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10-10 07:03李红玉
甘肃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李红玉

【关键词】 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167—01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能力,包括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模型概念、空间观念等内容。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往往侧重于传授数学理论知识,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当然,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更没有落到实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了解学生是关键。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水平、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家庭情况等,都要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制订出适合他们个体的学习方案。信任学生是基础。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要大胆放手,学生能自己做的自己绝不插手,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自己绝不提示。当然,放手是有条件的。教师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知道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实现,才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是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尊重学生是条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对于学生课堂中的一些非常规行为,要在询问缘由之后,给出合理的建议,而不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指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思维的数学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个很好的措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得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

比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如“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体积的性质和概念?”“体积是指物体占空间的量”。这样,通过让学生联系旧知识,将他们带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的物体,如文具盒、牙膏盒等,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怎样求吗?它与什么的变化有关?”教师适时将学生分组,并让各小组成员利用小的正方体摆一摆长方体,并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学生通过寻找出其中的变量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就能很容易得出问题的答案,明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之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实际,使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使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一)”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圆形事物。这样,教师从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他们探寻圆奥秘的欲望。之后,展示汽车和自行车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它们的轮胎都是圆形的,而不是其他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这有什么原理吗?”这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制作自行车的模型。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发现:当轮胎是其他图形的时候,自行车就很难前进。实践证明,通过生活化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数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并提升的,能夠帮助其自身实现知识积累,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