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共性技术研发激励

2019-10-21 09:15袁天翔李哲实
时代汽车 2019年14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激励机制

袁天翔 李哲实

摘 要:随着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与国家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环境标准的需要,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车和氢能机车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发展方向,主要的车企纷纷布局新能源。但是我国在新能源产业中的技术仍然未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文意图通过揭示共性技术在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专利研发的作用,并提出有效的共性技术激励机制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激励机制

1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发展期,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将是是显著的。其发展不仅符合时代特色,满足当今节能减排的社会需求,更能带来传统汽车产业的大变革,适应我国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响应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本身具有的环保性、可持续性也将为我国经济绿色发展提供动力。其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推动更是重中之重,企业何种研发模式的效率收益更高,可以让政府更好的倾斜政策资源,市场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达到收益最大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年以前,有关新能源汽车专利的申请数量在国际范围内屈指可数。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对绿色能源需求的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九十年代中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真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之势出现在千禧年以后。进入二十一世纪,有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国外的科研院所、汽车公司都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有关专利的申请出现了持续且告诉的增长,并且这一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国内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利申请的热潮发迹相对较晚,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发展与国际脱轨,落后了将近十年。体现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专利申请极少,只有一些零星的专利申请信息。到二零零三年发展开始加快,并且发展中罕见波折,与国际走势相似,一直处于稳定增长阶段,这种趋势也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研发切入,可以发现,不论是核心部件研发还是创新结果转化生产力,我国都处于滞后地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激励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必不可少。

2 共性技术与激励机制的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共性技术是对整个行业或产业技术水平、产业质量和生产社会效益具有显著影响的一类技术,可以发挥迅速的带动作用,具有不断向外部扩散的特点。因此, 共性技术的收益也是共享的。同时,随着共性技术向外部扩散,可以降低产业内各种企业的研发成本,使企业有更强的竞争力。

共性技术理论以及创新激励机制理论已有较为完善的研究,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却并不完善,虽然国内外对于共性技术的研究有时使用电动汽车作为分析例证, 但是直接研究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创新的研究并不多,且研究往往不是很深入。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主体对共性技术影响水平的不同情况,激励机制的设计将有针对性。传统上认为企业单独进行共性技术研发面临着较大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来源于共性技术的复杂性、信息不对称性以及企业研发水平与高技术的适应程度,但企业单独研发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掌握核心技术,并且申请专利可以获得不俗的专利费用。产学研合作、企业联合研发等相较于企业单独研发更具优势,对共性技术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体现为一方面企业联合可以通过成本共担机制降低单一企业的研究成本;另外一方面通过企业利用研究型组织专业的研究资源、组织间的情报与技术共享以及跨行业人力资源来提高共性技术研发的成功率。其中,产学研模式的优势则在于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合,企业为高校的科研提供资金,而高校将自身研发成果反馈给企业,技术为企业所用,这一模式为企业规避了规模成本递增的风险和一旦研发失败便满盘皆输的后果,但目前这一模式在国内还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大面积推广。

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缺乏此方面的研究,不能一概而论。现阶段存在传统汽车产业的巨头已具备成熟的研发能力与稳定的资金支持的情况。在共性技术愈发对汽车工业企业的核心技术起着重大的支撑作用的当下,作为技术导向型的新能源汽车部门,已将共性技术视为技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长远战略汽车工业企业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技术优势进而实现长期经济效益,势必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工作,尤其体现为传统巨头的介入与新兴企业研发间的异同。

因此在研究中,如果最终存在企业单独研发更具优势,激励机制的设计不仅要涉及政府的资助、合作研发、产权保护等激励,还要涉及企业内激励与组织管理形式的优化。如果最终存在联合研发或产学研合作更具优势,激励的举措将更侧重外部激励,即如何运用政策支持、环境设计、市场激励等促进单个企业研发向联合研发转变,提高共性技术研发水平。

3 政策建议

从传统的激励机制主体出发,一是要发挥市场作用:

①在工业技术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本等地区,具备统一开放的市场,企业有较高的研发能力,市场可以根据企业技术研发进度迅速调节,同时反馈给企业,让企业进行下一步的调整。如此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研发的条件是成熟的。

②对于仍处于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技术追赶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条件和企业条件都不满足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共性技术研发,可能存在效率低下、市场失灵等情况,因此市场需要和政府共同配合来为企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提供保障。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符合如上情况

二是要发挥政府作用:

①政府对于资助对象的选择:政府资助共性技术的研发,其目的是增加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并发挥其扩散作用从而在各个相关领域取得经济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存在层次,政府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应特别注重科学与技术价值,对于风险和回报的对比,溢出效应的成果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都需有所考虑,对于资助对象实行区分。选择更优的投资对象,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②政府鼓励企业多样合作和成本分担:企业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发,也可以与大学、国家实验室等研究组织的合作,这样既节省了陈省了成本,有提高了研发效率。

③政府应对资助对象进行监督:通过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和最终绩效评估,确保所资助的共性技术研发活动与计划标准相符以及忠实于资助项目的合作协议,并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对政府资助效率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形成对资助本身的反馈,分析資助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优化资助的方案。

④政府对于知识产权及其扩散的推动:也可以通过私人部门加以实现 。通过分配给承担项目的私人企业,使得私人企业研发动力充足,更多的企业受到激励,将参与到技术的研发当中,形成良性循环,发挥共性技术的最大溢出作用。

4 结论

新能源汽车和共性技术的结合,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能源汽车虽然在我国处于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但还尚处起步阶段,之前的研究大多是对于新能源产业技术如何发展,政府如何激励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探索。现阶段要明确的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用怎样的研究发展模式来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并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影响力辐射到其他领域,以达到共性技术互利互惠的作用,从而建立起一个完善的, 拥有较高创新技术的, 能够量产新能源汽车的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国球;范晓婷.新能源汽车全球专利分析[J].现代情报,2017(7).

[2]朱桂龙;黄研.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影响的实证检验——以生物技术领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1).

[3]黄海洋.产业共性技术资助计划的组织管理与激励机制研究 [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

[4]舒亮亮.复杂产品共性技术合作研发成本分担协调研究 [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13.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战略分析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