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教育学课程体系的问题和合理化思路

2019-12-26 08:53王海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认识论教育学教学研究

王海燕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朔州 036000)

课程是具有一定的目标及内容的,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有着密切联系的体系。不同的教育目标有着不同的体系,不同课程的参与也会产生不同的体系。教育学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教育学专业,其中也包括其他的专业内容,以教育教学为主的知识体系。

1 教育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要素、结构和不同课程的地位、作用

1.1 政治、外语等公共课的公共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由于中国的教育性质,中国大学的基础课程都大致相同,像英语、体育、计算机等基础课程是每个大学,每个专业都必须要学习的,这些课程涉及的知识是每一位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都必须要具备的。在艺术院校中,绘画和音乐都是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在教育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教育类专业来说,这类专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在教育学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占据了整体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一,这类课程的教学时间大都集中在刚开学时期,专业课则是集中在大学的后半时间,在大学刚开始的前两年是系统的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们会更好地掌握专业课。

1.2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老三门课的专业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在经过改革开放和新课标改革之后,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的,但是其基础课程的几大部分并没有变化,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这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是对教育理念的总结,是对教育的定义,包含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式,也是以往的教育观念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教育现状。如果你想要从事教育专业,就需要进行这三门基础课程的学习。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占据了整个大学课程的一半时间,课程设置从大一到大四都有它的身影。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授课时,要结合教学时间和教学体系,,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创造出适应教学的新的课程内容。这三个专业基础课不仅在教育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在教育学课程体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学好这三个基础课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3 外教育史、教育哲学、普通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学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地位和作用

教育活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各个领域,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国家社会等。教育学学科氛围很多专业,研究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教育,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课程结构。举例说明,学前教育专业有学前教育史、幼儿园管理、学前教育学,必要的还有钢琴、舞蹈教学。学前教育是一个孩子进行知识增加的初始过程,是一个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特殊的教育专业有特殊的课程体系,像教育学课程体系一样,这种特殊教育也需要专业的知识体系。它们包含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管理学、盲文、特殊儿童的能力测评。对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来说,其主要课程就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结合,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分为几种,科学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计算机基础、多媒体应用和制作等,小学教育有专业的课程体系,如数学、语文、科学等,根据教学改革,小学教育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新增加的有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学等高程度教育才会学习的知识。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要针对不同的课程要求学习不同的教育理论,普通课程和教育学课程在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要重视专业性教育的发展,完善教育学课程体系。

2 现当代中国教育学课程体系的问题和合理建构

2.1 确立教育学课程和知识的本体地位,解决教育学自身及其与其他课程联系松散问题

教育是比较复杂的现象,它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教育学根据不同的概念会有不同的分类。但是教育主要目的都是一样的,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教育分为不同的学科,数学跟语文就是两个例子。语文教育注重的是知识体系的培养,从单个的字到词组,从词组到句子,这样一个系统下来,学生需要具备的语文知识会特别多,不是简单的几天就可以学会的。而对于数学来说,数学课程注重的是规律的发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清醒的头脑,对数学教育规律进行找寻,找到解题思路,数学这种学科的教育是需要经验的积累。教育首先是要学常识,然后形成特定时代下的教育理念,成为具有数学思维、语文知识的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们的智力及心理的发展规律在教育改革之后,教育心理学也应该研究人们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健康的发展。在当代社会中,学生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必须要进行的历程,也是社会发展趋势。人们追求的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变的,人们永远都是追求创新与发展,教育学的不断发展就是一个体现,人们从刚开始就是对文明的追求,教育就是通过人类发展的文明对人们进行系统的教育,塑造人们的思想。

不同层面的教育需要找寻不同的规律,教育都具有共同的理想和合理的理念。中国传统的教育大部分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固定的,缺乏创新力,对于思想上也没有太大的提升,很难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各行各业接触的范围不一样,对于教育的理解也不一样,有的行业对于教育的理解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这种情况就不利于教育的创新,人们对于教育的不同看法导致了教育存在的不同种类,但是应试教育的存在打破了人们的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采取统一式的教学管理,极大地打压了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创新,创新型教育的实施也就不太可能了。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重视学术知识和宏观知识,更要重视教育教学实践知识

教育中关键性的因素就是教学,离开了教学,教育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实现人才的培养。在现在的国际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也就是教育之间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从根本上来看,就是课堂之间的竞争,课堂上的教育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影响国家的命运。对于教育发展而言,能否进行实践是最重要的,对此,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倡导教育公平,进行教育投资,实现高科技教育管理等。教师在教育学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教学研究,将新的研究方案投入使用,寻找出最适合学生教育的方案,为国家培养人才。教育学专业发展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做好宏观和教学研究,另一个是培养出专业素养高教师,同时进行两个目标的实现有点困难,所以我们应选择一个着重发展。在现在的这个时代,教育学类专业发展应该加强学科专业教育,实行专业分类,同时,增加各专业学科的招生数量。在过去的教育里面,学校大多重视学科的专业分类,而忽略了行业的专业分类,这就导致了学科所学跟从事行业需要的有所矛盾。教育最应该重视的就是实践。对于理论来说,只要从事过教育专业的人都可以进行理论教学,但是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却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好。所以教育学专业发展应多培育从事实验式教学研究的教育性人才,把教学研究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教师也应该把教学研究当作教学生涯中的重点,政府也可以推行相关政策对实践教学进行鼓励,改变教育中不重视实践教学的现状。学者们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出适合当代教育的教育学体系,为教育学课程的实现提供借鉴。教育学知识体系不仅应该重视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还应重视专业课课程的教学,除此之外,教育还应站在社会发展的最顶端,了解课程教学的最新成果,这些都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经验,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2.3 重视哲学认识论到教学认识论的升华研究和应用,解决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贫乏问题

尽管教学研究的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是仍存在严重问题:轻视教学认识研究。从目前来看,学科教学不存在于教育学的分类,这就说明学科教育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认识是人们发展不可或缺的,提高认识能力也是教育应该重视的内容。为了让人们对于认识论有更深的了解,人们把认识论分为自然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当然根据不同的标准,认识论的划分也不一样,根据专业和学科进行分类,它可以分为普通课程和教学论。只有对于认识论的理解足够深入,人们才会利用认识论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学认识论,帮助教育学学者开展科学的教育学实践,培养更多的社会型人才。

2.4 根据不同层面教育对象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师实施课程和应用教育理论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教育学课程体系才能发挥教师作用的最大化。不同知识层面的人对于教育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能理解到的水平也是有限的。在做教师研究时,研究者要深入实验教学,加强合作,改变以往教学内容的千篇一律,从教学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打造一个尽可能完美的实验教学体系。如何提升教学研究水平,这个问题是所有教学研究者特别关注的问题,根据实验表明,进行教学实验是最有效的办法。首次对教育对象进行划分,确定他们属于哪个层面,再根据各个层面的教育水平进行教育实践,在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2.5 改造《教育学》,提高《教育学》科学化水平

教育学发展至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某些方面,教育学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传统的教育学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重视智力教学,轻视品德教学,还缺乏对学生思维创新力的开发。这些都是教育学的不足之处,以前的教育学理论形成的过程不太规范,我们需要建造一个科学的教育学,改变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老旧思想,建立一个适合现代教育的教育学课程体系。

3 结语

教育学课程体系在教育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系课程对我国教育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解决现有的问题,确立教育学在教学的地位,改善其教育的松散体系,将教育学变得更加科学化,真正达到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认识论教育学教学研究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主旋律”:一种当代中国电影观念的认识论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