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共同体模式下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2020-01-10 11:22黄书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专业知识外语

黄书芳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4)

0 引言

在高校英语教育体系中,公共外语作为重要子体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公共外语长期发展,也间接关系着高校公共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此同时,随着实践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基于实践共同体模式的活动形式已成为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重要手段。实践共同体是指拥有共同信念、理想以及实践的团体,也可以说是一群拥有同一兴趣、关注点的个体所组成的共同体。在该团体中,公共外语青年教师可以通过与他人获取额外知识,还能掌握更多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因此,为有效推动公共外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深化实践共同体理论很有必要。

1 实践共同体模式对公共英语青年教师发展重要意义

1.1 提高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实践共同体模式下,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可以得到强有力提升。实践共同体是一群有相同兴趣爱好个体组成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教师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获取自己的想要的知识,促进知识架构的建立。实际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教学研讨以及教学观摩等形式活动的开展,公共外语青年教师可以在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互帮互助氛围里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还能学习更多专业、科学教研成果,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1.2 促进公共外语青年教师知识架构的建立

公共外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教学能力需求标准较高。于青年教师而言,其不仅要掌握扎实语言技能之外,还要掌握拥有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基于此,为充分提高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施实践共同体理论是必要途径。在实践共同体模式下,公共外语青年教师在共同学习环境下,能有效督促青年教师构建专业知识架构,还能在相互探讨中明确自身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改进,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2 公共外语青年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教育理念混乱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英语相关专业知识日趋专业化和多样化,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陆续实施创新改革,给高校公共外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带来定冲击和挑战。在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趋势下,青年教师教学任务加重,学校管理层面、学生层面以及社会公众等方面的压力,加上科技文化的创新变革,让公共外语青年教师对公共外语教学感到迷茫,即对如何开展新形式下的公共外语教学没有明确计划和目标,教育理念产生混乱。

2.2 公共外语青年教师系统性培训缺失

有效理论指导和培训可以加深青年教师职业认知,帮助青年教师掌握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当前,在高校中,仍存在部分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校期间缺乏专业理论指导、培训和学习,对公共外语教学缺乏系统认识,专业教学技能不足,无法充分指导学生学习,对自身职业发展也存在一定阻碍。

2.3 公共外语青年教师边缘化

英语是我国第二语言,英语教师这一职业涵盖专业知识领域较广,主要介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人类学之间,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也正处于两种文化之间。在实际当中,人们通常将英语看作是交流的工具,认为该门学科无需较高学术水平,此种认知意识使得公共外语教师逐渐处于一种边缘化地带。

2.4 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多样化手段进行教学等方面,随着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改革,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重要性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各高校重点关注话题。在实际教学中,大多青年教师基于教学经验少这一因素,在如何更好指导学生学习方面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同时对整体课堂氛围把控的能力还处于探索阶段,综合教学能力有待加强。

3 实践共同体模式下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3.1 加深对公共外语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

高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关注度,加深对公共外语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了解青年教师发展轨迹,强化青年教师反思意识,从而促进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高校富有教学经验导师主动与公共外语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交谈,了解青年教师发展经历,包括家庭背景、英语学习情况、公共外语教学经历等。在了解过程中,明确该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和心理动态,结合教师个人教学特征,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方面交流工作,提高公共外语青年教师语言层面意识和反思意识,逐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3.2 定期开展实践共同体读书活动

良好的实践共同体读书活动可以帮助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构建专业知识架构,扩大其知识面,充实知识库,通过不断阅读和学习提高青年教师自身基础教学知识,增强综合教学能力。教师方面,青年教师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与公共外语学科相关联的书籍或学术理论书籍,提高自身专业性。也可以学习一些公共外语相关的最新学术理论,加深对公共外语学科认识。学校方面,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实践共同体读书活动,为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搭建良好沟通平台。在交流活动中,主讲教师可以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通过新媒体方式表现出来,并将其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深层次理解,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科研能力。听讲教师在交流活动中可以拓展自身专业知识领域,培养自身科研意识和能力,教学能力也能得到应有提升。

3.3 搭建良好说课平台

说课平台是供教师设计、选择课堂教学方案的平台,也是教学研究活动形式的一种,主要服务于课程教学实践活动。说课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既能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又能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与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教学理论实际性,从而不断增强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因此,实际当中,学校要搭建良好说课平台,组建专业教师团队,为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更好开展说课教学研究活动提供相应理论指导。在这过程中,适时提出相应见解,相互探讨和交流,在帮助青年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同时,对提高自身教科研能力也有一定帮助。

3.4 完善评课文化及组织观课

学校要完善评课文化,积极组织观课教学研究活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其一,完善评课文化。要积极完善评课文化,构建完善评课体系。教师在评课时,首先要对自身角色定位有个充分认识,其次坚持以帮助为核心要素,最后建立多向评课过程,让教师能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之处,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评课时要遵循客观、公正、坦诚基本原则,互评互助,相互鼓励探讨,共同进步。其二,积极组织观课教学研究活动,观察师生上课状态以及师生关系,课后分析总结归纳,召开研讨会,整合讨论结果,增强教师对公共外语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学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实践共同体是由多个拥有共同兴趣爱好个体组成的团体,在该团体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互相交流、探讨等形式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掌握更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基于此,在深化实践共同体模式下,学校要加深对公共外语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定期开展实践共同体读书活动,为青年教师之间提供更富交互机会。同时,搭建说课平台,完善评课文化,积极组织观课,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师生关系的了解和认识,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专业知识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