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深刻理解,训练有“素”,方可滋“养”
——对“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思考

2019-11-14 08:22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来丽莹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思路运算对象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 来丽莹

学科核心素养被称为继课程改革之后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把“数学运算”列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数学运算不是一个简单的运算,而是基于有效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良好的数学运算素养好比是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有了它,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会大大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运算中“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正确认识“数学运算”,切实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成为当今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数学运算”的教育价值

1.数学运算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从小学阶段学习数的运算,到中学阶段学习式的运算,再到高等数学中要通过运算来认识和建构群、环和域等数学结构,以及更为抽象的数学空间.可见数学运算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数学运算素养反映并发展了其他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运算是利用运算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分析运算对象,再确定运算的方向,进而选择合适的运算法则,最后得到运算结果.这些过程中,逻辑推理、数学抽象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候也需要一些数学的直观想象和数学建模的思想.整个运算的过程本身又是一个数据分析的过程.因此,数学运算可以说是其他所有数学核心素养的集中呈现过程,发展数学运算素养就是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

二、“数学运算”的主要体现形式

1.深刻理解运算对象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对谁进行运算,了解运算对象的背景,理解运算对象的实质、几何意义及相关联的概念等,并在运算过程中加深对运算对象的再理解和再认知.

例1存在函数f(x)满足:对于任意x∈R 都有( ).

A.f(sin2x)=sinx B.f(sin2x)=x2+x

C.f(x2+1)=|x+1| D.f(x2+2x)=|x+1|

看到此题,很多学生无从下手,无法辨别运算的对象是什么,推及原因表面上是因为此题的形式很新颖,但本质上是学生对函数定义没有深刻地理解.函数的定义从初中用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函数的“变量说”进一步抽象到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函数的“对应关系说”,这是思维深度上的一次重大升华.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只有对函数定义的内涵即“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深刻理解、了然于心,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此题的本质.

因此对运算对象及其特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运算对象的内涵与外延是运算顺畅进行的第一步.

2.灵活掌握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是运算过程与结果正确性的保障,学生需要熟记相关的数学必备知识.但同时不能生硬地照搬照抄,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高中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连续的恒等变形,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运算的法则和技巧.

例2已知sinβ=msin(2α+β),求证:tan(α+β)=·tanα(m≠1).

本题的难点在于此题出现了多个角和不同的三角函数名.有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先将目标式切化弦,再运用两角和的公式展开,最后寻找条件式和目标式的等价关系.整个运算过程相当复杂,不容易算正确.其实应该先观察已知角和目标角之间的关系:β=(α+β)-α,2α+β=(α+β)+α,通过变角得到sin[(α+β)-α]=msin[(α+β)+α],再通过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进行变形化简.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第二种“变角”的方法更为简便,更容易得到正确的运算结果.由此可见,一样的运算法则,不同的理解,就会带来运算速度上的差异,解题的复杂程度也会不同.

3.探究不同的运算思路

运算思路是数学运算得以正确实施的关键,在它的推理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逻辑性.不同的运算思路反映着不同层次的运算思维,对运算方法进行优化,选择运算步骤少、变形简单、运算量小等特点的最佳解题方案,从而便于求得正确的运算结果.

图1

例3如图1,已知抛物线x2=y,点,抛物线上的点,过点B 作直线AP 的垂线,垂足为Q.

(1)求直线AP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2)求|PA|·|PQ|的最大值.

本题第二问(第一问略)中|PA|的长度易得,难点在于|PQ|长度的表达,无论是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还是勾股定理,计算过程都相当复杂.再观察一下目标式:|PA|·|PQ|,是两个长度相乘,于是尝试用向量视角解决这个问题.

三、落实“数学运算”素养的教学策略

1.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夯实运算基础

(1)重视数学必备知识的教学.

数学必备知识是数学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是数学运算得以正常实施的基础.学生数学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与必备知识掌握得是否准确直接相关.在数学必备知识的教学中,必须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例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椭圆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观察几何画板动画,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椭圆的定义,学生通过不断的“试错”、修改、补充,一步步完善椭圆的定义,在这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椭圆的定义,而且提高了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这些都是发展数学运算素养的保障.

同时,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归类整理,把一些通性通法进行梳理归纳,通过适度的重复练习形成数学技能,以便解题时能在短时间内自动检索筛选,获得解题的思路,从会学习的角度看,学生就获得了数学素养的提高.

(2)及时纠正学生运算偏差.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动态发展的,尤其在知识的初生长阶段,可能因为自己的理解不透彻和掌握不熟练而出现运算错误,此时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切不可一句“仔细点”而轻描淡写地带过.

例4设首项为1 的等差数列{an}的前n 项和为Sn,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为,等比数列{bn}满足公比q>1,b1=4,且b4是3b3,2b2的等差中项.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

本题并不很难,但不少同学做错,仔细查看解答过程才发现他们把理解成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不能用简单的“看错”来归因.分析后,才发现是因为题设中的“Sn”成了干扰因素,导致学生把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混淆.本质还是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出了错,除纠正错误以外,还要教给学生利用换元的思想“令从而换成“数列{cn}的前n 项和为,这样概念就会清晰很多,错误率也会大大减少.

因此,在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及时纠正运算错误,探究原因,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更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运算的素养.

2.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运算的灵活性

(1)注重运算思路探究的教学.

运算思路是数学运算的核心,教会学生如何探究运算思路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探究运算思路要理解题意,明确运算的对象,知晓运算道理,能进行概念之间、定理之间、性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从“问题”开始,直至“问题”结束,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探究解题思路:此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得到结论需要什么条件?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条件和结论该如何转化?这个题与以前做过的哪些题类似?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途径有什么?能否进行数与形的转化等.

例5已知函数f(x)=-x2-(2-a)x+alnx,a∈R.当a>0 时,若x1,x2为函数的两个零点,x3为函数f(x)的极大值点,且x1<x2,证明:

在此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层层分析:

①由问题中的条件可得什么结论?答:可得-x12-(2-a)x1+alnx1=0;-x22-(2-a)x2+alnx2=0

③有这个新创的条件,结论可以如何转化?答:利用分析法通过代入化简进行证明,要证x3>,即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解题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对数学运算对象的理解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探索数学运算思路的过程,使学生有体会、有感悟、有收获、有创新!

(2)重视运算过程的优化教学.

高中的数学题往往是“宽口径”,即解决方法不止一种,对运算对象的不同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运算路径.实际教学中,学生容易陷入一种运算思路,经常因为烦琐的运算过程导致不能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整合过程,站在数学学科整体高度上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对数学必备知识本质的理解与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作为教师就要深刻理解数学运算的含义,把运算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每一道题中.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注重整合各个知识点,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解题思路,启发学生数学思维,适时讲解、反复强调,努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心理意识和品质!

猜你喜欢
思路运算对象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不同思路解答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有趣的运算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我的思路我做主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