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20-01-10 11:2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金融学实验教学金融

王 颖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了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及相关要求。结合国家标准和学校定位,哈尔滨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工学素养的、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必定不能脱离实践。实践教学要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师要有目的性的组织学生参与到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学习中,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形成自身的储备技能。实践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充分的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金融学专业学生在成为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之前必须经过大量实践,熟悉金融企业业务流程,掌握业务操作技能。

1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教学软件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虚拟仿真(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图像构成三维数字模型,再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经过软件程序和计算机外围设备生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包括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在内的综合感知的人工环境。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是基于全新的场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软硬件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其依托前沿科技装备,将VR(虚拟仿真)&AR(增强现实)等技术融入实践教学,利用人机交互、感知识别等多种技术手段。相较于传统实验来说,虚拟仿真平台设置的虚拟实验对学生有更全面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全局视野,形成系统化思维,有利于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对管理的理解、对业务的熟悉,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多层次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内实验教学、校内虚拟仿真系统实践、校外实践基地教学三个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

2.1 课内实验教学

课内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第一层次。它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发现和验证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广泛应用。实验教学通常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等三种方法。探究式教学法不按照既定的课本的章节安排,而是围绕某一命题,将课本的内容重新组合成各项“任务”进行教学。案例教学的主要步骤包括教师提出案例-学生课下准备-课上集中讨论-教师总结-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典型情境展开讨论,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生会自觉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同时又有了表现机会,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又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互联网领域高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借助相关技术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各类教学平台轻松获取相关知识,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师创建的短视频,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先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下找资料,后课上师生探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的教学模式。在金融学专业理论课中,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证券投资学、投资学、证券基础与交易、财务分析等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都应该安排实验课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2 校内虚拟仿真实践教学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第二层次。首先,依据公司真实运行模式设置相关的岗位和岗位要求,学生分别饰演企业职员,建立可以运营的模拟企业,如金融企业、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投资咨询中介公司等等。然后,根据市场经济活动的规律和各类企业日常的运营模式,为各类企业设置不同部门不同的岗位,各岗位负责的具体业务,以及不同业务的操作流程,从而使实习学生能够真实感受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律以及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熟悉具体业务的操作技能,参与模拟企业的运营管理。

利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实践教学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在企业实习中接触不到的核心业务点,增强了实操业务能力,也解决了实习需求多而基地不足的问题。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从专业内容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出发,不但具备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知识,而且可以运用多样化的实验设备和现代化手段,效果上培养学生全方面综合性思维模式。

2.3 校外实践基地教学

校外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第三层次,包括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以及各类竞赛等。实习基地教学环节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平台开展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等。但是由于金融行业的特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一直是金融学科建设的难点。目前,实习基地集中在保险及证券行业,银行业的实习只局限在银行的办公室里,只是听部门经理的讲座,实习效果很不理想。因此部分实践课程可以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替代校外实习基地,邀请金融行业专家开展校内讲座,效果会更好。从大一开始,学生就可以参加数学建模比赛,随着专业课程的开设,大二大三学生可以参加各类金融实践技能竞赛,如"挑战杯"大赛、中国工商银行创新大赛等等,竞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实现实践教学全过程

修订培养方案,在投资学、财务分析等课程中开设实验课时。梳理实践课程开设学期,使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有效衔接。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特点和需求,安排不同层面的实践教学活动。

3.1 第一学年参加学科竞赛

一年级学生主要开设通识课,侧重于学校课堂的理论学习。金融学专业在大一学年开设经济学管理学两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夯实基础。为配合基础理论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大赛,各种金融机构组织的专业设计竞赛等,真正实现“做中学”。

3.2 第二学年参观、实训

二年级学生仍是进行理论课的学习,专业基础课会设计一些实验教学,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理论+实务”的交叉学习,老师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随后便会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室模拟操作。在大二学年金融学专业开设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课程,学校会安排学生进入相关金融场所进行参观学习,并由这些地方的指导老师讲解,引导学生参观,学生与金融机构职员座谈,这样,学生便会对以后所要进行的工作和工作场所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印象。

3.3 大三学生实际操作

大三年级学生主要是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仍是校内理论知识的密集教学,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吸收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在大三学年金融学专业开设课程设计,利用虚拟仿真平台,模拟操作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的基本业务,学习真实的业务操作流程,感受同一公司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也可以选拔优秀的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鉴于当前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量不全面的情况,要老师进行指导跟踪。通过参加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了解更加透彻和清晰,同时也会让学生更善于思考和总结,进行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4 大四学生就业模拟

大四年级学生即将毕业,进入企业工作,侧重点主要在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完成,寻找工作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需求寻找实习场所,也可以服从学校的统一分配。在大四学年金融学专业开设综合模拟训练,利用虚拟仿真平台构建的公司系统,把金融学专业设置为服务于一般公司和社会的金融企业。通过这个模拟训练,使学生真实感受职场环境,建立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适应性。

4 结语

现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金融行业,金融产品推陈出新层出不穷,金融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领域的新发展对金融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金融领域的用人需求,不断修订人才培养体系,丰富人才培养内容势在必行。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将实践教学由教师主导变为学生主导,既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又能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思维,有利于金融学专业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金融学实验教学金融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