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育中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19-10-21 04:58李巧叶
现代交际 2019年15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培养策略

李巧叶

摘要: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和心理发展,也对幼儿今后的成长成才大有裨益。当前对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应从幼儿的课程资源开发、家园协作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三个方面着手,以培养和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 合作意识与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216-02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社会目标强调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要“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观察发现,幼儿在游戏中若无教师在场指导协调,很容易发生独占玩具或抢东西现象,幼儿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是向老师反映,而不是与同伴协作解决,遇到矛盾会攻击对方或直接向老师“告状”。部分幼儿不愿意参与幼儿园课堂组织的小组活动,集体意识方面比较淡薄。在对待同伴关系上,缺乏对同伴的关心、支持和分享等意识。由此可见,幼儿的合作意识还很淡薄,也缺乏合作能力。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从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看,皮亚杰认为两岁至七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缺乏相对性,总将自身的看法和感觉当成绝对,思维和语言等方面表现出自我中心化,使得自身与成人或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困难,也会阻碍合作行为的产生。[1]在此阶段开展合作教育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幼儿年龄的局限和该阶段认知的自我中心化,急需在该阶段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能力的训练,以改变该阶段幼儿的自我中心化认知,引导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来看,这一时期(3—6岁)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各种能力,对外部新鲜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感和兴趣,容易接受新事物,在言语、情感和行为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经过老师的合理引导和训练可以完成一些指令和任务。[2]而且,同伴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能够起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可为幼儿的成长构建有利的环境。

2.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成才

人都是处于不同社会关系之中的社会人,不能以自然人的身份存续和发展。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集体汇聚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可更好地达成目标,个人在集体中也会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合作在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每个幼儿的未来发展和成长来说,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处于社会化的初步阶段和关键时期,扣好其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其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才尤为重要。

二、幼儿教育中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1.依托各类课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只有促进儿童和同伴形成合作关系,才能使儿童摆脱无意识的自我中心的状态,才能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幼儿课程是培养其合作意识与能力的主要阵地依托,应尽量通过课程内容促成和构建幼儿同其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在音乐课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利用音乐或视频创设情境,分别播放一部器乐合奏和一部器乐独奏视频,让幼儿通过自我感知,作出比较分辨,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其意识到合奏的美妙与合作的重要性。

体育课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增加协作类活动的种类和难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就拿体育活动——《炒黄豆》来说,该活动需要两个以上幼儿协同配合,一个幼儿完不成动作,那么该活动就无法成功。一般两个人完成的都比较顺利,但增加团队人数到三个人时,活动难度会增大,由此可激发幼儿之间沟通、商量和反复尝试等行为,幼儿会在此种协作中自发探索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此类协作活动中应多一点耐心,给予幼儿与同伴充分的讨论和协作时间,尽量让幼儿与同伴自己克服困难,在轻松喜悦中实现合作目标。

数学课程中也要积极为幼儿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避免一味地“填鸭式”教育,让幼儿在动手实验中感悟合作的重要性,在不断试错中探索和掌握与同伴的合作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搭建积木认识图形、数字和图形分类等游戏都是很好地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式,幼儿个体在经历由独立操作失败到合作成功的过程中,会体验到合作的愉快感和重要性。

在各类课程中,教师应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可以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倾听会促进讨论的形成,进而让幼儿养成分享、支持、谦让等合作品质。

2.加强家、园协同育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是幼儿专业化的学习场所,家庭也可称之为幼儿的“第二课堂”,因此孩子的培养需“家”“园”两端协同配合、同时发力,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培养效果。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联系方式有《家园联系册》、亲子活动、家长会和家长问答等。通过此类交流途径,就教育的科学方法和策略与家长沟通交流,以提升家长的教育活动能力和水平。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可多举办家园互动类型的游戏活动。如举办户外亲子活动,让父母与孩子协作配合完成任务,父母鼓励幼儿同伴之间多进行交流合作,进而依靠家长的鼓励和陪伴,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合作实践的技巧和要领。对于孩子们普遍关注和喜欢的玩具或者书籍,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会分享,并对孩子说明分享合作的好处和意义。当孩子出现抵触情绪时,应采取温和的协商方式,寻求解决办法。对于幼儿的合作行为,父母和老师应及时予以肯定和赞许,鼓励会强化幼儿之间的合作意愿和行为,使其掌握合作技巧。

3.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幼儿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在家长、教师和同伴的陪伴下度过的,幼儿在幼儿园中与同伴合作的机会比比皆是,如日常的吃饭、睡觉、入园、离园、游戏、整理内务,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自理能力的高低,结成帮扶对子或小组,让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帮扶自理能力相对弱的幼儿。通过具体的帮扶实践,不但可以让帮扶的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进而增强其合作帮扶的意愿和能力,而且可以让被帮扶者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与意义,增强自身的合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和及时引导,把握每一个合作教育的机会,如让幼儿按学号大小摆放画笔的时候,幼儿会对摆放方式和顺序产生争论,教师可利用此合作教育机会引导学生协商讨论,合作制订出摆放画笔的最优方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中教师也要利用与同事之间的合作行为在幼儿面前确立榜样,会为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父母对幼儿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与人交流,并且鼓励孩子自己去买东西,鼓励他们自己完成一些需要与人合作的事情,幼儿也会效仿父母,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敢于或善于和别人进行交流合作。对于少部分不愿意合作的特殊学生,要加以积极的引导和特殊关注,在生活中帮其树立信心和自信,使其积极融入集体,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6:46.

[2]梁欣洁.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与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23.

[3]汪艾桂,张倩.关于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研究报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責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