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养与维护》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2019-10-21 09:15陆昌年
时代汽车 2019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信息化

陆昌年

摘 要:《汽车保养与维护》课程是汽车高职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知识的衔接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课程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改革;汽车保养

1 課程分析

1.1 课程性质

《汽车保养与维护》是我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和汽车营销与服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与辅助电子系统》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课程之后开设,在《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汽车检测技术》等课程之前开设,因此从专业课程的设置顺序来看,该课程在专业知识的衔接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2 课程教材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汽车保养与维护》课程标准,我们选择了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李维娟等主编的《汽车维护与保养》作为主教材。该教材的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并配有丰富的习题和实训项目。同时也选择了一些辅助教材。

1.3 教学对象

该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但是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对信息化的实物不陌生,都希望自己能掌握较高的职业技能。他们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

1.4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际。我们制定了该门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1)知识目标是: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汽车维护与保养各个项目的流程。(2)能力目标是:熟练使用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各种工具;能独立完成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各个项目。(3)情感目标是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认真细致、严守岗位职责的工作态度。

1.5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们制定该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1)机油的检查与更换,包括机油的种类、机油的选择和机油机滤的更换流程等;(2)汽车三滤的清洁与更换,包括空气滤芯、燃油滤芯和机油滤芯的清洁与更换等;(3)冷却液的检查与更换,包括冷却液的组成、冷却液的种类、冷却液的选择原则和冷却液的更换流程等;(4)轮胎的检查与更换,包括轮胎的规格、轮胎的气压分为和轮胎的更换流程等。

依据往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我们制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难点为:(1)制动液的检查与更换,包括制动液的种类、制动液的规格和制动液的更换流程等;(2)轮胎的动平衡检测,包括静平衡的概念、动平衡的概念、动不平衡的危害和轮胎动平衡检测的方法等;(3)车辆的四轮定位,包括四轮定位的参数、四轮定位的作用,四轮定位仪的操作步骤和定位参数的调整等。

2 教学策略

2.1 教学资源

该课程拥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云课堂辅助教学平台、汽车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汽车仿真实训室、省级精品课程视频资源、完善的教学PPT、flash动画和实训指导书等。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

基于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已有的教学资源,我们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融入任务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2)情境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去汽车实训室动手练习,借助实物帮助理解;(3)案例教学法,用大量汽车保养与维护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营造真实教学环境;(4)混合教学法,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借助云课堂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利用云课堂可以让学生在线预习、在线提问、课堂点名、课堂提问、在线作业和在线测试等。(5)分组练习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练习。(6)直观演示法,学生在操作练习之前,教师对操作流程进行演示。

3 教学过程

我们将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提升三个阶段。

3.1 课前准备

3.1.1 教师准备

课前教师将教学内容、安全及分组注意事项和实训操作流程等上传云课堂平台,并发布预习指令,要求学生按时预习。同时教师也要布置实训教学情境、准备实训教学器件及耗材、课程PPT、仿真动画和操作视频等。

3.1.2 学生预习

学生课前要及时在云课堂上预习课程内容、观看实训操作流程视频和牢记安全注意事项等。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可以在QQ群或者云平台讨论区进行讨论。

3.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教学环节:安全教育、学生分组规则、教师理论讲解及操作演示、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下面以轮胎动平衡检测的课程教学具体说明。

3.2.1 安全教育

《汽车保养与维护》课程有很多实训操作项目,需要用到举升机、扒胎机、轮胎动平衡机和四轮定位仪等大型设备,因此需要反复向学生强调安全操作注意事项,避免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设备损坏等。

3.2.2 学生分组规则

在学生分组时要注意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差的同学相互搭配,一般4~6人为一个小组,全班分为6~8个小组。例如,汽修1821班,24名同学,学习轮胎动平衡检测课程。 我们可以把全班分成4组(汽修1组、汽修2组、汽修3组和汽修4组),每组6名同学(编号1~6号,1号同学为组长兼安全员),开启两台动平衡机(命名为1号动平衡机和2号动平衡机)。注意此时实训设备开启的数量不能过多,如果开启超过2台动平衡机,就需要配备实训指导老师。

3.2.3 教师理论讲解及操作演示

学生在分组练习前,教师要进行操作演示,并对一些关键步骤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轮胎的动平衡检测为例,教师需要先讲解静平衡概念、动平衡概念和轮胎动不平衡的危害,然后教师再演示动平衡的检测步骤:轮胎的清理->轮胎数值的读取与输入->轮胎动平衡检测->打平衡块->再次动平衡检测。

3.2.4 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操作演示结束后,学生开始分组练习:汽修1组和汽车2组的1号同学,去1号动平衡机练习;汽修3组和汽修4组的1号同学去2号动平衡机练习。教师利用pad和多媒体一体机进行现场直播,并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其他同学观看多媒体大屏幕,并对两组同学进行评分。等第一轮同学分组练习结束后,依次进行第二轮到第六轮同学的练习。

3.2.5 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

每轮分组练习结束后,都要进行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教师重点点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避免的方法,然后给出评价成绩。学生观看大屏幕,也对每组同学给出自己的评分。每组评分满分为100分,教师点评成绩占50%,学生互评成绩占50%。

3.3 课后提升活动

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没有掌握的同学,开放实训室,让其自主练习。另外,在双休日可以组织学生去开展一些品德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进社区,宣讲汽车使用和保养注意事项:(1)汽车不能长时间闲置不用,如果确实需要长时间外出,应拔掉汽车电池电缆线;(2)汽车行驶过程中,不宜频繁急加速和急刹车;(3)汽车轮胎的气压范围,以及气压过高和过低的害处;(4)机油的选用及更换周期;等等。

4 教学反思

4.1 特色創新

教学过程中具有的一些特色和创新点如下:(1)多媒体现场直播。教师利用pad和多媒体一体机,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直播,并对其进行点评,让其他同学看的非常清楚。(2)云课堂辅助教学。利用云课堂将教学扩展到课前课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3)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每组学生练习结束后,不仅要教师点评,学生也要进行互评,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课后德育培养活动,定期开展学生的进社区宣讲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4.2 不足与提升

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1)实训过程如果配备实训指导老师,就可以开启更多的实训设备,从而提升教学效率。(2)实训教学条件可以进一步完善,可以模拟更多的教学情境。(3)可以录制更多的实训操作视频,与教师操作演示相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基金项目:2017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汽车电器与辅助电子系统智慧课堂试点”(2017zhkt293);2018年度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汽车保养与维护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2018mooc00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细发.“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高职教学策略探析.职教论坛,2018(12):57-62.

[2]黄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9(7):82-83.

[3]尤游,刘苏兵,史娟荣.高等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的应用探究.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8-62.

[4]陈云,蒋红云,王丽.“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为例.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9):76-80.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