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湘教版)

2019-11-24 05:51樊毅
地理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科能力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樊毅

摘    要:“世界的人種”是初中地理“世界地理概况”教学的一部分,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和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下,该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学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每一环节又通过多个教学活动,突出本节重难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能力;三大人种;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世界的人种”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二节内容,属于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的人文地理。因此,这一节教材具有人文地理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人文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人种的特点与分布有密切联系。学生对于黄色人种较为熟悉,兴趣较大,对世界人种有较强的认识愿望。学习这一节在人文地理学习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世界人种”属于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等内容。这部分知识,可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及问题,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为进一步学习人文地理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人种的概念,点明了人种划分的依据,根据人种的肤色、眼色、毛发等方面的不同而将世界居民划分为三个主要人种,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三大人种的照片和人种体质特征的文字描述,告诉学生什么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并能根据特征比较人种之间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掌握人种特征。教材借助世界人种分布图,直观地展示了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并从自然与历史的角度,简要说明了人种分布的原因。这都为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做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标解读】课标内容: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课标分析:如表1所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以及不同人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内容较简单,通过收集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式学习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及人种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点;难点: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设计理念】教学设计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各国目前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关注点是提高国民的核心素养,在目前核心素养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将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贯穿至本节内容中,笔者将“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贯穿整节课堂,并将教学内容的讲授顺序进行调整,在契合主题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教学(图1)。

【学情简析】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信息媒介的多样化方便学生初步了解了世界三大人种的特征,而且学生也觉得有趣,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也不太难,多数学生能够顺利指出各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主动记忆。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二、教学过程(表2)

三、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第一,课前让学生观看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视频,以便课上交流,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第二,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必要的引题过渡,创设情境,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第三,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地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不足之处:一是分层次设置问题未能细化,未能照顾到学困生知识的局限性;二是课件制作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三是学情把握不够精准,学生讲得过多,造成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凑;四是板书设计仍待提高。

猜你喜欢
学科能力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试论依托中学生物课程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整体认知”思维与高三历史复习
变式训练,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