵莹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D].河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素质教育高中数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