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思维初探

2019-09-10 07:22涂玉娜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涂玉娜

摘  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教育中的数学学科越来越重视,同时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与学习技巧,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高段学生。对高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其具备优秀的学科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初中数学学习及物化生学习奠定基础。为此,本文对小学高段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高段是学生成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不仅能够实现其全面发展,对初中知识还能够起到有效的衔接运用。在高段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改变他们学习方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对数学的认知,做到学以致用,有效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其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经过低年级的数学学习,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和思想,所以,在教学基础知识时,要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特征和实际情况,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趣味导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导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同时还要注重导入的趣味性。课堂导入得好,学生的兴趣就高,进入课堂的角色就快,思维就集中,求知欲就强。例如,在教学“圆”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导入,为学生播放他们喜欢的动画片或者是动漫中的片段,让学生从中找出大小不同的圆。学生会说头部、衣服上的装饰、桌子等。然后教师要引出教学内容,这时学生会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學中,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逐渐养成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再如,学习“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可以对学生说:“我们学校操场有一棵大树,在不截断大树的情况下,怎样才能知道这棵树干的直径是多少呢?”接着老师再问:“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一来,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被带动起来,于是学生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学习中。

三、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

高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帮助,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之在思维领域中对未知事物有所认知,找到思路,并能运用思路去解决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得新知识的时候,也开拓了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时,课前先让学生用纸剪两个三角形。上课时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看谁手中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然后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学生动手操作后会得出两种结论:一种是无法拼,一种是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时老师可以让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同学演示他们是如何做的,学生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过程,能够得到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美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学实质上就是设法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亲自参与学习,只有多参加实践,多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的第一经验,储备直觉思维的感性素材,才有可能升华为抽象思维的理性认识,产生广阔的思维联想,进而进行归纳、类比、推猜,发现新的事物,建构新的理论。

四、巧妙设计练习,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空间

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除了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引导有关外,与课堂练习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主要原因在于课堂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其思维。巧妙地设计练习,做到有坡度、有密度,从而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拓展。首先,设计练习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其次,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最后,为了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和有点难度的习题,即一题多解的习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体制改革下,教师应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充满激情和兴趣地进行学习,既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为其初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国廷.初探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6(01):179-180.

[2]李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 甘肃教育,2015(09):108-109.

[3]张玲玲. 巧设“思维问题”,让学生“突出数学重围”——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提问技巧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7(23):153-154.

[4]谢海英.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7(06):128-130.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小学高段散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