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研究

2020-02-11 13:37刘小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林课程体系院校

杨 鹏 刘小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咸阳 712100)

高等农林院校是和实际生产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院校,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虽然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是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着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比较落后、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以及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等问题,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出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和措施。

一、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的起步比较晚,国家的引导力度还不够,加上宣传的力度不大,导致很多高校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多数大学生也并不够了解相应的政策,而高校对一些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也缺乏系统的技术指导以及思想引导,导致学生的很多想法都没有付诸行动。而部分高等农林院校由于思想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够重视,导致在人才的培养方案上并没有体现创新创业教育。

2、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比较落后

虽然一些高等农林院校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却缺乏行动力,并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导致学生并不能接受较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农林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材都是照搬国外的相关课程,东拼西凑的痕迹比较重,不够权威,同时也缺乏系统性,更没有和学校的区域特色以及发展目标等联系起来,甚至还有部分的农林院校并没有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只是通过讲座的方式或者发放一般相关的创新创业书籍来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定的了解。

3、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相反,如果整个校园缺乏良好的氛围那么就容易导致创新创业教育难以顺利开展。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一些高等农林院校的创业文化以及创新教育的氛围极度缺乏,大部分高校都只是简单开始了创新创业的基本课程,但是校园内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气候,没有建立有效的创业政策以及创业激励机制,学校内部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比较少,同时学校也很少举办相关的创业计划大赛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所以无法通过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从而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4、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

创新创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学校方面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是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第一步。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一些高等农林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投入比较少,无论是师资队伍方面还是实践基地方面都非常缺乏,没有提供足够的经费,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有利的条件。

二、提高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时效性的路径

1、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要想提高高等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从思想上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前提。高等农林院校应该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来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在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中,学校要将创新创业思想融合其中,凸显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以创新创业教育来对人才培养的整体统筹进行引领。为了强调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高等农林院校可以对学分制度进行改革,可以增加创新创业的学分和学时,可设置2-4学分,要求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要修满创新创业的学分,除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必修课之外,还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来强化创新创业的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选修相关的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提供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激发出来。为了体现出高等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灵活性,高校方面还可以建立学分转换机制,可以将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折算来抵扣学分,例如学生在科技发明、创业大赛等实践中取得的成绩,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推进高等农林院校创新创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高等院校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建设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总体上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以及“选修+必修”的方式来开展相关的课程。高等农林院校在课程建设上一定要更新理念,以往的高等院校课程设计更多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重点培养的是知识型人才。而在新时期,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项目,就应该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塑造给予更高的重视,要具体在课程的设置上体现出来,同时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上,不能将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和学生的专业以及其他的课程独立开,而是要加强和学生具体专业的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并且在关注第一课堂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第二课堂的重视。

另外,高等农林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一定要有结构性和层次性,例如可以从“通识+专业+拓展”的层次来构建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也可以从“理论教学+实践”或者“虚拟实践+实体运营”等多种层次来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构建。对于课程内容可以通过模块化的形式来进行设置,分别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专业可成功以及拓展课程这几个方面来展开,通过基础课来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然后通过专业课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并促进学生相关素养的提升,而拓展模块则侧重于学生的实践和历练。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形式,除了必修课程之外,还可以增加选修课程,对于一些基础课堂可以纳入到必修课中,而对于学校的一些创新实践教学项目以及学生的创新训练计划等课程则可以纳入到选修课中。

3、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高等农林院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时效性的提升。在具体的操作中,高校可以加强相关社团的建设,可以在学校内部发展创业类型的学生社团,让有创业意愿以及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社团中,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还能够促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加丰富。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多多开展一些和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来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兴趣。例如高等农林院校可以开展一些和创新、创业以及创意相关的文化艺术节活动,学生普遍对这一类活动比较感兴趣。另外,高校也就可以邀请当地农林方面的企业家来学校开展主题讲座或主题论坛,通过企业家的创新创业事迹来启发学生,并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信心。

4、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高等农林院校还应该通过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在实际的操作中,高等农林院校应该建设相关的实践训练平台,包括就业创业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并且在建立实践训练平台时应该注重将创新创业和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融合,加强创新创业和学生具体专业的关联度,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比较真实的体验,并且对自身的学习有所帮助。相反,也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创新创业。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不断拓展实践训练的空间,例如可以加强和董事会办学单位的合作,促进企业运营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融合,鼓励学生直接参与到具体的企业中来实践,为创新创业积累实践经验。

其次,高等农林院校还应该在校园内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在孵化基地中开设孵化区、展示区以及服务区等,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服务。为了加强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高校还应该针对创业孵化基地出台有效的管理体制,同时还应该加强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建设学校-企业共建的创业孵化基地。为了提升基地的创业孵化能力,还应该创新孵化平台的运作方式,通过模拟企业、实体企业以及基金项目等方式来运作。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对于高等农林院校来说,学校也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出发来重新地位人才的培养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建立更加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凸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化和层次化。除此之外,高等农林院校还应该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并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事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猜你喜欢
农林课程体系院校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