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核心竞争力与商业信用融资

2020-05-08 08:20叶陈毅陈依萍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叶陈毅 陈依萍

【摘要】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核心竞争力与商业信用融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对三者关系的影响,为企业增强社会责任表现、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扩大商业信用融资提供依据和指引。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有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核心竞争力有正向影响;核心竞争力对商业信用融资有正向影响;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市场竞争度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市场竞争度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表现通过核心竞争力对商业信用融资产生的间接影响。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核心竞争力;商业信用融资;市场竞争度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8-0016-8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由于理论基础、变量度量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否有利于其生存发展这一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近年来,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战略管理理论等研究内容的延伸拓展,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逐渐专业化,加之政府相继出台各项政策,加强对上市企业的监管,使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管理战略,与各项经营活动紧密相连,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更加广泛而具体地影响自身的日常运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具体经营活动的影响已成为新的热点。从财务融资视角来看,国内外学者从股权融资[1] 和债权融资[2] 等角度对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经济后果展开更具体的分析。为了顺应研究新趋势,本文选择更为细化的商业信用融资视角来探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

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可以发现,在上市企业的所有融资渠道中,商业信用融资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和实现多方共赢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企业如何通过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来提高自身的商业信用融资能力?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正在发生改变,廉价劳动力或廉价资源已不能成为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只有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来适应发展的需要,才能使自身保持优势地位以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机会。因此,本文基于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核心竞争力与商业信用融资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商业信用融资

近年来,随着企业失信案例层出不穷,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受到各界关注,已成为供应商评价客户风险和制定商业信用政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通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获得诚实守信的良好声誉,赢得社会公众支持,有效规避经营风险、违约风险等非系统风险,给供应商提供稳定的心理预期[3,4] 。

第二,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能够改善企业与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保持长期合作,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提高供应商对企业的信任度[2] 。

第三,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主动回应不同利益相关者期望和需求的过程,本质上是企业展现管理理念、获得各方信任并传达合作意愿的手段,能够突显其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和维护企业的正面形象,满足供应商社会责任偏好,使供应商更愿意为企业提供优惠的商业信用政策[5] 。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有正向影响。

(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核心竞争力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主张企业经营活动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承担社会责任会产生额外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环境的变化,学者们提出不同见解,认为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建立良好的采购关系、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生产质量过关的产品等承担社会责任,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诉求,以此赢得政府支持与公众信任,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进而增强发展的竞争优势[6] 。

第二,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殊资源,而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是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吸引人才流入、得到资金支持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获取稀缺资源的途径之一。企业通过提高社会责任水平,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驱动消费者购买力,刺激利益相关者做出积极回应。

第三,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核心竞争力本身是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能力,管理者通过将社会责任理念贯彻到企业战略中,推动企业研发符合社会需求和环境发展的产品,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长能力、研发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7] 。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核心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与商业信用融资

商业信用的本质是企业为扩大销售量和获得稳定客源,为顾客提供的变相折扣。但是这些拥有较强促销动机的企业并不会慌不择路,供应商基于风险和收益等多种因素,一般更倾向于为实力较强的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核心竞争力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在同行业中核心竞争力越强,其所占市场份额就越大,上游企业对其依赖程度就越高,在面对供应商时其谈判和议价能力就越强,能够获得商业信用融资的机会就越多[8] 。

第二,掌握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往往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和较高的信用等级,经营状况比较稳定,违约风险比较小,能够给交易伙伴提供稳定的心理預期。同时,供应商在考虑收益之外,也更倾向于为实力较强和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较大的现金折扣,以降低自身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

第三,商业信用具有“马太效应”,一些企业因掌握关键资源而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其更容易从供应商手中获得流动资金,并向客户提供适量的现金折扣,实现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到期匹配对冲,他们是商业信用融资的净获得者;而另一些没有竞争特色、核心竞争能力较弱的企业,其面临日益严重的产品同质化和产能过剩问题,容易被对手取代,在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他们是商业信用融资的净提供者。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商业信用融资有正向影响。

(四)核心竞争力的中介作用

基于H1 ~ H3可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扩大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与提高核心竞争力水平,且核心竞争力水平正向影响商业信用融资规模。然而,三者之间的作用路径仍需进一步探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除追求利润最大化外,还需要承担对其他利益主体的责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一方面,企业提高对供应商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和水平,可以贏得对方更多的信任与支持,有助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增加本企业在双方交易过程中的筹码,直接影响商业信用的融资规模。另一方面,企业对内外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可以看作是一项长期投资,这笔投入使企业获得声誉资本、提升品牌形象、吸引人才流入、赢得公众支持,从各方面促使社会责任成本有效转化为可创造价值的资源和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已成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内生动力。同时,企业的竞争优势越大,向市场传递的积极信号越多,企业的市场地位和信用等级就越高,违约风险就越小,上游供应商的心理预期就越稳定,从而扩大企业的合作群体,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机会。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起中介作用。

(五)市场竞争度的路径调节作用

市场竞争是企业面临的一种外部压力,其程度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提升核心竞争力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产品同质化严重使得成本领先战略极容易被对手模仿,而差异化战略才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才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获取关键资源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市场竞争环境影响企业对社会责任战略的察觉和实施动机,因而在竞争程度不同的行业中,社会责任差异化战略产生的效果可能不同。在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产品异质性较低,利益相关者有多种选择,在这种环境下任何微弱的优势都可以使企业脱颖而出,而实施社会责任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辨识度,培育企业特色,同时由于竞争者众多,企业差异化战略不会被轻易察觉和模仿[9] 。

另一方面,基于松弛资源观,企业在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环境中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松弛资源是指企业在经营中转移或重新调配的潜在可利用资源,是管理者谋求私利的机会。在高市场竞争环境中,产品毛利率较低,企业拥有的松弛资源量较少,此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正向关系加强。在低市场竞争环境中,资源约束程度低,管理者过度投入社会责任项目的概率增大,但无效的资源配置并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反而削弱了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5:市场竞争度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六)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分析

H1 ~ H4阐述了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中介作用,H5阐述了市场竞争度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调节作用。基于假设的逻辑关系以及温忠麟等[10] 对中介作用、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本文提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一步推断市场竞争度对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中介效应也可能存在调节作用。根据上述理论分析与逻辑推演,当市场竞争激烈时,企业采取社会责任差异化战略能轻易地换取较多的回报,从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员工、政府、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手中获取可创造价值的资源和能力,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创造优势和条件,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增加企业与供应商合作谈判的筹码,最终扩大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当市场竞争趋于缓和时,则影响情况相反。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6:市场竞争度正向调节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2 ~ 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根据以下标准进行筛选:①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②剔除ST、?ST、PT类上市公司;③剔除财务报表信息披露不充分或没有披露相关指标数据的上市公司。经过以上筛选和整理,最终获得9793个样本观测值。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锐思数据库以及和讯网,并运用软件SPSS 19.0和STATA 13.0作统计分析。

(二)关键变量测量

1. 商业信用融资。商业信用主要包括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三种基本形式,但目前学者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定义还存在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应该以三者之和来衡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三种基本形式中应付账款最具代表性,应该只采用应付账款作为替代变量。本文采用陆正飞等[11] 的做法,以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三者之和来衡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同时为使指标在不同公司之间具有可比性,将三者之和除以总资产予以标准化处理。

2.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自2010年开始,和讯网以上市企业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其他公开资料为数据来源,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评价体系,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总分为100,该分值越高表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因此,本文参照冯丽艳等[12] 众多学者的做法,以和讯网公布的社会责任评级得分为基础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且为控制级差太大对回归系数产生的影响,将该评分除以100。

3. 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观点,关于其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核心竞争力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价值性、动态性、核心性、协调性、异质性等。学者普遍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而不是单一技能,是资源与能力的协调配合,而不是单个部门或单项产品。同时,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竞争优势,可以为企业持续带来利润与活力,而不是只具有短期效应。因此,本文参照丁玉芳等[13] 的研究成果,从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特征出发构建评价体系,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

(1)价值性与企业盈利能力。价值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的终极目标。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创造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使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更具有竞争优势,满足顾客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从而促进企业价值显著提高。因此,本文将盈利能力定义为价值性的外在表现,選择总资产报酬率U11、成本费用利润率U12、经济附加值U13和每股收益U14四个代表指标。

(2)动态性与企业增长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力和资源,在一段时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个过程。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要不断地挖掘、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新的生命周期,始终领先于竞争对手。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考察其长期变化,因此,本文将增长能力定义为动态性的外在表现,选择近三年净利润增长率U21、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率U22、近三年资本增长率U23三个代表指标。

(3)核心性与企业资源禀赋。核心性是指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地位而必须具备的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即企业的核心资源。而人的因素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影响因素,在诸多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人力资源也是影响其他众多资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本文从员工角度出发,将核心资源定义为核心性的外在表现,选择全员劳动效率U31和员工价值相对数U32两个变量指标。其中:全员劳动效率以营业收入与员工人数的比值来衡量;员工价值相对数以企业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与企业资产总额的比值来衡量。

(4)协调性与企业协调能力。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依靠单个要素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企业将资源与能力进行有效整合与协调。一方面,如果企业能够有效地整合协调内部资源,则能够使企业资产发挥最大效用,因而选取总资产周转率U41作为衡量指标,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情况。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处于社会化生产的循环过程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资金的支持,需要不断地协调资金供求量,有效整合外部资源,因而选取现金支付能力U42作为衡量指标,反映企业资金协调状况。现金支付能力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支付能力=营运资本-营运资本需求=(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待摊费用-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如果差额大于零,表明企业存在闲置资金,对资金利用不充分;如果差额小于零,表明企业存在资金缺口,需要通过短期借款来弥补;如果差额等于零,表明企业自有资金与经营业务所需的营运资金达到平衡状态,协调能力最强。因此,对差额大于零的数据做相反数处理,该指标越大,即越接近于0,企业协调能力越强。

(5)异质性与企业研发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培育而成的创新成果,是不同部门和人员、不同资源和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往往具有异质性,不会出现在其他企业中。正是由于这种异质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易被模仿或替代,且难以交易。因此,本文从企业创新水平角度出发,将研发能力定义为异质性的外在表现,选择科研投入比例U51和研发人员数量占比U52两个代表指标。其中,科研投入比例以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衡量,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以研发人员数量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来衡量。

4. 市场竞争度。借鉴杨兴全等[14] 的做法,采用赫芬达尔指数(HHI)来衡量市场竞争度。计算方法为:

其中,Xit为企业i在第t年的营业收入,Xt为第t年的行业营业总收入,Sit为企业i在第t年的市场份额。HHI指数越小时,市场集中度越低,市场竞争度越高;HHI指数越大时,市场集中度越大,市场竞争度越低。

5. 控制变量。为控制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提高模型的解释力与可靠性,本文借鉴陆正飞等[11] 的研究成果,选取企业规模、企业性质、股权集中度、资产负债率、企业年龄、年度和行业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因子分析

本文根据构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 19.0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因子得分。

首先,采用KMO和Bartlett检验两种方法对变量数据进行适度性检验,分析其是否适合因子分析。实证结果显示:KMO统计量为0.666>0.5,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为0.000<0.001,都符合标准,说明构建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的原则,共得到6个公因子,且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164%,表明提取的公共因子包含大部分信息,能较好地代表原始变量特征。提取的6个因子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最后,根据表2中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加权计算得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因子得分。综合因子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F=(19.834%F1+12.629%F2+12.442%F3+

11.348%F4+9.170%F5+7.742%F6)/73.164%

(二)描述性统计

表3列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如表3所示,商业信用融资的平均值为0.1642,说明我国上市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仍比较低,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同时其最大值为0.7374,最小值约等于0,表明不同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融资能力存在较大差距;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平均值为0.2516,中位数为0.2117,标准差为0.1787,说明当前我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整体水平比较低,并且企业间也很不均衡;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分最小值为-4.6226,最大值为9.9054,标准差为0.4411,各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市场竞争度的平均值为0.0935,说明企业大多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三)回归分析

1. 两变量相关关系检验。表4列示了本文实证检验的回归结果。

首先,为验证H1,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商业信用融资关系的回归模型:

SCF=α0+α1CSR+α2LNS+α3State+α4FSD+

α5LEV+α6AGE+α7∑Year+α8∑IND+ε (1)

如表4模型(1)数据所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回归系数为0.0409,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H1得到验证。

其次,为验证H2,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回归模型:

COM=β0+β1CSR+β2LNS+β3State+β3FSD+

β5LEV+β6AGE+β7∑Year+β8∑IND+ε  (2)

如表4模型(2)数据所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回归系数为0.5478,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核心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得到验证。

最后,为验证H3,建立核心竞争力与商业信用融资关系的回归模型:

SCF=γ0+γ1COM+γ2LNS+γ3State+γ4FSD+

γ5LEV+γ6AGE+γ7∑Year+γ8∑IND+ε  (3)

如表4模型(3)数据所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回归系数为0.037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核心竞争力对商业信用融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得到验证。

2. 中介作用检验。为验证H4,在两变量相关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中介作用:

SCF=η0+η1CSR+η2COM+

η3LNS+η4State+η5FSD+η6LEV+

η7AGE+η8∑Year+η9∑IND+ε (4)

本文借鉴温忠麟等[10] 的研究成果,采用Baron和Kenny的逐步回归法对核心竞争力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再使用Sobel检验以及Bootstrap检验进一步分析,确定中介效应大小。具体检验步骤如下:①检验总效应系数α1是否显著,即检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商业信用融资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若显著,按中介效应立論,进行第二步检验,否则按遮掩效应立论。根据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知,总效应系数α1显著为正,按中介效应立论。②检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作用于核心竞争力的间接效应系数β1与核心竞争力作用于商业信用融资的间接效应系数η2是否显著。若都显著,进行第三步检验,否则直接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进一步论证。根据模型(2)和模型(4)的回归结果可知,间接效应系数β1和η2都显著为正,进行下一步检验。③检验直接效应系数η1是否显著。若不显著,则核心竞争力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若显著,说明存在其他中介,核心竞争力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根据模型(4)的回归结果可知,直接效应系数η1显著为正,且相较于总效应系数α1,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解释程度有所下降,表明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H4得到验证。④在假设得到验证的同时,为使核心竞争力的中介作用更具说服力,本文进一步采用Sobel和Bootstrap检验。Sobel检验结果显示,间接效应Z统计量为12.7409,P值为0.0000;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间接效应值为0.0193,且在95%的水平上偏差校正的置信区间为(0.0149,0.0204),不包含0。两种结果均表明存在中介效应,H4得到进一步验证。此外,根据检验结果,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47%(0.0193/0.0409)。

3. 调节作用检验。为验证H5,建立市场竞争度的路径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市场竞争度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调节作用:

COM=δ0+δ1CSR+δ2HHI+δ3CSR×HHI+

δ4LNS+δ5State+δ6FSD+δ7LEV+δ8AGE+δ9∑Year+

δ10∑IND+ε (5)

如表4所示,在模型(2)中,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水平,满足调节效应检验的必要条件。在模型(5)中,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核心竞争力的积极影响依然显著;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HHI指数越小,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强,因此外部的市场竞争压力促进了社会责任的履行,H5得到验证。

4.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本文利用Process插件进行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检验。分别取调节变量HHI均值低于一个标准差(MEAN-ISD)、均值(MEAN)、均值高于一个标准差(MEAN+ISD)。结果如表5所示,随着HHI指数取值的不断增大,核心竞争力的间接效应不断缩小,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指数为-0.0181,置信区间都不包含0,说明HHI指数对核心竞争力的中介作用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而企业的HHI指数越小,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因此市场竞争度对核心竞争力的中介作用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H6得到验证。

(四)稳健性检验

1. 变量替换。本文参考马黎珺等[15] 的研究成果,将因变量商业信用融资定义为应付账款与总资产的比值,重新进行检验,假设依然成立,但核心竞争力的中介效应与被市场竞争度调节的中介效应指数大小稍有变化。即当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变动一个标准差,商业信用融资变动0.0234个标准差,其中0.0098是企业社会责任表现通过中介变量核心竞争力对商业信用融资起作用,即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0.0098/0.0234)。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指数为

-0.0092,置信区间为(-0.0187,-0.0004),不包含0。

2. 工具变量检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即商业信用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现金流比较充足,进而有能力参与更多的社会责任投资,且融资压力也会促使企业采取更积极的社会责任差异化战略。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2SLS研究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借鉴Cai等[16] 和Bouslah等[17] 的经验,选取同一地级市(依据注册地归类)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年度均值CSR_Location和同一行业(依据2012年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归类)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年度均值CSR_Industry作为工具变量。检验结果如表6的第二列和第三列所示,两个工具变量均在1%的水平上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显著正相关,第一阶段得到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拟合值在1%的水平上与商业信用融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支持H1,说明在有效控制“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相关结论依旧成立。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一方面由于核心竞争力的抽象性与复杂性,模型(2)可能遗漏重要变量;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以利用优势资源和能力解决社会问题,大大提高社会责任履行的效率与效果。因此,为保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采用2SLS研究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借鉴El Ghoul等[18] 和Attig等[19] 的研究,选取同一行业(依据2012年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归类)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年度均值CSR_Industry和滞后一期的社會责任表现评分CSRt-1作为工具变量。检验结果如表6的第四列和第五列所示,两个工具变量均在1%的水平上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显著正相关,第一阶段得到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拟合值在1%的水平上与核心竞争力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支持H2,说明在考虑遗漏变量和联立性等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相关结论依旧成立。

五、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特征,重点探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核心竞争力与商业信用融资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并从外部环境视角深入分析市场竞争度在三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形成以下研究结论:①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具有促进作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是影响供应商制定商业信用政策和提供现金折扣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能吸引更多的供应商与之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扩大商业信用融资规模。②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核心竞争力具有推动作用。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可以为企业带来品牌、人才、资金、市场份额等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③核心竞争力对商业信用融资具有正向影响。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地位,给予供应商稳定的心理预期,获得更多商业信用融资机会。④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传导效应,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增强核心竞争力来提高商业信用融资能力。⑤市场竞争度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作用点在前半路径。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进而强化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企业要正确认识社会责任对其生存与发展的积极意义,推动社会责任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促进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实现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和谐统一。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Richardson A., Walker M.. Social disclosure, 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1(7):597 ~ 616.

[ 2 ]   张正勇,邓博夫.企业社会责任、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融资[ J].科研管理,2018(5):94 ~ 102.

[ 3 ]   沈洪涛,王立彦,万拓.社会责任报告及鉴证能否传递有效信号?——基于企业声誉理论的分析[ J].审计研究,2011(4):87 ~ 93.

[ 4 ]   段志鑫,黄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商业信用正相关吗[ J].财会月刊, 2015(36):40 ~ 44.

[ 5 ]   袁卫秋,王海姣.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交易成本与商业信用模式[ 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6(6):51 ~ 62.

[ 6 ]   朱永明,刘敏.我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与研发投入关系研究——基于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 J].会计之友,2019(6):83 ~ 88.

[ 7 ]   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交互跨期影响实证研究[ J].会计研究, 2013(8):32 ~ 39.

[ 8 ]   张新民,王珏,祝继高.市场地位、商业信用与企业经营性融资[ J].会计研究,2012(8):58 ~ 65.

[ 9 ]   龙文滨,周茜,陈芸.内部控制质量、资源松弛程度与企业社会责任[ J].当代会计评论,2014(1):122 ~ 144.

[10]   溫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 J].心理科学进展,2014(5):731 ~ 745.

[11]   陆正飞,杨德明.商业信用:替代性融资,还是买方市场?[ J].管理世界,2011(4):6 ~ 14.

[12]   冯丽艳,肖翔,程小可.社会责任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效应——基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分析[ J].南开管理评论,2016(6):141 ~ 154.

[13]   丁玉芳,单广荣.基于模糊评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J].统计与决策,2009(19):178 ~ 179.

[14]   杨兴全,尹兴强.行业集中度、企业竞争地位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 J].经济科学,2015(6):78 ~ 91.

[15]   马黎珺,张敏,伊志宏.供应商—客户关系会影响企业的商业信用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2):98 ~ 112.

[16]   Cai L., Cui J., Jo H..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risk[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6(3):563 ~ 594.

[17]   Bouslah K., Kryzanowski L., Bouchra M'Zali.. Social performance and firm risk: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8(3):643 ~ 669.

[18]   El Ghoul S., Guedhami D., Chuck C. Y. K., Dev R. M.. Do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ffect the cost of capital?[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1(9):2388 ~ 2406.

[19]   Attig N., El Ghoul S., Guedhami O., Suh 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redit ratings[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3(4):679 ~ 694.

猜你喜欢
核心竞争力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家政服务平台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
论电信企业在大客户营销中的核心竞争力
优秀企业文化铸就基业长青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