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学"课堂 培养核心素养

2019-10-21 13:38缪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预学研学语文课程

缪霞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为学生的“学”铺路搭桥,使学生通过课前预学,课中研学、享学以及课后延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预学;研学;享学;延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1-0083-01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则是语文教学要着力思考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无疑,语文教学首当其冲要为学生的“学”铺路搭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预学留疑,调动学习内驱力

“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这强调的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预学是体现这一能力的第一步。

如今大多教师采用预习单来了解学生预学效果。单子小学问大,预习单的设计每一个学段要有所侧重,如低段要注重预习兴趣的培养,单子设计则浅显有趣一些——字、词、句、篇的朗读通关题;用星级涂色进行生字书写的自我评价;选择题的方式考查文本内容掌握情况等。中高年级的预习要侧重于预习能力的培养,预习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读通课文,列出难读的词语、难写的生字;2、预习收获(包括读懂的词义、句子,课文体裁,作者资料等);3、思考问题(如课题、课文内容、关键词句、课后思考题),通过整理预习单,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摸底统计,如字词环节,可以只重点学习学生认为难读、难写,甚至有岐义的字词。再如学生提出的一般性问题可自主交流解决,关键、核心问题集中探究,这样学生听课则更有针对性。

2.研学化疑,凸显学习探究性

一节好的语文课,不在于课堂是否热闹,而在于是否进行有深度的研究学习。学生在预学过程中形成的问题是课堂研学的目标和重点。研学的过程是自我、师生、生生多维度思辨的过程,在这个阶段鼓励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学生独立探究有了自已收获的同时也可能生成新的问题,继而在小组中提出来共同探讨,合作解决,这样不仅能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寻求帮助的机会,同时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思维、架构语言。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教师先梳理学生质疑的问题后,围绕“哪里看出谈迁有打不垮的信念?”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学生静心思考,潜心会文,获得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所适从,或有一些学生的思考比较单一,此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有机会提出疑惑,聆听他人看法,汲取有效信息,也让能力强的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提出见解,以强带弱,互补提升。教师则敏锐地从在学生的研究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进行引领集中探讨。如这一课,教师从学生发言中提取出一组数字:20年、50岁、6次、500萬,让他们联系全文去读、思、议,深刻认识到这些数字背后的重量,认识厄运之痛,进一步体会到信念之重。

3.享学交流,提升语言建构力

“享”即分享,学生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站在聚光灯下将自己独特的学习收获在班级里交流分享。这个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关注学生在课堂交流,巧点拨精释疑,及时串联、整合、引导,学生在倾听的同时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比较与判断,还能适时地完善自己的批注,学生向自己内心要学习,向同伴要学习。

如教学《九寨沟》一文,在交流“珍禽异兽”这一环节时,课堂的分享极有感染力——有的学生说:“小熊猫特地从山坡跑到谷底就为了美滋滋地照镜子,这句拟人句中“美滋滋”特别生动地写出了小熊猫爱美的个性。”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羚羊的句子,感觉它还没等你看清楚就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这速度简直风驰电掣!”还有的学生说:“从‘若无其事看出了大熊猫‘两耳不闻林外事,一心只嚼竹鲜叶。”改编了经典诗句,言语俏皮,形象逼真。分享过程,教师要善于串联与整合,依托文本,指向表达。学生分别对这一段中四种小动物的描写进行品鉴,进而引导学生对比这四个句子,很快有了三个发现:文中描写的四种动物皆是兽类;都用了四字词来形容;用了准确的动作词来写特点。通过小结提炼后让学生描写珍禽,在课件图片的辅助下学生通过共议交流,也能写出类似这样优美的句子。在分享中,学生完成了思维的建构,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和运用。即使是没有站起来主动分享的学生,也在倾听的过程中实现了品鉴和吸收。

4.延学拓展,拉伸学习新广度

语文学习不能止步于课堂,它拥有非常大的外延空间,教师要充分树立大语文观,设计恰到好处的延学内容,使文本的学习既有纵向的深度又有横向的广度,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张力。如教学《三顾茅庐》后,学生对三国故事兴趣陡增,教师要抓住时机,课文就是引子范本,进而推进《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为促进整书阅读,拉伸学习三国的广度,可以适时在班级里开展“三国串串烧”故事擂台活动,还可以巧妙借助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的编排,迁移到"三国成语故事"独幕剧创编。学一篇文章,延展为读一本书、学一系列故事,在充分感受经典名著魅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实现了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以及对作品独特的鉴赏与创造。

课前的预学、课中的研学、享学,课后的延学,都将学生摆在学习的首要位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致力于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预学研学语文课程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