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9-11-07 09:03宋德刚
医药前沿 2019年28期
关键词:甘遂白芥子变应性

宋德刚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22)

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对于很多疾病还没有妥善的治疗方法,比如目前的变应性咳嗽(Atopic Cough,AC)。这种咳嗽指的是慢性咳嗽患者中的某些患者具有特应性的因素,但不属于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等症状,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是药物治疗。下面是详细的资料和研究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2018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变应性咳嗽患者。共选择了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都是51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是27例,女24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是(43.52±13.8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是25例,女性患者是26例,年龄23~87岁,平均年龄是(46.61±16.31)岁。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都满足《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规定要求,确诊为变应性咳嗽:首先,有超过8周的时间呈现慢性咳嗽,一般情况下是刺激性干咳。其次,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呈现阴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过敏物质接触史或是过敏性疾病史;(2)变应原皮试阳性;(3)咳嗽敏感性增高。患者还需要满足辨证标准:干咳,无痰或有少量粘痰,连声作呛,唇鼻干燥,鼻塞,头痛无汗。

1.2.2 排除标准:(1)哺乳期或是妊娠;(2)糖尿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史以及精神疾病史;(3)1个月内服用抗过敏性药物;(4)高空作业者或是需要操作精密仪器的人员。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在早晨连续服用4天30mg的泼尼松;每天3次口服150mg的罗红霉素;睡前口服10mg的西替利嗪;睡前口服10mg的孟鲁司特钠。

1.3.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与杏苏散开展14天的治疗。杏苏散组方:大枣10g、生姜10g、甘草3g、陈皮10g、桔梗10g、前胡10g、半夏10g、紫苏10g、杏仁10g、获等10g、积壳lOg。如果患者存在口渴咽干、咳嗽痰少的情况,可以减少获等、半夏的用量,再添加葛根以及桑叶使用水煮的方式进行口服。还有就是采用穴位敷贴组方:肉桂20g、丁香20g、细辛15g、甘遂15g、白芥子30g。将上述的药材粉碎之后使用生姜汁进行搅拌,之后就可以在穴位上进行敷贴。选择的穴位主要有足三里、天突穴、中府穴、风门穴。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咳嗽积分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咳嗽积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咳嗽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O5);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咳嗽积分均相比较治疗之前,观察组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见表。

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积分(±s,分)

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积分(±s,分)

组别n时间夜间咳嗽积分日间咳嗽积分咳嗽总积分观察组51治疗前2.16±0.521.19±0.053.32±0.91治疗后0.61±0.090.42±0.061.03±0.15对照组51治疗前2.16±0.641.23±0.073.39±0.99治疗后1.61±0.020.71±0.032.32±0.1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前后,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其中,观察组共出现了敷贴皮肤起泡2例、疲倦4例。对照组出现的恶心为4例,呈现疲倦的为4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变应性咳嗽目前在西医上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应用孟鲁司特主要是因为Thl的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和炎性反应,孟鲁司特钠属新一代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变应性咳嗽进行治疗具有比较好的应用效果。而选择罗红霉素主要是因为不但具有抗菌的效果,而且还具备抗炎的作用,具有独特的疗效。

在中医学中,变应性咳嗽的致病原因,主要是风,寒,燥三邪。其中,凉燥咳嗽以风为先导。因为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一般都是随着风侵袭人体,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风甚则痒,燥甚则干,故咽痒咽干,干咳无痰或少痰;风寒袭表故患者兼有畏寒,头痛无汗症状。穴位敷贴用药选择了生姜汁、丁香、肉桂、细辛、甘遂、白芥子。其中,白芥子主要是利气消痰,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而选择甘遂主要是能够刺激皮肤。而生姜汁的功效主要是祛风散寒,温肺止咳,可以有效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药物能够更好的吸收;细辛的作用主要是通窍、温肺化饮以及祛风散寒的效果。而丁香、肉桂具有温中散寒的效果,可以使舒张支气管得到落账,使炎性反应降低。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穴位敷贴疗法也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目前采用这一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药物促进血液循环,使药性充分发挥出来,还能对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有效调节。

综上,在对变应性咳嗽也就是中医上的凉燥犯肺证开展治疗的时候,结合西药应用杏苏散加穴位敷贴的方式,相比较单纯使用西药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甘遂白芥子变应性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煨甘遂炮制的历史沿革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甘草甘遂不同配伍比例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治咳嗽痰喘
甘遂古今应用考
泄水圣药论甘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