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文体教学的一大法门

2020-05-13 14:26刘颖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法布尔说明文李老师

刘颖

文章开篇指出:文体属性是确立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依据。长期以来,语文教材、教学因不能区分文本的正体与變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处置课文而误导学生读写的问题。刚刚读这句话,总觉得太深奥,实难理解。认真思索,才算真正弄懂其含义。文本正体,指在较长时期内形成的且为同时代人普遍接受认可的具有内容形式的共同规范和结构模式比较稳定、定位明确的一类文本,如文学类的近体诗、章回小说、童话、寓言等,实用类的公文、消息、人物简历、学位论文、诉状、合同等。文本变体,指改变正体文本系统某些要素或“戏仿”某类文体或文体杂糅而产生的新文体。

教材的问题,很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却可以从这段文字出发做些努力: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若只读诗歌而弃散文不顾,恐难理解和把握诗文之别;叙事散文与小说,对多数学生而言是较难识别的两种文体,也只有通过适量的阅读并适时加以比较,学生才能掌握阅读方法,把握这两类文本的体式特征。

课堂教学中难以识别的文体绝非诗文和叙事散文与小说,要想识别其他两种文体,把握其基本的体式特征,未尝不应遵循这样的原则。这让我想起李凝昕老师的课《蝉》,发现整个课堂李老师几乎都在围绕文体教学。第一个阶段在比较中把握记叙文和说明文的不同,李老师用小思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小思的《蝉》偏向于记叙,通过记叙蝉的故事让我们理解蝉的生命意义。法布尔的蝉倾向于说明,介绍的是蝉的知识,由此明白,介绍事物知识的文体叫说明文。第二个阶段,在理解了说明文的基础上,李老师走向了“这一篇”,即站在“文艺性”的角度指导学习,为了让学生真正弄明白何为文艺性说明文,李老师将大百科里有关蝉的文字拿来比较阅读,看看人家一百多个字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法布尔写了3000多字。引领学生从法布尔的行文风格、写作手法两个角度去读。读中总结这篇文章的文体——文艺性说明文。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准确把握文体特征,比较阅读实乃一大法门。

猜你喜欢
法布尔说明文李老师
说明文阅读专练
该得奖的李老师
法布尔
宠物难伺候
我想对法布尔先生说
蝉壳
读《“怪人”法布尔》有感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