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体验

2019-09-10 02:59任文军赵艳妮齐颖
炎黄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

任文军 赵艳妮 齐颖

摘 要:我们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我们接受自然的哺育、馈赠和包容,自然是人类的第一个老师。然而,走路,低头看手机;吃饭,低头看手机;坐车,低头看手机;开会,低头看手机……你是否想过,当你埋头于手机,可能会错过飞扬的柳絮,初开的春花,灿烂的夕阳……本文浅述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让儿童回归自然,在自然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自然体验;自然教育;自然学校

我们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我们接受自然的哺育、馈赠和包容,自然是人类的第一个老师。然而,走路,低头看手机;吃饭,低头看手机;坐车,低头看手机;开会,低头看手机……你是否想过,当你埋头于手机,可能会错过飞扬的柳絮,初开的春花,灿烂的夕阳……这些童年里常见的“自然”,如今却被你选择性视而不见。当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把我们变成埋头族时,我们抬头看这个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少。顾不上感受四季变化,也看不见身边的自然元素,人們开始对环境感到冷漠,对周遭开始无视,即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开始变得冷漠,我们称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链接缺失为“自然缺失症”。自然教育的存在,就是为了弥补这种缺失,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谈自然教育,其实是一种返璞归真,是在思索我们的来处与归宿,是在寻找“自然缺失症”的解药。

1 什么是自然教育呢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然教育呢?“自然教育”在国内形成热潮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早期人们说到“自然教育”的时候,还是指以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回归自然”为根基的自然教育观,这种有时代背景的教育反思和理论主要还是围绕着对人尤其是孩子天性的“尊重和释放”。

自然教育,是让体验者在生态自然体系下,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是解决如何按照天性培养体验者,如何培养体验者释放潜在能量,培养如何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等综合素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均衡发展的完整方案;是解决教育过程中的所有个性化问题,培养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培养生活强者的教育模式。

自然教育不是课外班,不是在自然里玩玩,也不是认认动植物那么简单。现在的“自然教育”,不仅是“在自然中”的教育,“关于自然”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自然”而行动的教育。

2 儿童自然缺失症产生的原因

事实上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去自然化的生活与儿童的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的现代病。2013年,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发布的《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指出,“在受调查的1300多名儿童中,12.4%的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倾向,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为什么儿童自然缺失症会日益增多呢?一是电子媒介和学业负担占据了儿童接触自然的时间;二是城市化的加剧侵占了儿童接触自然的空间;三是学校和家庭缺乏对儿童的自然教育。我们都知道,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与自然的接触少之又少。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丢给孩子的不是陪伴,而是孤独或者是一部手机。

3 自然教育带来的是什么

自然教育活动多在户外开展,大多数家长担心孩子过多于参与,会影响学习,分散学习精力。相反,孩子接受自然教育后,从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到思考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审美能力。而这4种能力,放在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可或缺。

通过各种有趣的自然游戏,带他们进入自然的世界,他们在玩耍中亲近自然,在游戏中认识自然,观察自然,理解自然,通过体验式游戏教授和学习。这种通过“体验式的教育”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连接,认识到自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进自觉的环保行动,最终成为“绿色公民”。

所以,自然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天赋教育,是爱的教育,是造就人本身的教育,是利用自然本能,自然发展个体的教育。它集儿童品格、品行、习惯、身体健康、自救自护、生活自理、才艺表达、注意力、记忆宽度、自主学习、自我驱动、自我增殖能力,儿童孝顺、感恩,善于社会交往,敢于在人前表达等能力于一体发展,并行不悖。

4 自然学校的兴起

人类不能没有自然界,无论是对于儿童还是老人,不断地亲身感受各种自然都是必须的。要了解自然就要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用全身心去感受,而且这不应是人类随心所欲的行为,还是要充分考虑到大自然的规律。“自然学校”就是为了协助人们而创立的。自然学校是链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组织和场所,它们组织并开展多样的体验自然的活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一味地追求效率和经济效益,追求物质性的繁荣使人们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从此自然学校开始应运而生和蓬勃发展。日本教育很重视社会实践,他们很早就开展了自然体验教育,并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日本已有100多所德国模式的森林幼儿园。日本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别活动,并在课程设置中占了很大比例,它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仪式性活动、文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安全体育活动、接近自然和文化来增强公众道德的旅行活动、集体住宿活动、义务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丰富的人格,使学生适应班级和学校生活,并且加深学生作为集体或社会一员的认识、增强其责任感以及良好人际关系建立。

亲近自然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就给予儿童充足的时间到户外去体验,体验比知识更重要,强调儿童的每一次自然体验都与我们的地球息息相关,更与儿童自身的成长相关,帮助儿童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与描述、分类、调查与提问、预测、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在对自然的关爱中促进他们内心深处的生长。

参考文献

[1]黄宇、谢燕妮,自然体验与环境教育.环境教育.2017(09)

[2][美]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著,自然之友(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美]帕蒂·博恩·塞利(Patty,Born,Selly)著,肖凤秋、尚涵宇(译).儿童自然体验活动指南[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
浅谈蒙台梭利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
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论审美教育中亲近自然的重要性
杨红樱校园小说中的教育思想
浅析自然教育思想对大学教育的启示
自然教育对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影响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