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断分析能力

2019-09-10 07:22关永亮
求学·教育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小学数学

关永亮

摘 要:新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逻辑推断分析能力的培养。逻辑推断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推断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提出和实施,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小学生对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小学生数学逻辑推断分析能力的培养。所以,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推断分析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为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逻辑推断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把现实世界中的各类信息置入脑海中,并能够进行分析、加工、储存,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积极探寻、发现以及认知相关事物的规律和特征,继而得到探寻的结果被称之为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智力状态正处于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观察和探究的能力,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继而采用最好的方法与技巧实施学习。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断分析能力,教师需要有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计教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推断分析能力的目的,最终全面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逻辑推断分析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维能力较差且运算能力弱

教学质量是教师现今看重的主要教学目的,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教学质量也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严重缺乏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工作,而当学生缺乏思维的支撑,极易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处于混乱状态,难以找到解题的有效思绪,继而导致解题过程中漏洞百出且解题时间较长,与此同时,学生的正确率普遍偏低,不仅大量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二)未以学生为主体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这句话却存在一定的误解,总以外在严厉的状态面对学生,将老师自身作为了教学的中心,错误地认为学生会在自己的严厉状态下而努力积极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设立难点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此外,小学数学教学未以学生为主体,还会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绪被忽视,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总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成长。

(三)教学方法单一

复杂抽象是小学数学学科的主要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状态正处于不断成长的状态,因此,抽象的数学知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挑战。若教师未能及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持续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则会导致数学教学持续处于枯燥状态,不仅难以促使学生和老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若学生持续处于厌学状态,则可能出现旷课、不写作业,甚至辍学等不良结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三、多层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注重小学生思维求异性的培养和训练

发散思维活动想要顺利开展,那么转变以往的传统思维定式是关键。求异性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指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最终问题得到解决。作为一种新思维,它对小学数学学习和逻辑推断分析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自身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抽象思维活动过程中很难突破所习惯的思维方向的限制。也可以说,学生个体的思维定式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都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导致错觉的产生。因此,要想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推断分析能力,那么必须要注重思维求异性的培养,通过不断的训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或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章节知识内容时,先让学生掌握这四则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即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与乘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转换关系。当在加法运算中其加数相同时,那么加法运算就可以转换成乘法运算,乘法运算也可以转换成加法运算。比如,学生在计算64÷8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采用64-8的方式,需要连续减去多少个8?”并要求学生用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加减法与乘除法之间的转换,学生就很容易就解答出来了。

求异性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充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学生在学习和问题解答的过程中仍然使用正向思维。而针對这一问题的出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小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了。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应用题教学时,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对题意有一个详细的分析。

一是可以从问题角度来分析题意,进而推断出解题思路。

二是可以从已知条件角度来看,进而找出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重正向和逆向思维变式训练的融入,其中包括语言叙述变式训练和逆向思维变式训练等。语言叙述变式训练,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根据一句话,在不改变句意的基础上转换成另一句话或多句话。教学实践证明发现,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的正向和逆向思维,那么将很容易改变学生所习惯的思维定式。

四、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逻辑推断分析能力

处在小学阶段的小学生,其思维的独立性比较弱,并且自身思维活动组织能力也较差,通常情况下,他们想到什么就做什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断分析能力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对一些思维逻辑推断方法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前,做好课堂问题的设计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课堂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还要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问题讨论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的逻辑思维只有处在活跃的状态,才能将更多热情投入到问题分析和思考当中,为学生逻辑推断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的设计要做到难度适宜,并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新知识,掌握正确的思维和推断方法。

五、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表现。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方式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突破定向思维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同时还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长期坚持训练,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断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注重解题结果,还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推断和解决过程。结合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制定多变的數学练习题,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推断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同时,教师还要加强“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达到最活跃的状态。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学习和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庆华.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计算中的教学方案分析[J].陕西教育,2012(7):96-97.

[2]于治津.逻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学园,2015(33):121-122.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小学数学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网络环境下中学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