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20-02-22 22:03刘跃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6期
关键词:渗透措施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刘跃

【摘 要】知识与文化本身就是互为一体,特别是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而且更是相互依托,相互映衬。所以,教学老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渗透。本文即是从通过语文教材融合传统文化、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融合传统文化以及通过角色扮演领会传统文化三个角度出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论述,以供参加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老师不仅注重语文知识的有效传输,同时还会注重将语文知识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教学,如此既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又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可以说,这是一种双向促进教学的有效方式。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语文教材融合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内容都是精选自古今文化名篇,其中多包含有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所以教學老师在开展课本知识教学时,就可以将其中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进行提取,进而在向学生开展初中语文知识教育的同时,将中华文化教学融合其中,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课本知识的学习理解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女娲造人”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华神话传说故事,并且认真体会神话传说故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首先,教学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阐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教学老师还可以以“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导入,向学生普及“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怒撞不周山”“大禹治水”等多个神话故事,如此既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认识与了解。但是,教学老师不要让学生沉浸在“神”的世界,而是要唤醒学生对“神”的认知。对此,教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女娲为什么要制造人类。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就可以发现,当时只有女娲自己生活在这苍茫大地,她倍感孤独。由此可见,女娲也有与我们常人一般的孤独感。接着,教学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观看女娲在造人过程当中以及造成成功之后的心情变化,由此学生会发现女娲不仅可以感受孤独,同时还会感受喜悦,感受母亲的天伦之乐。这也就说明女娲和我们常人是一般无二的。而且教学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女娲勤劳、智慧以及创新等精神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老师不仅向学生普及了中华神话故事,而且更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神话以及学习神话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完成语文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二、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融合传统文化

知识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老师的知识讲解,而是学生自身的知识探究。所以,教学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其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方式探究语文知识,同时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而加深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话题进行讨论。在抛出具体的探究问题之后,教学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讨论效果,教学老师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学老师可以巡场角度,以了解学生探究思路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比如什么才是“智”,什么才是“愚”,我们常说“吃亏是福”,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以及为什么我们会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这样的话等。其实学生对于“愚公不愚,智叟不智”话题的讨论已经超出了课本,而是上升到了现实生活的角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自古以来,我们都在追求智慧,但是关于什么才是智慧,我们的先人其实早就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究与思考。在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将古人对于智慧的讨论思想汇入其中,从而启发学生探究。在各个小组探究结束之后,教学老师可以对学生们的探究结果进行汇总,并且将各个小组的观点进行划分,而后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分类观点,此时教学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进而在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维,从而更加深入地加深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识。

三、通过角色扮演领会传统文化

所谓角色扮演,指的是教学老师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扮演课本人物角色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不仅能够让学生还原课本中的原有故事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人物的思考与认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形式。

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教学老师可以邀请学生扮演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的方式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学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人物角色扮演之前,先要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品行、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后再通过自己的身体表演出来。可以说,这是一项非常考验学生“演技”的学习任务。而学生在对不同人物心理进行思考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过程。比如诸葛亮为什么要让刘备三顾茅庐;刘备为什么甘愿三顾茅庐,而且从未表现出不满或者抗拒;关羽和张飞为什么会感到升生气等,这些小故事虽然学生耳熟能详,但是未能深究其意。在学生完成角色表演之后,教学老师可以对学生们的“演技”进行点评,同时将不同人物的心理进行剖析,进而也是完成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工作,同时也不是一件在短期内就能够见到成效的工作,教学老师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的有效传输,同时还要注重对其中所包含传统文化的挖掘,然后持续不断地融入到学生们的知识学习之中,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参考文献:

[1]郑国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8(29):58.

[2]纪来华.发扬文化,展现历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的对策分析[J].课外语文,2017(27):168.

[3]李晓梅.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新课程(中),2018(04):217.

(作者单位:四川省万源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渗透措施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论小学体育课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加强中国古代经典之作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