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背景下记叙文写作如何提升思维深刻性

2019-09-10 07:22周柳燕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周柳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作文更加重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必须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断强化。记叙文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综合体现,它和议论文写作存在共通点,高中基础学年段的记叙文写作应得到重视。本文旨在结合“写人要凸显人物个性”的教学实践,探究记叙文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以提高记叙文写作的思想深刻性。

【关键词】高中记叙文;核心素养;思维深刻性

一、新高考及语文核心素养对思维品质的注重与考查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体现在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方面,加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也是近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突出特点和改革趋势,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中小学教学思考和前行的方向。高考作文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高考作文题目愈来愈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中,发展等级分为深刻、丰富、文采、创新,其中,深刻是作文发展等级中分量越来越重的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能透过现象深入分析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因此,高中作文教学应重视对思维深刻的训练,向思想更“深”处漫溯。

尽管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把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都作为训练对象,高考作文考题也为记叙文留以写作空间,在考试中涌现出不少满分记叙文,如2014年高考作文全国大纲卷“老王生病”,广西满分记叙文《我来自陈旧的你》;2015年湖南高考作文根据材料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2017年全国卷III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2018年北京卷二选一作文,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等。然而,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回归理性思维呼声四起,相对于议论文而言,记叙文似乎不那么被考生喜欢。事实上,记叙文写作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综合体现,它和议论文写作存在共通点,即在写作中都要由事、物上升到理与情,或在一定的情理高度上关照事、物,只是表达方式上侧重点不同。

在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的最大问题是写出来的文章仅停留在以故事来演绎文题的浅表层上,在“基础等级”上徘徊,缺乏思维深刻性。要想使作文深刻,记叙文写作须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挖掘。笔者将以《写人要凸显人物个性》记叙文课堂写作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如何写出人物个性,以提升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思维深刻性。

二、描写细节化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性格、行为、语言、习惯、思想、品质、情感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学生学过描写人物个性的方法有许多,如使用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正侧、点面、动静结合等其他细节描写法,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描写的细节化有助于塑造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课堂上回顾这些方法后,笔者布置课堂片段作文训练题目如下。

选择班上你熟悉的一位同学,运用所学过的刻画人物个性的方法,写出人物的个性,150字左右。完成写作后在小组内和班级分享,猜猜写的是谁。(隐去姓名,用第三人称“他/她”)

在这次写作中,学生兴趣盎然,并运用了学过的写人物个性的方法,大部分学生文段描写都能做到细节化。

例如,下面这段学生习作。

古灵精怪,这许是描述她的最好的形容词。乌黑的长发如瀑,在灯下闪耀着光泽,轻铺肩上,她的眼眸中无时不充满活力,又如溪水潺潺,缓缓流露出眼角眉梢的笑意。她纤瘦却不羸弱,活泼而不疯癫,是十足的“暖场王”和“开心果”。

听,只走到楼梯转角处,便有熟悉的音调与笑声传入耳畔,“姑娘我回来啦!”这声音的发出者,毫无疑问就是她。她正趴在一舍友的桌前,瞧人家画画,眼里流露出钦佩与喜爱;她又好似与人耳畔私语,接着便传来她清脆如铃的笑声,仿佛看见她调侃同学后,自己瘫在床上捧腹大笑……

她爱各种吃食。我曾一度认为她想在高中三年将小卖部的各色零食吃个遍。她的桌子抽屉里总关着各种各样的吃食,然后她便如变戏法般一个个变出来,变到各个舍友的桌子上,让大伙又惊又喜。她喜滋滋地拆开糖纸,将一颗糖放入嘴中。这是常常所见的,若你见她,或许能看见,她正叼着根棒棒糖,眼角含笑,目视不语。

此段运用了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法,使人物的描写细节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生在性格、行为、语言、爱好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如古灵精怪、活泼开朗、酷爱吃食。人物个性描写的细节化,是记叙文成功的关键,是思想深刻的基础,但是人物个性的刻画并没有深入挖掘人物思想、品质、情感等方面的特征,思想深刻性不足,这是学生在此次课堂写作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接下来的课堂环节需要指导的重点。

三、选材的典型性

描写人物个性时应选取典型材料,提炼最恰当的素材,更好地突出人物的个性,而不是随意挑取一件生活中的普通小事,或生硬地采用与人物个性不相符合的材料。典型的选材,能使人物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使读者印象深刻。

例如,下面是学生就课堂印发的资料,研讨描写教师的文段。

他个子不高,一头花白的短发,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着。这条腿何时截去、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补天和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得力量太大了,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響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学生在探讨分析此文段时,集中分析了文段的细节描写手法和人物的个性,如外貌描写“发胖的脸上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可以看出刘老师的“慈祥”个性特征,或分析语言得出刘老师“幽默”的个性特色。而此处刘老师最突出的个性特征应该是乐观坚强,能体现乐观坚强个性的选材与角度很多,但是刘老师在这里的双重身份是老师和残疾人,所以文段选取了女娲补天的传说,刘老师用轻松的语气调侃自己,写出了刘老师乐观坚强的个性,选材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

四、思想的闪光点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性格、行为、语言、习惯、思想、品质、情感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写人个性不能仅仅刻画其性格、行为、语言、习惯,还应着眼于对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挖掘,写出人物在思想、品质、情感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使写作的思维更具深刻性。

课堂描写同学个性以及研读所引发的文段后,学生明白了,描写人物个性应挖掘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闪光点。之后笔者在课堂进行提升写作,题目如下:

请写一写你的老师,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师(不出现姓名和学科),以“你/他(她)”人称,写一则片段,体现其思想品质,200字左右。

文段一:

此人体态偏胖,身材却不短,他占有好身材的一半,虽无后翘却有前凸,如怀胎六月。据其言年轻时注重锻炼,本无此福相,后因汲取的精神食粮过多,肚里装满了智慧,故成此模样。此言不假,我上课从未完全听懂过,其所授知识实在太精深,我学力尚浅,未能探得他肚里智慧一零头。

他每晚必下班辅导,独自一人搬桌椅坐在走廊,每有空暇之际,总是埋头于各种辅导书,从未见其拿出手机。他戴着眼镜,稍稍趴在桌子上,一只手压着答案,另一只手用红笔不停在我们的练习上圈圈画画,帮我们订正答案。他皱着眉头,两眼专注地盯着练习,虽然脸上露出些许疲倦的神态,但手中的笔从未停止。看到旁边桌子上的试卷,再看到老师如此认真地批改练习,我想起自己胡乱填写的答案,心里不禁有些惭愧。当问到难点时,老师从抽屉里拿出辅导书,翻开书本,上面用红笔密密麻麻地做了各种标注,每页都填得满满当当,全部是易错点和难题。偶有多人询问时,他的辅导时间会延长到第三节自修,每每结束,见其起身收拾桌椅,肚子后背总是湿一大片,大约是今晚收入智慧与勤劳太多,以致溢出,湿了衣衫。老师年已半百,尚能如此认真勤奋,我若再不觉悟奋起,怕是以后度完半个人生,肚皮仍是平平一片,里面没有半点智慧墨水。

虔诚的敬业精神、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认真与热情,本身就是人物最闪光、最动人的个性特点,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该生从老师外在身材的圆肚子,深挖人物内在的智慧来源——认真、敬业的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立体、生动形象。

文段二:

形如细栽之柳身姿轻盈,声如檐下之燕婉转动听,色如夏日清荷清新不俗,总身着长裙,温柔亲切的古典美人——我的语文老师。

我以为高中老师不再像初中老师那样幽默,高中老师都是严肃的,直到我成为她的学生。她在第一节课介绍时说,大家可以直接叫她“姐”,不必拘泥于“老师”二字。或许是学语文的缘故,她的气质像存世已久的古书,韵味别致。她的课堂是令人着迷的,她常微笑着,嘴边梨窝若隐若现,寥寥几句便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文学世界,每当课堂上没人回答问题时,她也不恼怒,仍是像家中长姐般耐心引导,对于回答不好的同学也报以鼓励的微笑。她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点评、见解都精准又到位,使文章的情感一下便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在讲到“家”时,她声音渐渐哽咽,家的温暖便从她口中流溢了出来,令我们向往、怀念;在讲到梁任公先生的《桃花扇》时,她那么悲痛惋惜;而讲到“香港回归”时她又那么自豪;在讲到“对联”时,她谈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我们深思文化现象,心中的使命感也油然而生……她如夏花般绽放在教室的每一处,绚烂了课堂,绚烂了我对文学的心。她的飘然长裙曾拂过我的手,就像是家中院子里的梨花飞满天间,轻遮我的眼,这是一位怎样迷人的老师!

这是一位非常有人文情怀的老师,她无声的行动中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与引领,该生笔下并没有写老师的幽默或慈祥等性格特点,而是挖掘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老师循循善诱,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她具有的高尚爱国品质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精神,这些都是其熠熠生辉的思想独特之处,是老师异于他人的个性特征,该生写出了人物个性的独特。

五、人格感染力

凸显人物个性不能仅停留在性格、行为、习惯等浅层上,而应挖掘其在思想品质、情感等方面对他人产生的独特的、永久的影响,人物具有人格感染力,会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震撼。单向描写人物个性不如双向表现更深刻,即人物的自身个性以及对他人的感染。如2014年广西高考满分记叙文《我来自陈旧的你》,“我”的父亲“老王”,他诚信、感恩的品质都影响着“我”,“遗传就像玻璃台下永遠弹不走的灰迹”“我来自你,来自那个纯朴、善良、陈旧的农民工老王”,诚信的传递性,比仅刻画个人的品质个性更具深刻性,在凸显人物个性之余,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除叙述、描写外,还可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等方式,写出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使文章更深刻、更具感染力。

《你是我的太阳》(片段节选)

12月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那一天,你站在讲台上与我们讲了日本人的暴行,讲着讲着你就失控了,你扬起了头,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下来,哽咽着发不出声音,攥着的拳头在颤抖着,那分明的青筋里仿佛涌动着你沸腾的鲜血。我知道你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祭奠那些在那场惨无人道的杀戮中死去的同胞们。你一度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却无能为力,我看到了你内心的哀痛,是那么强烈而心疼。原本生活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的我,对那场人人后怕的战争是没有多深刻的体会的,但通过你,我仿佛看到了当时遍地鲜血、满是尸体的悲惨画面。

从那之后,我开始懂得我与我的国家是一体的,悲哀着它从前的任人凌侮,开心地见证着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快速发展,逐渐壮大。我也明白了我现在的刻苦学习不仅是为我、我的家人、我的学校,而且是为了整个社会,整个国家。

文段的描写细节化,挖掘了老师爱国的思想品质,选取了老师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流泪哽咽的场景,选材典型,老师虽然并没有讲爱国的大道理,但老师爱国的思想情感自然流露出了一股精神力量,这种人格力量的感染力,使学生顿悟,学生也和他一样哀痛,认识了发生的变化。这里用了议论性的句子升华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师者,不取决于教什么,而是当教师自身达到一定境界,自然就形成一股精神力量,得“意”忘“行”,一种人格力量的感染,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正是人物最深刻、最动人的个性。文段末的议论、抒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记叙文写作的立意深刻,写人要凸显人物个性要点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1)描写的细节化;

(2)选材的典型性(某一个生活场景或片段);

(3)思想的闪光点:决定立意和深刻与否;

(4)人格的感染力:(一两句议论升华,带给我们的影响)。

高中记叙文教学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把思维训练放在重点上,落实在常规的作文教学活动中,通过一定的作文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感受性等。记叙文写作要深刻,不仅要描写细节化,而且要着眼于对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挖掘,取材鲜活、典型,小中见大,微中寓著,充满情感,从而催人振奋,使人联想,这是实践“深刻”的有效途径之一。作文如做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王世川.高中复杂记叙文写作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7(11):72.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