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初探

2020-01-21 09:39马嘉雯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投屏云课堂导图

马嘉雯

語文单元整合教学除了改变以单篇课文和知识点训练为主的课堂常态外,还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更加广阔的学习资源和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注重课堂的交互性,这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难以充分开展。而“云课堂”是“以结构化导图为支架,以多屏交互、及时诊断技术为支撑,与多元云平台、多学科手机软件资源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将“云课堂”与传统的语文教学融合起来,在保留线下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融入云端交互的智慧,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就可以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下面,笔者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对“云课堂”背景下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一、线上线下融合,拓展学习时空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习的资源是课文,学习发生的场所是课堂,教师是主要的知识输出者。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接触的学习资源很狭窄,且处在被动接收的位置,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云课堂”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可以通过E+互动平台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学习融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个性化的知识构建提供了支持。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在进入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E+互动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一系列前学任务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思考。通过“自读课文,梳理本单元课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并绘制思维导图”这一前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三篇课文,对文本内容形成初步的理解。在前学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知识进行个性化的架构,进一步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和层次。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可以拍照上传,在互动平台上与同学分享。教师也能够在平台上查看学生的前学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学情,以便于在课堂上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而推送的学习资源包括课文中提到的桥梁图片、苏州园林的导览视频以及导游词范例等,让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课堂上“作为讲解员介绍苏州园林”的活动做铺垫。课堂教学结束后,再布置学生将课堂上写的解说词修改完善并发布到E+互动平台上。学生间互相阅读点评,交流借鉴,教师也能通过学生上传的作品了解课堂的达成度。借助互动平台将线上与线下学习相融合的过程既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支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为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

二、多屏实时交互,优化互动方式

以往的语文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师生问答为主。大屏幕上呈现的是教师提前做好的课件,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走进文本,记录教师在课件中呈现的重难点。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基于教师立场构建的课堂教学,课堂的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学生缺乏自主性,甚至会游离在课堂活动之外。借助点通笔记投屏和希沃白板5,可以实现学生端与大屏的交互,使得师生间的问答不再是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唯一途径。

比如在讲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点通笔记终端上对课文的说明方法进行圈画和批注。通过点通笔记的投屏,每一个学生对于文章的圈点勾画都能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放大,学生的创作和生成就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由被动的一问一答转变为学生主动书写表达。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思考和创作有机会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也进一步激发了参与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及时反馈诊断,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一次只能针对几名同学,没有被提问到的大部分学生缺乏课堂的参与感,他们的学习情况难以得到及时、精准的诊断。点通笔记投屏的选择功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问题中来,学生在端口选择答案,大屏实时生成统计数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变得可视化。教师可以在大屏上迅速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及时作出诊断,在提问时选取有代表性的同学作答,从而更精准地解决重难点。

在八上第五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利用点通笔记投屏的选择功能设置说明方法与作用的匹配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还设计了“为解说员评分”的环节,让原本作为听众的大部分学生化身为评价者,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认真聆听同学的讲解具备了哪些优点,在哪些方面仍有欠缺,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内化课堂知识。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投屏云课堂导图
围 观
烃思维导图
新式投屏雷鸟科技带来多人开黑体验
无线投屏Windows 10 隐藏的实用功能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用安卓手机投屏到PC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