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2020-03-18 16:40葛莹莹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策略小学语文

葛莹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学校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思辨性阅读教学对策,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辨性阅读   策略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发掘文本中被忽略的语言训练点,构建较为丰富的语言平台,促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能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未来要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中实现思维的碰撞,达到人文思辨的目的,从而积极表达看法,发展思维,实现“立言立人”的和谐融合。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小学是学生搭建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依照教师的讲解分析和理解课文,照抄照搬教师的见解,无法独立思考,缺乏独立观点,并且无法辨别教师观点的正确与否。不仅如此,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学生仍然停留在文本表面,无法有效剖析文本内的隐含信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師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借助思辨性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社会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要求高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传承汉字和文化,而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在当今社会,分辨是非能力是社会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备技能。学生若只是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就无法形成信息筛选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他们容易在步入社会后出现心理上的落差。此外,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信息层出不穷,若是学生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则无法辨别信息是否有价值。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1.缕清行文脉络,提高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检索信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如在总结《小池》一文的思想内涵时,学生非常容易出现模式化的问题,直接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教条化和模板化,并采用多样性内容,灵活开展训练。

2.有效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与批判性思维。

如在备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教师可以这样分析:“文中主要是讲‘我与叶圣陶先生的故事,为什么题目却是爬山虎?”教师要提升个人阅读的敏锐性,积极发掘主线外的细节描写,进而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我”的行为。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爬山虎来分析“我”的心情。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内容分析能力,还能在侧面分析“我”的心理变化,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3.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通过思维导图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辨性阅读。思维导图主要包含图形、符号、线条等,借助知识结构,教师可以清晰展示复杂、抽象的知识,进而为学生提供学习便利。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教师可以借助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等开展教学,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文章结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思辨性阅读为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思辨性课堂较为灵活,情趣性更强,还能体现理性光彩。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文化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以平视的姿态关注文本,借助动态言语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质疑,循序渐进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玲.初中语文名著思辨性阅读指导的路径和方法——以《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导读为例[J].语文知识,2016,(3).

[2]王炳誉,廖志英.“陌生化”视野下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教师,2017,(9).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新桥小学)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策略小学语文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