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悦”读中培养学生语感,升华情感

2019-10-26 01:19王芹
人物画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培养语感新教育语文教学

王芹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教育实验也倡导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新教育阅读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在“悦”读中获得语感,悟出情感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教育;语文教学;培养语感;升华情感

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通过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与氛围,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师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定基础。”而 “悦”读,强调的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保证阅读主体的自由自主;力求阅读文本的精彩纷呈;提倡阅读方式的丰富多彩。《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那么,我们在教师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在“悦”读中获得语感,升华情感呢?

一、在朗读中,获得语感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让学生刚接触一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初读,在读中学会质疑,然后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初步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的对文章的关键部分进行朗读。

在学习《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但要求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学生初读课文后,马上理解了课文层面上的内容意思。当学生朗读完描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活动的句段后,得到的是整体的感受——一幅有声有色的夏天美景图。他们不需要去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去探究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而是在朗读中看到了荷叶、小水珠、小蜻蜓、小鱼儿,感受到了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这样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享受美;又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语感。

二、在想读中,培养语感

在朗读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朱熹说过:“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读者要沉浸在作品中,深入品味,关键词语,细细推敲语气的变化,领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出作品深藏的意蕴和情感。如《草原》一文中学习描写草原美丽的景象的段落,让学生一边听老师感情朗读,一边在脑海中构造这以美妙的画 面,还让学生用笔画出图来,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以轻而舒缓的语调来朗读,这样学生的想象得到唤起,情感得到激发,表情得到展现,朗读起来就特别有感情,就能与文中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语感也得到进一步的训练。

三、在诵读中,体验情感

诵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对文章的关键部分进行诵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可利用现代化教学,先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桂林奇特的山风光。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正确处理课文高昂、婉转、舒缓、急速等不同的语气变化,并抓住课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分多种形式诵读从而真切感受桂林的山和水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在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时,可重读“静、清、绿、奇、秀、险”,而在体会作者感情时则可把重音移到六个“真”字上,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具体描写的是“真景”,心中要表达的是“真情”,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

四、在多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体验作为一种阅读研究手段,强调的是主体的自我感受,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现在的小学生的认识、理解能力不高、生活阅历不足等等。他们的情感还在发展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培养,而朗读是激发和培养学生感情的基本条件。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中捕捉到規范的、清晰的语感,才能领悟到语言的意蕴、分寸、情味以及美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领会语法、修辞的恰当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从而受到作者人格魅力、道德情操的熏陶。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当时的时代缺乏了解,朗读时往往缺少感情。于是我指导学生正确地掌握朗读的速度、语气、语调,从整体把握幻觉与现实的关系。如:在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时,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的勇敢,读出火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温暖的大火炉的喜悦,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后回到现实的残酷无情。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与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产生了共鸣,领悟到了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于是他们产生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从而体会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愤恨之情,同时唤起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激发了学生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学生有了这种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就是一种情感的熏陶,一种情感的升华。

五、结语

可见,读作为感知教材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是培养学生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应积极探索新教育倡导的阅读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阅读到“悦读”,让他们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开窍,在读中怡情,进而形成语感和能力,受用终身。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阅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张君玲《让朗读成为课堂上的一道风景》小学教学研究

[3]《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

猜你喜欢
培养语感新教育语文教学
相约“新教育”的美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走进新教育,拓展“大阅读”
论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