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表演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推进策略

2019-09-10 07:22陈希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表演游戏中班幼儿策略

陈希

【摘要】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常有忘记对话或者情节的情况发生,需要教师的提示才能顺利进行,因而教师的及时观察、适时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教师对中班幼儿表演游戏情况的观察,探讨了教师的推进策略,意在提升幼儿的表演经验,促进整个表演游戏的完整性。

【关键词】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策略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三大创造性游戏中的一种,是幼儿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赋予角色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后,呈现作品的内容或表达出故事的内涵所在。但就目前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现状来看,教师在表演游戏中的观察、引导和推进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常有置之不理的情况或不知从何处下手的顾虑,这些情况都说明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教师还需要提升观察和推进策略,以促进幼儿更好地游戏。基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指导幼儿表演游戏旨在以恰当的方式提升幼儿的表演水平,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故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至关重要。

一、鼓励为先,提升幼儿的表演兴趣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演游戏,及时观察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问题,通过询问、提醒、鼓励与表扬等方法,来了解幼儿在表演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或幼儿对角色扮演的真实想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来保证表演游戏的顺利进行。

【案例一】我可以吗

小熙看到小伙伴都戴好了头饰,问:“准备好了吗?”但由于声音太小,没有人听到,小伙伴戴着头饰自由攀谈。这时,小熙又用同样的声调试了一次:“大家准备好了没有?”这次只有几个小朋友听见,转头看了她一眼又继续攀谈。小熙低下了头,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教师看见了,走到小熙身边轻声说:“你可以大声问。”小熙害羞地低着头,教师再次轻声鼓励。这次小熙决定试试,提高聲调问:“大家准备好了没有?”这次所有的小朋友都听到了,并回应道:“准备好了!”接着,表演游戏正式开始了……

在案例中教师采取了言语介入的方式,轻声鼓励幼儿大声地询问,既保护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又提升了幼儿的表演自信。试想,若教师直接让交谈的幼儿加入游戏,或者大声呵斥:“你为什么不大声点。”就违背了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初衷,也会让本次表演游戏戛然而止。在几次询问“大家准备好了没有”的过程中,小熙在自己的不断尝试和教师语言介入的指导下,能够从音量小到音量大,从不自信到自信,促进了表演游戏的正常开展,也说明小熙对表演游戏有着一定的责任心,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和学习弹性空间。

教师在充分观察的情况下,采取了适宜、有效的指导策略,在引导时也遵循了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原则,可以保护和提升整个表演游戏中幼儿的表演兴趣。

二、互动交流,促进幼儿的协商合作

当教师发现幼儿对表演材料或服装的使用有疑惑,或是角色的分配有困难时可以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行为给幼儿传达协商、合作的暗示,隐性引导幼儿自发地解决遇到的困难,从而促进表演游戏更好地发展。

【案例二】我想演红蝴蝶

表演游戏开始时,组长晗分配角色。她先拿过白蝴蝶的翅膀,问彬:“你要演白蝴蝶吗?”彬说:“要!”于是,晗帮彬带上白色的蝴蝶翅膀。接着,晗又拿过来白花的头饰,问雯:“你演白花姐姐吗?”雯摇头说:“不演。”晗问:“那你要演什么?”雯不说话,只是摇头。晗就拿着白花的头饰问下一个幼儿,这时旁边的雅问雯:“你为什么不演白花姐姐?”雯说:“我才不演白花,我要演红蝴蝶。”雅说:“那你自己去拿红蝴蝶啊!”但是,雯还是在原地不动。一会儿角色都快被选光了,雯还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别人装扮……这时,教师走过去问雯:“你为什么不演白花姐姐?”雯说:“我不想演白花姐姐,我想演红蝴蝶。”接着,教师轻声引导:“那你自己去拿红蝴蝶的道具,再和朋友们商量一下好吗?”雯有些犹豫,过了一会儿走向道具架……

在案例中,幼儿一开始并没有主动地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在同伴询问幼儿后其仍没有行动,一直坐在座位上。最后在教师的介入和帮助下,幼儿才愿意去尝试。教师的介入促使幼儿大胆尝试,使其在社会性方面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有着比较明确的角色意识,一直想要扮演红蝴蝶,但是与同伴协商角色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如果教师此时忽视这样的情况,不采取适宜、有效的言语介入方式介入游戏,给予此幼儿适当的帮助,那么按照此幼儿内向的性格,就不能很好地继续参与游戏,与同伴协商、合作的能力也不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

三、平行介入,发展幼儿的表演内容

在表演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演情况,可以对幼儿的动作、表情进行介入指导,同时与表演道具、材料、场地等产生互动,促进表演游戏的顺利进行。此外,教师还可以作为游戏的某一角色或教师扮演一个新的和故事有关的角色进入游戏,促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提升表演游戏的水平。

【案例三】如何开始表演

“老师,他们都不好好表演。”小组长庄从户外表演场地跑到教师面前,抱怨起他们组员的情况。“他们一直跑来跑去,台词也说不清楚。”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和庄来到表演场地,看到扮演三只小猪的幼儿蹲在自己的房子前发呆,第一只小猪李戴着头饰,穿着衣服,拿着稻草道具在搭房子;第二只小猪华戴着头饰,拿着木头道具在地上画画;第三只小猪吴拿着头饰站在房前看着大家,一句不吭,而“大灰狼”林戴着头饰和披风到处跑。教师问:“你们都准备好了吗?”所有的幼儿都不发言,庄说:“他们都不说台词,怎么演啊!” “谁先出场呢?”教师问道。庄说:“我先出场啊,我说完都没有人接我的话。”教师看着所有幼儿说:“猪妈妈我要出门了,小猪们要自己照顾自己。”说完,教师就拿着头饰戴起来,随后幼儿也开始动起来了。

案例中,这组幼儿的表演能力相对较弱,都是平常在班级里表现得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因此教师在观察到表演游戏无法顺利进行时,及时地平行介入游戏,扮演猪妈妈,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帮助幼儿大胆地表述台词,让表演游戏得以顺利开展。

表演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积极性和完整性的激发,需要教师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采用恰当、有效的指导方式,让幼儿掌握表演游戏的主动权,帮助他们加强自身的角色意识,明确所扮演角色承担的台词和任务,进一步促进表演游戏的完整性,让他们体验到表演游戏的乐趣。

【参考文献】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幼儿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马生芳.关于我园开展区域活动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研版),2013(05):120.

猜你喜欢
表演游戏中班幼儿策略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对无字图画书的理解
灵动指尖的艺术
“幼儿在场”在表演游戏中的意义探究
多维并举,激发“棋”趣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略谈
探讨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