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教学改革探究

2020-02-11 13:37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理念专业

曹 鹭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视觉传达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对从业人员的实践专业技能及审美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新媒体技术等手段,对该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改革。创建更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实用性的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创建更科学、舒适的学习氛围,令他们在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有效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确保他们能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一、明确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专业的影响

1、融媒体展示平台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支持下,所形成的融媒体展示平台,令传统繁琐的工作流程变得更加清晰、简单。尤其设计人员手工操作环节,他们可跳出纸张、颜料的束缚,无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在绘画上。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创意实践与创新思维上,令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播方式的影响

传统信息传播的介质,主要是报纸、杂志、电视等。而在教育领域内,教师与学生更多情况下是利用教材或图书馆资源,去获取更多知识。而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可利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从海量的网络平台上,更快速、精准的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视觉传达专业的发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教学改革有效措施

1、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完善教学理念

各校在开展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运用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最明确且科学的指引与专业教育。教师应对行业的发展动态、当前学生特殊的学习需求等,制定更具动态性的教学目标,并确保与总体教学理念保持一致。令学生能切实学习到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而所谓的动态性的教学目标,更强调教学方向与社会发展趋势的一致性。学校管理者及专业教师,应结合专业知识、企业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学生的职业规划、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等,不断完善教学理念。确保能依据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超高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尤其,对于视觉传达专业而言,其设计理念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设计的作品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引发人们艺术共鸣,但又需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这就要求该专业的人才,必须具有独到的审美能力等。并能精准传达作品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出视觉传达的价值与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所学专业与社会环境、生活背景等进行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善于将生活中更灵动的元素、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等,融入到所设计的视觉传达作品中。同时,应对当前新媒体等技术,建立正确的认知。教师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建立更强烈的意识,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的课堂。同时,还应将这种更具时代性的思维模式,有效的传递给学生。令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能善于借助新媒体等技术,不断深化视觉传达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等。因此,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累积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注重培养他们规范的设计程序、创新性的设计表达。无论是在文字表达、视觉形象表达,还是在口头表达上,都应以更动态的思维意识,不断拓展专业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应用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新媒体,去发现更前沿的视觉传达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通过欣赏更多高质量的作品,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掌握市场人才需求标准,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视觉传达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并能对当前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其建立正确的认知。并将其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中,结合新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令学生能获得更多表达自我,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动性。教师应基于对市场中行业发展动态的掌握,了解到当前企业需要更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对审美有独到视角、对品牌文化等的传播具有创新性的手段等能力。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能注重学生的参与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专业特点,最大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令他们能自主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同时,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更加科学的结合,创建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设计天赋。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指导,放大优势,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建立更有效的互动,创建愉悦、舒适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应更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更直观化、生动化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内容,将其与新媒体技术进行结合。将相关的专业知识点,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去传达其中所蕴含的专业内容。如教师可将一些优秀的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以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观看后,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这样的交流,相较于刻板的理论知识传输,更能激发学生深度的思考。令他们在欣赏高质量作品的过程中,更自然的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作品进行分析。久而久之,学生会受到启发,建立属于自己的专业视角与审美标准。同时,在课堂上,教师结合作品赏析、学生互动、理论知识讲解等不同的教学环节,形成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令学生能深入的学习视觉传达专业知识与技能。

3、善于融入应用技术观念,积极优化课程体系

新媒体环境为人们认知世界提供更多的途径。同时,当代青年可以说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科学的将技术应用理念融入到教学流程中,并能不断优化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教师在设计课程体系过程中,应能将新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专业进行科学的融合。并能遵循由易到难、深入浅出的设计原则,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利用前沿技术以更简单直观的形式进行展现。从而令学生能更快速的融入的学习氛围中,并能更好的对知识进行理解与吸收,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同时,当学生对视觉传达专业知识掌握的越来越多时,可适当增加难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自行对新的知识进行预习。同时,教师根据新的教学手段,对课程结构进行重构。

教师可参考以下两方面内容,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其一,公共基础课。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推动新媒体时代进步的主要动力。在此背景下,视觉传达中融入了更新、更多元的元素。基于此,需确保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的应用相关软件去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与创意。因此,学校应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程序设计课程。同时,为促进学生平衡发展、综合能力更好的提升,还应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英语课程、艺术审美课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等。在积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等。其二,专业基础课。视觉传达专业中的文字设计、广告设计、印刷工艺等,都属于基础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这些课程仍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及专业教师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过程中,应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科学设置。如在专业教学的第一年,应以公共课与基础课程为主,如包括包装设计、版式设计等,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而在接下来的两年,可侧重于设计管理与实践操作教学上,如广告设计、数字视频设计、音视频采编制作等。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在第四年,应做好理论到知识的转化。令学生将学习到的所有知识与技能,都能熟练的应用的实际的设计中。学校可开设更多的实训课程,以真实的设计项目为主,令学生能更多的参与到作品设计流程中。并将“做”与“创”贯穿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以设计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切实提高实训课程的实效性。

总之,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能随着多媒体广告片、数字电影等元素的出现,在不断完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学习打开更新的认知领域。避免过度依赖专业教材,照本宣科的传授固定的理论知识。新媒体环境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鉴赏能力等,令他们未来能在视觉传达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理念专业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