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软实力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例探析

2020-03-15 20:21陈燕钱玉婷袁璟瑾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杰小王实力

陈燕,钱玉婷,袁璟瑾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2018年5月,习总书记在会议中强调:“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国家和社会高端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及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大使命和责任。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他们在学生中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正确的意识形态、帮扶各类困难、应对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安全等,他们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职院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作用,努力将辅导员软实力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1 辅导员软实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软实力”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软实力相对于硬实力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它通过内在的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最终达到目的,它是一种潜在的能力[3]。而辅导员软实力是指辅导员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的增强其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将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全程、全方位的贯穿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同时注重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运用的一种能力[4]。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软实力总结为八个方面:学习启导力、行为示导力、沟通引导力、心理辅导力、工作率导力、就业指导力、实践创导力和解困助导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努力践行者[5]。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基础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包括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纲领的“四个自信”教育,还包括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相关内容。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的同时立足本位、服务大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为培育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凝聚力量。

2 辅导员软实力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例分析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辅导员的学历文凭、职称职务等方面的硬实力,更受其文化素养、综合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软实力的制约和影响。辅导员软实力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仅可以实现育人工作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1 实例一:《用心浇灌,用爱坚守,“学渣”变“学霸”》

实例简介:学生小杰(化名)自小受家庭“不恰当爱”的影响,没有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学习、生活一直处于凌乱状态,致使其本人出现自我评价偏低,自我否定等消极心理现象。当面临留级转入新的环境时,负面情绪愈发凸显。如何缓解学生小杰的现实状况、打开心扉,让其发生蜕变需要借助辅导员软实力。因为此时恰到好处的软实力渗透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扭转他现状的关键。

实施办法:①彰显行为示导力:和小杰的第一次见面,针对他那副不屑一顾、自由散漫的状态,辅导员可采用“激将法”(前提是之前要做足“功课”,全面了解小杰的个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开门见山地告诉他:留级至新班,辅导员有信心让他脱胎换骨。通过对其直言不讳地剖析,让学生内心折服。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自身行为的“干脆利落”及“恰到好处”是软实力中行为示导的彰显,这为后期的教育奠定基础。②运用沟通引导力:从和小杰的几次约谈中,辅导员了解到由于长期缺乏父母正常陪伴的小杰内心尤为孤独,针对此问题,辅导员和小杰家人多次进行私下沟通,告诉她孩子成长过程中亲情陪伴的重要性。另外,辅导员还创造情境(特意创造一次请他维修电脑的机会)邀请小杰到家中与其沟通,“别有用心”地为小杰准备了一顿他一直念想的“家常便饭”。此乃以后,小杰开始改变。③发挥工作率导力:因为小杰是走读生,每天6点起床赶到学校也是他的一大困难。辅导员和他有了“人工闹铃”约定,辅导员担任“闹铃”,每天“吵”醒他,如果哪天“闹钟失灵”,就要接受惩罚。辅导员用自身软实力中的工作率导力唤醒问题学生沉睡的心灵。④实施解困助导力:小杰逐渐步入正轨,为促其成长,辅导员再次深入了解,发现小杰没有知己,有的只是所谓的“兄弟”。于是,辅导员带他一同融入班级、参与实践、展现自我,让其回归青春本色。

教育总结:对于“问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软实力的发挥是关键。通过把握重点问题,抓住时机,“对症下药”,用“耐心、恒心、细心”浇灌,最终定会开出学生成长成才之花。该实例充分彰显了辅导员运用多方面软实力,用心浇灌、用爱坚守,逐渐让“学渣”蜕变成“学霸”。这充分体现了辅导员软实力可以帮助辅导员厘清工作思路,凸显工作技能,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彰显其独特魅力。

2.2 实例二:《“特仑苏”揭开的谜底——帮扶困难学生成功就业》

实例简介:学生小王,家中长子,父母农民,疾病缠身,劳动能力较差。小王在高中阶段受过重创,导致心理受挫,形成情绪衰竭、人格方面的障碍。后休学、复读两年,三次参加高考。由于家境贫寒,小王严重缺乏自信,表达能力极差,且自我认知不足,在毕业求职中多次受挫,心理上再受打击。辅导员顶住压力、潜心育人,凭借硬实力、依托软实力最终使小王成功就业。

实施办法:①强化学习启导力:小王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学习基础相当薄弱,学习观念也传统保守。辅导员开展学生中的“传、帮、带”,利用自身的学识功底,与专业教师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小王,为其攻坚克难,一步一步启发和引导小王用发展的眼光和发散的思维系统化地进行学习。②发挥实践创导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小王很少主动参与院系活动。辅导员行为示导,主动担当“最佳拍档”的角色,鼓励并带领小王一同策划《家乡美》、《我的父亲母亲》等主题活动,从上台“一言不发”到上台“支支吾吾”再到台上的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深情演唱,小王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开始尝试和体验实践带来的收获和喜悦。③运用心理辅导力:因家境贫寒,小王大一以特别困难等级获助,但大二却不愿申请。原因是他听到一些议论(议论他经常购买特仑苏牛奶)而拒绝受助。辅导员耳闻后,多次与其促膝长谈,一起从多重角度分析同学们议论的焦点,缓解他与同学之间的误解。无数次的悉心关怀和暖心问候,小王感受到身处异乡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呵护,渐渐走出自卑的泥沼。④落实就业指导力:毕业求职的不顺让小王斗志削弱,辅导员帮其准确定位、明确方向,从失败中找原因,从成功者身上寻经验。直至成功化解内心阴霾,重燃求职希望,促其成功就业。

教育总结:“三困”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人群,像小王这样集“经济困难”、“学习困难”且“就业困难”三重一体的学生也为数不少。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一个肯定的目光、一次坦诚的接纳都将成为辅导员软实力的核心构成要素。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软实力的融入和发挥是凸显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

3 辅导员软实力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启示

结合工作实例和教育规律不难看出,辅导员软实力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呈现,更是青年学子放飞理想、筑梦青春、圆梦中国之所需。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笔者从实例中总结了四点经验启示:

3.1 学习启导力和沟通引导力“双轮驱动”

“双轮驱动”产生“双轮效应”。学习启导和沟通引导就如同两个车轮,必须同时发力才能稳步前行。一方面,辅导员通过科学合理地将“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理念植入学生脑中,使其入脑、入心;与学生共同制定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计划,开展动态监控、学业预警和跟踪帮扶;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启发和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拓宽学习思路,优化学习方法,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厚度”[6]。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新时代,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职业核心素养之一。辅导员要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利用微博、微信、QQ等信息化手段以及流行时髦的网络用语与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互动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同时还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和交流言语,以便达到个性化指导的目的。

3.2 工作率导力和行为示导力“并驾齐驱”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他们日常的工作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就能传递给学生最直接的率导力和示导力。辅导员工作率导力的发挥应侧重于树立“三种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做到“三种深入”:深入宿舍、深入课堂、深入实践。辅导员行为示导力的辐射应考虑到“以小见大”和“以点带面”,通过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来示范引领学生。上善若水,大爱无言。辅导员用工作率导春风化雨,用行为示范润物无声。在“爱与善”的生命循环中,使其印记深深刻在学生灵魂中,点滴改变落在学生日常行动中,最终彰显“并驾齐驱”的无穷魅力。

3.3 实践创导力和就业指导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面对国家的召唤、社会的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辅导员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上必须要下狠功夫。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抓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利用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提高未来就业的质量与效果[7]。辅导员将实践和就业“两手抓”并竭尽所能的做到“两手都要硬”,使得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搏击青春,在就业中恪尽职守、担当奉献。

3.4 心理辅导力和解困助导力“一个都不能少”

动情的教育才能打动人心,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基石。一个辅导员要让学生懂得爱与被爱,自己首先要能够善于发现爱、利用爱、创造施与爱的良机。通过以爱为开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于心理有困惑的学生,打开学生心扉才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同时,辅导员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各种困难的方法。通过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最大效能地发挥“助人”和“育人”两大作用[8]。实践证明: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力和解困助导力“一个都不能少”。

猜你喜欢
小杰小王实力
实力抢镜
约定
减肥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麻辣烫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借钱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他鼓励了我(二)
偷梁换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