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初中生确立学习目标的对策

2019-09-10 07:22邵晓云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现目标同桌目标

邵晓云

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利于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一些学生却不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實际情况,科学地确立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一些学生确立了目标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懂得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管理,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学习目标的实现也就不了了之。本文希望从辅导学生进行目标确立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掌握目标确立的技巧,学会科学确立目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目标的确立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导向作用,有目标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会更具行动力。有的学生苦思冥想却不知道该如何树立学习目标,也不清楚什么目标适合自己;有的学生树立的目标与自己的能力差距太大,以致无法达成,让自己产生挫败感;而一些学生确立了目标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懂得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管理,最终使自己在追梦路上越来越迷茫,不知归向何方。

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但是其心理年龄决定他们思想的幼稚性、情绪的两极性,设定的计划即使合理,也需要鼓动学生强化执行力,在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时,更需要外界力量帮助他们客观地重新审视目标与现实的矛盾,助力他们解决所遇困难。

因此,引导学生掌握目标确立的技巧,有助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确立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减少目标实现的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掌握对目标管理的方法,能助力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辅导学生进行目标的确立。

一、确立目标时应使用积极的词汇表述

心理学强调不同的自我暗示和情绪对人相应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情绪的暗示能调节个体行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心态,能影响个体在行动过程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同样会被自己所采用的词汇影响到情绪和自我效能。我们需多引导学生多采用积极的、健康的、明朗的、向上的词汇,完成对目标的表述,不用消极、暗含对自己否定或含“不”字的词语。这样利于强化学生的信心,潜在暗示学生正在征服自己,达到积极的状态,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

例如,我班里一个后进生,他各科成绩都不出色,60分的及格线对于他而言都是难以攀登的大山。虽然成绩差,但他还是希望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我观察了他一个学期做的各阶段目标,大部分的目标表达为“希望自己不要再做倒数第一的学生了”“这次考试不要再垫底”“我要做到按时交作业,不拖欠作业”“希望我不要迟到,不要给班级扣分了”。他树立的目标最终指向自己成绩有所进步,成为一名遵守纪律的学生。

在这个目标中,该生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差生。他在重述自己过往做得不对的事情,他也懊悔,才渴望改变差生的身份,但自卑与怀疑影响了他实现目标的效能,甚至这些负能量的词汇也烙印在心中。作为一名差生,他的学习行为就应该是这样糟糕的吗?我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目标表述进行修改:“我希望自己每天早起半小时,早点到校,每天争取背诵5个单词,或一首古诗;我允许自己进行高阶挑战游戏,争取把这些背诵的内容默写出来……”采用了积极词语表述后,孩子表现出更愿意去坚持实现目标的意愿。在刚结束的语文测试中,该生已从不及格变成了74分的高分。借助自我暗示,在积极心态的影响下,他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确立的目标表述要清晰明确

清晰明确的目标决定着个体在活动过程中意志行动的方向和动因。一些学生树立目标时的话语总是比较笼统。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我希望成绩有进步”,那么成绩要达到什么层次,才是进步的表现?有些学生的目标就是“我希望学习态度有所改善”,怎么样的标准才是要改善的呢?因为目标不具体,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做的一切也不知从何处开始,每天过得很迷茫,更不说让学生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了。

树立目标之时,要将目标表述得具体可感。如树立成绩进步目标时,科学的做法是明确到在哪一科成绩上有所进步,清晰表述进步标准是什么。比如说,某学生的体育目标是“我每天放学后去操场多练一次800米,使我的体育成绩及格,身体更健康”。目标清晰明确,学生就有了行动指导和努力的方向,如果这名学生持之以恒,他体育成绩的进步是必然的。再如说把“我希望学习态度有所改善”的目标,改为“每天提前5分钟到学校,争取每天能累积5次举手发言的表现”,这样的修改,对于心理缺乏执行力的初中生而言,帮助非常大。总之,确立目标时,目标表达得越清晰明确,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行动更有指向性、针对性。

三、目标的确立不能影响到身边人事的需求

学生在确定目标时候,往往从自身需要和利益的角度出发,既想要鱼,又想要熊掌,也是很多学生在确立目标时存在的误区。没有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没有掌握好目标天平的平衡,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行动和心理上的阻碍。

一个女生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在目标的驱动下,她竞选成为学习委员。为了老师交代的任务奔忙,经常放学了还在整理当天的作业清单以及当天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名单……她的作业只能回家才完成。回到家里,五年级的妹妹要求看电视或听歌。没完成作业的她却焦虑了起来,认为妹妹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姐妹俩产生了矛盾。该女生在校没有时间巩固新知,作业也没有充分思考,使得她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透彻,经常上课时听不懂老师讲的知识,需要请教同桌,也影响了同桌的学习。她的同桌把情况反映到我这儿,要求调座位……此时的女生,感觉学习跟不上,姐妹关系和同学关系都不和谐,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和我说当学习委员耽误学习,她要辞职了。

在这个案例中,她确立的工作目标值得肯定,但有两个问题需要正视,一个是她的工作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和学习目标冲突了,另一个是实施目标的过程中妨碍了妹妹看电视,也影响了同学听课的需求。我和她进行目标的分解,肯定她工作认真、事事精益求精,否定对工作挑骨头的完美主义心态,建议她学会协调时间,兼顾工作和学习、生活,精力不偏向工作。她修改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校协助好老师工作,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利用课间时间消化老师讲述的知识,放学后完成作业,回到家里多陪伴妹妹,允许自己享受放松的时间。

如今的她,早已成为老师的得力帮手,深受同学们欢迎。上学期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她的妹妹也读初中了,两姊妹经常结伴上下学,感情非常好。这个美好的局面,得益于她后期确立的目标彼此不干扰,而且没有损害其他目标实现,也没有对身边的人事造成影响。

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需考虑是否会影响或损害到其他人的利益。当目标的确定不影响他人的需求时,个体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遭遇到的阻碍会减少,获得实现目标的能量会更大。

四、要设立能由自己把控主动权的目标

目标的选择源于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意,认为自己可以变得更优秀,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正是对价值的肯定,促使我们调动全部的積极主动性去实现自己的渴望。只有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只有事关自己的事情,自己才有能力去改变,也就具有话语权。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尽量从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需要。

我班来了一名新生,她个子矮小,皮肤稍微有点黑,性格活泼开朗。一次班级活动课上,她写的目标是“希望同桌能喜欢自己”。一个月过去了,她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却很悲观,打不起精神。我询问了才知道,她感觉自己的目标没有达到,同桌和她之间不冷不热,她内心颇为沮丧。

新生到新的环境,渴望获得友谊,我非常理解。但是,她确立的目标不够科学,原因在于她把目标实现的选择权交给了他人,自己不能掌握目标实现的主动权。如果她的同桌不喜欢她,她的目标不能实现;同桌不愿和她玩了,她的努力也失败了。如果把“希望同桌能喜欢我”改成“我要增加自己对同桌的吸引力……”,那么局面又不一样了。这时,她修改了的目标是从自身角度出发的,自己能把控且能调节,目标实现的主动权也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她可以多为同桌提供帮助,吸引同桌和她成为朋友。她也可以选择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去改变同桌对她的印象,从而让同桌对她产生好感……因此,设立目标时,应从自身角度出发,这个目标必须是自己能控制的,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达成的,而不是由他人控制,被他人意志所左右的。

五、要给目标设定实现时间

限定时间会给个体在执行任务时带来紧迫感。为了遵守时间,个体在行动时候会提高注意力和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协调各方资源,专注而尽力完成任务。在时间的压力下,学生会根据事情轻重缓急调节自己的行动速度,有了时间期限,行动计划才会更快被落实。如果学生的目标脱离了实际,行动计划遭到各种阻挠,也利于及时调整目标,修订与之匹配的行动计划。如果没有时效性,检测难度也会提高,也容易滋生学生的懒惰拖拉行为,导致目标迟迟不能实现。

当然,如果我们的目标是以学期、以年为单位的长远或较大的目标,应该把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的目标,由若干个小目标构成大目标。安排好小目标完成的时间和大目标完成的时限,最终促使目标的实现。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导师的重大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行与智慧的原则;在逐渐将人世的真情实况显示给学生,在使学生喜爱,并且模仿优良的与值得被人称誉的行为;在当学生正做这种行为的时候,给他力量和鼓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收获,也要关注学生心理特点,给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给予学生力量上的鼓励和方法上的指导,每个学生的未来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初中阶段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较为集中的一个关键阶段,他们告别了小学的懵懂,意识心态逐渐茁壮,为高中学习进行能力的奠基。此阶段的每一个学习目标的成功,都可能滋长学生勇敢体验的信心,激发他们遇见更优秀的自己的热情。

所以,在和学生一对一的教育工作上,更需要树立辅导意识,对学生给予理性、科学的帮助,使得学生确立的目标是有意义的、有效的、可行的,能让学生在执行行动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拥有积极的体验,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景。只有聚焦着学生成长的教育才有温度,只有沉淀着学生成功的育人工作才有意义。

猜你喜欢
实现目标同桌目标
换同桌
同桌有病
浅谈测绘手段与实现耕地保护动态平衡的关系
两次求导 实现目标
羡慕我同桌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船舶修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浅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