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探究

2019-09-10 23:55周千莲
南北桥 2019年18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周千莲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其较为抽象,而让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头疼,甚至觉得枯燥乏味。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通过应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学数学并不是只为了算数,数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情境  数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95

生活中处处包涵着数学知识,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金钱交易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外,在许多方面也需要用到数学知识,例如精密仪器的制作和测量;木工在制作家具时用到的各種圆柱体,柱状体;通过数学计算来估计公司的盈利情况等等当面。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点点滴滴应用于数学的情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此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我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开展进行探讨。

一、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加深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有限,对于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定义等等,学生往往难以理解。通过有效的将生活情境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生活问题,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能够轻易地理解。同时教师通过引入有趣的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乐于了解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和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就会发现许多的数学问题,通过将在学校里面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去,并把这些问题解决。让学生能够有成就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如何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肯定会联系生活情境,那么如何正确地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进行。

(一)课前正确导入

在进行新课的讲解之前,我们可以联系正确的生活情境,来对学生进行提示,让学生能够清楚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是什么,对于教学内容能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如何来联系正确的生活情境呢,这就对我们教师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能够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的特点,来合理地联系生活情境,就比如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乘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交换律大致相同等等。举个例子,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进行图形的讲解,有各种各样的图形,就拿圆形来举例,我们主要了解圆的周长、直径、半径和面积的计算法。在进行教学之前我们可以先带领学生们进行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测量,用一个生活中像圆的东西比如硬币或者是瓶盖都可以,测量时我们先让学生想办法怎么来测量圆的周长,让学生学会思考。最后教师再进行提示,当学生测量完瓶盖或是硬币的周长后,再进行直径的测量,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联系,由此来引入今天的关于圆的教学。通过联系正确的生活情境,来进行课前的导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这才是生活情境的正确应用。

(二)教学中插入生活情境进行练习题讲解

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练习题的讲解是免不了的环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于加减乘除等计算方法的应用理解,我们可以联系生活情境进行应用题的讲解。数学计算方法的学习,大多都来源于生活之中,例如平时的日常购物计算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联系这些方面的生活情境来进行练习题的讲解。比如我们在刚刚开始教学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最可能联系的生活情境就是小朋友的压岁钱这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一道练习题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应用,比如小红身上有八块钱,小明身上有五块钱,小红比小明多几块钱呢。通过这种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对于加减计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思考。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要注意帮助学生与加法进行区分,大多数学生在学乘法时,由于记不住乘法口诀,但是他又知道乘法的具体意义,就比如7×9,他就会用九个七相加或者是七个九相加,此时我们的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纠正这种不好的习惯,让学生对于乘法的应用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通过一些实际的应用题来锻炼学生的乘法能力,比如利用小刚身上有一百块钱,红笔五块钱一只,小刚能买20支红笔吗?这种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相比于加法的简便性和快速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不像初中和高中数学一样深奥,它更偏向于生活,很多教学内容都与生活有关,加减乘除,图形等等。因此我们要学会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情境来解决问题,对于今天学习过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之后主动去探索和哪些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有关联,或者是用在了生活中的哪些事上,就比如学了加减乘除法,学生要回去问家里的大人今天买菜花了多少钱,那些菜分别是多少钱,然后加在一起总共多少钱,和今天买菜的钱是不是相等的。在学了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去测量一下家里面电视机的边长,看看电视机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或者是去测量一棵树的周长以此来推算出树的直径,然后再与测量值相对比看看结果是否相符等等。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的掌握学习过的内容,加深他们的印象,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实践探索的态度,对于任何数学上的问题,都能主动去思考,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以上是将生活情境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具体的开展方法。教师在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时,还应当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探究,不要生硬刻板地就将这些内容引入,要注意循序渐进,合理地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奇妙,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参考文献

[1]周庆连,吴洪礼,王桂梅.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探讨[J].中华少年,2018(11):257-257.

[2]黄赞平.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J].亚太教育,2016(4):38-38.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