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原则指导下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体系建设探析
——以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2-26 08:53陈婷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第二课堂

陈婷婷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 646099)

根据团中央学校部 《高校共青团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为使“第二课堂成绩单”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校人才培养评估、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在第二课堂体系建设上,首先调查包括团中央、用人单位和高职学生等“三方”的具体要求和需求,以确定课程项目;然后根据“SMART原则”设置课程子项目和具体的考核标准,做到课程体系具体化、可度量、可实现、具有相关性和时效性。

1 以“三方”需求调查确定分层分类课程项目体系

1.1 对“三方”具体要求和需求的调查和研究

明确“三方”具体要求和需求,一是党中央、团中央等的政治要求。研究和明确团中央总体要求和工作内容,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思想政治引领价值、促进学生成长价值、科学评价价值、提升共青团工作转型升级价值、搭建学生学校社会有效连接价值等。

二是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市场要求。通过访谈,我们发现90%的用人单位强调了对学生安全意识和大局意识、专业技术技能提高和培养的重要性。另外,成绩单上应不只是反映出学生获得的显性成果,如获奖证书;还应反映出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隐形存在,如学生是某些活动的组织者或志愿者,这些学生可能没有相应证书来证明在活动中的成绩,但得到的能力培养却不比获得证书的学生少,因此也需要被客观记录。

三是高职学生对通过第二课堂获取素质能力提升的需求。一方面是对现有第二课程体系的能力培养上,通过调查了解近两年该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对目前学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获得感不高,处于“一般”水平线上;获得感程度最低的是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各方面能力欠缺程度较高,特别是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最为缺乏。此外,我们发现,“责任感及忠诚度、心理调适能力、专业理论运用能力、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在欠缺程度和获得感程度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性;操行成绩(在第二课程成绩单未实行前,学生第二课堂成绩以个人操行成绩进行体现)较高者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与操行成绩较低者也呈现显著差异性。说明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好的好,差的差,整体素质不均衡;操行成绩较高者多为学生干部,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各方面素质培养的获得感较高,这也为我们提高其他学生素质提供了发生可能性。如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一直是我们的难点。另一方面是第二课程组织开展方式上,学生普遍认为形式过于传统和老套,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调查发现,学生对拟建设的七个模块感兴趣程度均在“一般”和“感兴趣”之间,若能更新参与方式等,感兴趣程度会大大提升。我们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些传统方法仍具导向鲜明、公信力较强等独特优势,但同时要掌握大学生交流交往的新方式和特点,要运用新载体、新工具、新手段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吸引、去引导、去成长。

1.2 突出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培养重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以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在日常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嵌入工匠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专业技能,获得职业满足感和成就感。然而在活动参与程度调查中,目前参与度最低的是“创新创业”“工匠精神”,同时也是对学生培养有效度最低的;学生普遍对“工匠精神”项目的“感兴趣程度”高,但“参与程度”低、“活动开展对学生发展的有效度”低;而且认为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资源和平台的局限,除了教学实训外,很难获得如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等的锻炼机会,在校学习技能技术与现实接轨程度低。

可见,在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体系中应着重满足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求。在第二课程体系中专门设置“工匠精神”模块,设立“实习实训、专业研究、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三个子项目,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实践和研究,如论文发表、专利申报等。

1.3 确定分层分类的“七大”课程项目体系

根据以上调查,确定“思想意识、心理健康、文体艺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工匠精神、创新创业”七个模块课程。“思想意识”模块主要通过“组织生活”“特色团日活动”“青马工程”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着眼于培养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心理健康”模块主要通过课程、讲座、主题活动等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能力,在社交、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文体艺术”模块主要是通过各类形式新颖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文艺、体育、人文素养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模块主要通过团队和个人实践、各类志愿公益活动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意识。“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模块主要通过专业实习实训、专业研究、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活动等增强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以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取得专利等。

七个模块均贯穿于学生在校三年全过程,学生在校三年中的能力培养形成了自觉上的层层递进。比如,大多数学生在大一年级为积极融入大学生活,较多地参与文体艺术和志愿服务等形式较为活泼、专业性不强的活动;到大二大三年级在专业技术技能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开始更多涉足各类实习实训、专业竞赛、创新创业等领域,着重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行业工匠精神,并且为就业打好基础。

2 以“SMART原则”设置课程子项目和具体标准

在“三方”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第二课堂的“思想意识、心理健康、文体艺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工匠精神、创新创业”七个模块。为使“第二课堂成绩单”具有具体可行性,还需细化各模块具体标准,使用“SMART原则”有助于我们厘清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2.1 “SMART原则”内涵介绍

SMART原则由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提出,首先出现于他在1954年出版的著作 《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目标管理”章节中。其中S(Specific)具体的,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要用明确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不能笼统;M(Measurable)可度量的,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获得的;A(Attainable)可实现的,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R(Relevant)相关性,指绩效指标是与工作的其他目标是相关联的;T(Time-bound)有时限性,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以“SMART原则”进行目标管理,不仅有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管理者将来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提供了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开与公平。

2.2 确定课程具体标准

首先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整个评定工作有章可循;调查和分析了“三方需求”及学院现有资源和平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素质能力获得感。

其次七个模块及其子项目均有具体可操作的实现此项目能力获得的多个具体方式,也就是具体考核指标,每个考核指标的实现赋相应分值,是具体的、可度量。如“思想意识”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核心价值观等,记载学生入党入团、参加思想引领类活动经历及相关荣誉,包括“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励志勤学”等子项目;在“理想信念”子项目中设置“参加学院的政治理论学习加10分”“参加党团班主题活动加10分”“加入党组织加30分”等具体测评标准。特别的,在某些活动赛事中,参与获奖者 (有相应证书),可依据获奖等级获相应分数;对于在活动的组织者或志愿者等无证书类学生,也有相应分数的获得。如在系春季运动会活动中,运动员依成绩或证书给定分数,组织者、志愿者及观众则依服务时长进行分数给定和评价,并进行客观记载。这种评价方式不再仅仅是“对证记分”,而是覆盖了同一个活动中不同的参与角色。既能让获奖者,又能让组织者和参与者得到客观评价和记录,调动学生成为“台前幕后者”的积极性,让社会看到他们“没有写在各类证书”上的能力。这种立体式的评价体系,坚持了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能够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考评。

第二课堂成绩评定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每学年一小结,每学年的小结相对独立;学生毕业前进行积分兑换学分,每100积分兑换1学分,修满6学分,其中“思想意识”模块必须达到2学分,形成三学年综合性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学生评优评先、推优入党、评定奖(助)学金、推优“专升本”、勤工助学安排与推荐就业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3 以增强学生获得感为落脚点的体系完善

由于办学规模、培养模式、资源平台、学生素质等差异,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有不同于本科院校等的特殊性和难点。其一是办学规模较小,学校第二课堂能提供的资源和平台相对狭窄,在争取各方资源的同时,我们力求在已有资源上开展好以满足“三方需求”为前提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其二是高职院校的培养定位是培养 “下得去的、一线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充分重视其他模块培养时,我们更加侧重于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塑造。其三是经过高考筛选到高职院校就学的学生,在家庭条件、自身素质和能力、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特殊性,面对学生对政治性较强等活动的不感兴趣、对传统活动方式的厌烦情绪、对强制性参与活动应付“差事”的抵触心理,我们逐步认识到第二课堂活动要基于青年的需求、用青年认可的方式来吸引和培养学生的重要性。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基层团组织活力不足、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等问题,更好地发挥团组织思想性和引领性,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第二课堂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情况研究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浅析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意义
成绩单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