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互联网流量为王”思潮,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2020-02-11 13:37项子珊程宇林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潮信念信仰

项子珊 程宇林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70 年的风雨兼程,我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指导,是鼓励我们党在梦中上下求索、勇往直前的精神信念。在互联网时代,新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尤其是负面信息的增多和传播,导致民众缺乏安全感。我们要警惕“互联网流量为王”思潮的趋势,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一、当今互联网现状

在新的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迅速传播,新媒体的涌现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冲击。各种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甚嚣尘上,特别是“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思潮,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不择手段地大肆输出和虚假宣传。“不转不是中国人!”“你不得不知道的十件大事!”“快打开!不然就晚了!”......带有这些标题的公开发行的文本有时是朋友圈中的主角,他们使用“恐吓”和“绑架”方法“强迫”某些读者阅读和转载。

不得不说,“流量为王”是互联网的第一法则。现实已将许多编辑者化为流量的“奴隶”。然而,真正令人恐惧的是,在寻求流量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情怀,甚至是底线和友善,更是失去信仰。

为提高流量,不顾道德底线、无数的“蹭热度”和“博眼球”的方法不断发展,其迭代速度堪比细胞分裂。“无下限”在“流量”时代一直是一个常见的词。而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阅历还不够、理论素养较低,对各种错误的思潮往往缺乏正确的辨识力和分析力,容易被蒙蔽和蛊惑,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困惑和怀疑。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

“互联网流量为王”思潮大多伴随着欺骗、卑鄙、违背道德、虚假宣传、恶意夸大等手段,这是对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违反。为了抵抗“互联网流量为王”思潮的倾向,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动,消除社会不良思潮和腐朽文化对个人的消极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上,是科学的信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影响下,人们可以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主客体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推动个人全面发展。

2、团结和维护民族利益

民族凝聚力需要以统一、科学的精神来铸造和融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能激发民族建设创新的活力,更有效地调动民族的凝聚力,进而提升国家发展的软实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下,能成为一种特殊力量,指引人民前进,它承载着人们对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的殷切期盼,承载着国家文明富强的美好愿望。在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实现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动员了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党政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指引,是党和政府融合社会力量的不竭源泉。回顾过去,在我们国家走向独立、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让共产党人有了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的目标方向,才能最终能够收获成功。放眼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前进的道路很长,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困难和障碍。这正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党人和先进的群众才乐观、积极、崇高的理想态度,挺胸抬头迈向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

4、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是正确的价值引导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由独立自主到富强富饶的伟大飞跃。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人民勾勒出中国新时代梦想的蓝图,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然而,“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指导实践武装大学生,奋斗的青春格外美丽,让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扬与坚守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和网络环境中,抵制“互联网流量为王”思潮,我们要发扬和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弘扬正能量。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有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是非常必要的。苏联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在战争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抵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入侵和干扰,最终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是,随着社会思潮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苏联中后期不断动摇,导致了政局的动荡、国家的分裂。因此,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导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考方向,加快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解决人民在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的价值观念。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外来文化冲击和影响下,人们不可避免的可能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质疑。为此,必须要坚持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相结合,能够有效分析和正确判断社会思潮,详细解释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信念,分析和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性质,并依托马克思主义信念推动全社会稳定发展,为人们共同追求马克思主义信念而奋斗。

3、加强宣传与推广马克思主义信仰

为固化马克思主义信念,必须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宣传和普及。对此,首先,政府要深挖马克思主义对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的信念价值,制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日并请教专家为向社会大众普及马克思主义,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企业要配合政府承担相应的宣传和义务和责任。企业可以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提倡职工阅读马列经典,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和追求。再次,高校应该在指导大学生遵循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别是要明确新时代以来,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基础。

4、注重马克思主义精神的领悟和升华

马克思主义精神是其思想的核心,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的完成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是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全面发展的最后场所。当前,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稳定的社会基础。稳定的社会基础以生产力的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作为重要评判标准。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社会成员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社会主义,进而才能真正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升华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领悟,实现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内化和外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但面对变化莫测的网络环境,人们开始怀疑甚至放弃了陷入困境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新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的研究和宣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并突破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注 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②郝立新.如何把握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J].甘肃社会科学,2015,(5):39-42.

猜你喜欢
思潮信念信仰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为了信念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发光的信念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信念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