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发展系统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现路径

2019-10-14 14:20周建松陈正江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周建松 陈正江

[摘要]产教融合是一种合目的性的行动,在高职院校中深化产教融合不仅需要载体,而且急需机制。学校发展系统是从整体上关照学校,文章从开放性、复杂性、统一性的特征出发,在探索实践中生成产教融合综合体、产教融合有机体和产教融合共生体,以期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发展系统  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周建松(1962- ),男,浙江海宁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陈正江(1977- ),男,山西临汾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浙江  杭州  3100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重点研究课题“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YZD2017001)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5-0031-05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这一要求,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克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存在的“两张皮”问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奠基者黄炎培先生指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联络”。①美国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也曾言:“形成各种联系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关键。”②作为一种行动者,高职院校的组织特性使其必须注重建设与维护组织内部以及组织间的网络连接,唯有如此,才可能为其带来社会资本和可能的收益。实践证明,作为一种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显著特征,产教融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办出水平与争创特色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推进校企合作的基础条件。

然而,在高职院校的具体办学实践中,深化产教融合并非易事,这其中不仅呼唤载体,而且亟待建立机制,有必要以系统性思想为指导,从而生成一种为产教融合提供便利的结构。曾经有研究者借鉴系统性思想,以审视学校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出了学校发展系统的概念、构建学校发展系统的方法论基础以及學校发展系统的基本架构。③其中,学校发展系统是核心概念,是理论创新的基础,由此指导下的实践是推动实现从“静态学校”向“学校发展系统”的“惊险一跃”。事实上,学校发展系统是随内外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系统的发展是在功能不断改进的情况下进行的。如何利用学校发展系统推进高职院校实质性的产教融合,既需要理论研究,也需要实践探索。本文即在探讨高职院校发展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学校发展系统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现路径并展开理论阐释,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启示与指导。

二、高职院校发展系统:含义与特征

(一)高职院校发展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不同要素构建或集合而成,以便得到单个要素所不能实现的结果。④当前,在快速现代化进程中,无论何种类型的组织,都不可避免地被外部政府以及各类团体所确立的文化模式与规范所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组织内部的独特传统与过往经验的影响。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学校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行动实体,自然也是一种组织。美国学者约翰·S.布鲁贝克指出:“为了生存并产生影响力,大学的组织与职能必须适应人们的需要,大学必须像社会秩序本身一样充满活力和富于弹性。”⑤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无数的精致局部有可能形不成有机整体,在这个意义上,学校发展系统是从整体上来关照学校,以此来确定局部的价值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形成系统性观念和整体性架构,并激发系统中各个主体发挥积极性,以克服学校“有组织的无政府主义”状态。

(二)高职院校发展系统的特征

1.开放性。西伯里指出,在很大程度上,各种高等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由各个系统以及它周围的社会关系决定。开放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基础。在高职院校发展系统中,既有人的要素,又有物的要素与信息要素,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如教学、实验场所、图书馆、仪器设备等)、师资力量、社会服务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的涌现性结果。正如美国教育家克拉克·克尔指出的那样,整个体系是特别灵活、分散、有竞争力的,也是富有成效的。新的可以尝试,旧的可以考虑改进,既充满技巧又很方便。⑥

2.复杂性。随着社会系统日益复杂,其所反映出来的复杂性是任何单一研究都难以驾驭的。霍兰认为,“复杂适应系统中主体的适应性造就了复杂性。”⑦只要有人参与的系统就必然具有显著的复杂性。而学校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有机体,学生、教师、校友三者之间相互学习和交往,在不同的环境下,三者各自的行为及其交互行为就显示出复杂性。

3.统一性。高职院校发展系统这种客观关系产生于时间上的承继、代际上的互赖以及功能上的连带,只有总体哲学观和认识论才可能阐明它们的内在结合与外在联系。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指出,大学的有效性,部分来说取决于它们的集体自觉意识,取决于它们对自身作为这样一个单一的、协调一致的实体的认识:它强制实行一套规范和规则,并制定个人成员必须遵守的标准。⑧高职院校的每一层结构都有可能继续演化成一个上一层的结构,并且每一层结构都实现了某一方面的功能。随着高职院校管理从政府主导向院校自治转变,学校要像一个场域那样持续运转,整合工作就很有必要,以避免出现一个结构混乱和功能失调的学校。

三、依托学校发展系统,深化产教融合

传统学校在形态上表现为学校与社会的疏远与隔离。然而,学校毕竟不是一座孤岛,也不可能将自己孤立起来。现代学校是一个始终处于生成过程之中的开放的存在,它与其他系统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其运作与目标达成的程度,均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正如上文所述,学校发展系统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统一性的特征,其在学校发展中发挥着顶层设计、协调沟通、形成合力的重要作用,除适应学校实际发展需要外,同时还能够发挥引导与激励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学校发展系统可将办学理念内化到师生心中,并外化于环境和社会中。学校发展系统为什么与社会发生联系?怎样与社会发生联系?回答这些问题应该建立在对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其周围世界如何相互作用理解的基础上。现代学校的特征之一是“结构开放”,这主要表现为两个向度的开放,即内部向师生开放,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向学生发展的可能世界开放;外部向社会开放,在与社会互动中向学校发展的可能世界开放。学校发展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耦合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既受到其合作者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己的合作者。因此,学校必须对自己所处区域的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同内外部环境保持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这样才能觉察学校发展所遭遇的问题和可改善的空间。

深化产教融合,既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教育体制和治理制度的创新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学校发展系统本质上是“有核无界”的,这个核就是人才培养,这个界就是教育界和产业界。作为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组织,高职院校办学特别强调学校与社会的结合,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然与现代产业的紧密结合。⑨理解了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的关系,就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任督二脉。围绕产教融合,学校构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教育伙伴关系,并进行必要的调适,形成互动、互助、互利的资源与服务的双向参与合作机制。依托学校发展系统,将教育与产业联结起来,并形成新型互动关系和联动机制,这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载体和平台,使高职院校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为目标,推动学校和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升级、同步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实现路径

产教融合作为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招,在于实现高职院校源源不断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的目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构建了“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开放办学模式,同时逐步形成了以浙江金融職业学院为核心主体,以杭州资信评估公司和浙江众诚资信评估公司两个企业法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友总会和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会两个社会团体法人为支持两翼的促进产教融合的学校发展系统架构。依托学校发展系统,学校紧密对接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基于金融、会计、商贸等专业集群,积极构建以专业(群)为单元的产教融合开放育人平台,并将产教融合落实到专业(群)层面,构建产教融合综合体、产教融合有机体和产教融合共生体,拓宽了产教融合的视野和路径,推进产教融合不断走向深化。

(一)基于学校发展系统的产教融合综合体

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大学是社会中为数不多的使许多知识模式汇集聚焦的地方,面对如此强大的专业化与差异性,任何由这些功能集合所构成的综合体都有可能产生。⑩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水平与争创特色的重要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秉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的办学理念,并在为行业企业服务中实现多方共赢。然而,在以往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中,高职院校常常简单地将产教融合的任务归结为人才培养服务,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资源,为教师实践锻炼提供平台。上述几点固然重要,但绝非产教融合的全部意旨所在,诸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高等教育经典职能无不体现在产教融合之中。因此,从单一功能走向综合功能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必由之路。集高等性和职业性于一体的高等职业院校本身能够使来自职教界与产业界的两类知识模式汇聚,并整合到高职院校发展系统中,进而形成产教融合综合体,这种综合体是一种建立在产教资讯相连、利益相关、收益相互基础之上的综合体,使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保持可持续性与生命力。

产教融合综合体旨在把在校学生的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结合起来,把行业企业在职员工的岗位培训与考证考级结合起来,把学校对行业、产业、企业的科研服务结合起来,体现综合体的各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功能,通过与合作企业实施订单培养把学历教育与岗前培训有机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对口就业、优质就业。二是岗位培训功能,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实现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目标和要求,通过产教融合,学校与行业、合作企业共同开展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力争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三是科学研究功能,利用教师专业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四是考证考级功能,学校引进职业资格和行业从业资格培训与考试,推进高职院校培训工作,把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有机结合。

(二)基于学校发展系统的产教融合有机体

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大学并不是一个表演舞台或控制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单位,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他们在这个有机体里工作,不断塑造它的形象。11有机体是生物学的隐喻,强调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运作机理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过程与运作方式,通常具有动态性。如果说传统的校企协议合作只具有数学效应,会实现“1+1>2”的成效;订单培养等合作模式具有物理效应,具有立体功效;那么产教融合的企业学院则具有化学效应,产生综合功效。建立产教融合有机体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促成学生优质就业,锻炼师资队伍,进而形成双师教学团队;另一方面,行业、企业在员工素质与能力提升,以及金融、科技、信息、资源等方面得到了实惠,促进产教融合从松散走向紧密,利于实现产业和教育在人力、目标和运作上的协同。

产教融合有机体是指高职院校依托专业,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机制,其内在机理为:一是有机体各个主体职责明确,学校主要是为实现教学创新做示范,为实现社会效益创品牌,行业企业主要是为增加经济效益做贡献。二是有机体统一定位目标清晰,学校和行业企业利用师生力量联合开展业务活动,在教学和业务活动中创造经济效益。三是有机体各个主体功能作用发挥充分,教师依托有机体,把教学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学生通过有机体平台学习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直接参与和熟悉职场工作;行业企业员工参与教学、指导学生实训和实习。可以说,产教融合有机体建设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合作本身,形成了综合立体功效,实现了“教师即专家、学生即员工、实训基地即工场”的目标,真正把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落到实处,具有一定的创新功效和推广价值。

(三)基于学校发展系统的产教融合共生体

基于学校发展系统的产教融合共生体概念的提出主要源于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加强和重视就业工作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因此,商贸类、计算信息类专业通过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构建学校与学生创业公司的校企合作,不失为校企合作的新思路。在学校发展系统中,不同的专业培养不同服务面向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分布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正是通过他们才构建了以专业为单元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把母校和社会紧密相连。这为促进母校与校友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这种共生体成为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并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出产教融合的社会效益。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相结合,构建以校友为纽带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打造以校友为主体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既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其好处是:一是有利于解决问题,即把人才培养和文化育人结合起来;二是易于挑选兼职教师,学校对校友的品质、技能和特点比较了解,便于遴选和安排组织教学;三是校友与母校、师兄师姐与在校学弟学妹感情特殊,易于教学沟通和文化传承,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校友与学校在共生体平台上开展深度产教融合的目标。

五、结语

学校教育的最大效应之一就是从实践过渡到实践。怀特海在20世纪初就警告说:大学在机构数量、规模以及组织的内在结构的复杂性的发展上,暴露出某种危险。12学校发展系统是一种整体的哲学观与方法论,本文采用开放系统的研究思路,以一种连续统一的架构——通过学校发展系统实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路径——探索学校这种复杂的群落得以持续生存和正常运行的机制,这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学术探索。因为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面临产教融而不合、合而不深的问题,而作为教育主体的高职院校仍游离于产业链之外,导致教育滞后于产业需求。

学校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设置和控制自己的发展方向,但必须符合系统发展与进化的机制,即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进行变革,这是学校的发展系统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多重复杂社会的重要原因,也是符合学校全体成员和相关利益者意愿和要求的,产教融合就是这样一种有利于实现这种利益的制度安排。学校发展系统具有教育功能,能整合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元活动。因为合作是组织产生的基础,正是合作使组织获得一种共生机制和持续发展机制。对学校外部而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战略联盟是合作组织建设的主要形式,合作各方在保持原有独立性的前提下,通过协议形式,既能不间断地从合作组织获取资源,又能利用自身优势为合作组织做出贡献。正如希尔斯所言,没有想象力,提供信仰范型并控制行动环境的诸传统的重大变革就不可能实现。13通过构建学校发展系统,建立对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持续的研究与实践,推进产教融合走向深化,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适切性和实效性。

[注释]

①黃炎培.职业教育谈[G]∥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②(美)欧内斯特·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0.

③周建松,陈正江.学校发展系统: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58.

④(英)卡伦·加德.TRIZ:众创思维与技法[M].罗德明,王灵运,姜建庭,等,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303.

⑤(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徐辉,郑继伟,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8.

⑥(美)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高铦,高戈,汐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7.

⑦(美)约翰·H.霍兰.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周晓牧,韩晖,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19.

⑧(美)爱德华·希尔斯.学术的秩序——当代大学论文集[M].李家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85.

⑨陈钊,冯净冰.应该在哪里接受职业教育:来自教育回报空间差异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5(8):133.

⑩(英)杰勒德·德兰迪.知识社会中的大学[M].黄建如,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6.

11许美德,李军,林静,等.21世纪中国大学肖像: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57.

12(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121.

13(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44.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