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易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0-05-19 10:37刘月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易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摘 要]“易班”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是网络时代服务和教育学生的新途径,将逐渐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文章以商洛学院为例,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易班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契机,构建了在易班平台支持下的“152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易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0)01-0025-04

当前,新媒体技术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1]。尤其是近几年,高校学生群体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在增加,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人际交往不良、恋爱困扰等,这无疑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易班是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对学生具有教育、社交、管理、服务等多种功能,比其他新媒体形式更具有教育性和实效性,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新形式、新阵地、新手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正需要这些元素的加入[2]。分析易班如何才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进而构建在易班平台支持下的“152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旨在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将模式逐渐推广使用,这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相关研究概述

国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模式、体系等。在内容方面,我国的学者们已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层面进行了研究;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内容和角度相比,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角度显得更加宽泛,内容也更加丰富和深入,既包括了模式、体系、策略和人口学等宏观方面,同时也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性等各个微观层面; 既有政策建议,亦有具体干预和预防策略。同时,国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还延伸到了心理支持、心理干预等方面。总体看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国内外学者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中国知网学术资源信息库中,分别以“易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发现自2013年以来,仅有5篇文章,例如,靳松等人研究了基于易班优课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创新;陈家剑等人进行了基于易班平台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的研究;谭永梅等人展开了基于易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思考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3],很多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定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普查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不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重视,更需要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硬件设施作为保障[4]。目前,商洛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场地、专业设备投入建设明显不足,并且所有的场地和设备不集中,直接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师资队伍共计19人,其中,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師仅两人,其他为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在这个队伍里,存在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教学研究以及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不足等问题,因此,很难真正发挥课程的育人效果。

(二)缺少规范程序与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助人”“育人”的工作,近年来,随着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突发事件增加,各个高校逐渐开始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程序、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的重视程度。根据对商洛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调查发现,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校院两级心理健康网络机制、“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但在具体的工作环节和实践中仍存在规范化、程序化不足的问题,比如心理咨询制度不健全、资料规整不规范等;危机干预环节存在漏洞、预防功效发挥不足等,尤其是在院级的心理育人摸排和干预工作方面,存在“预防”层面和“问题发现”层面的结合不够。

(三)测评通道狭窄,防范意识不强

心理测评工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筛查心理问题的良好契机。近年来,商洛学院仅在每年的9月份学生入校时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评,而未能顾及到高年级学生在特定阶段会产生的人际关系不良、情感困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也需要依靠测评工具进行摸排,为干预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存在对学生心理问题防范意识不足、对心理育人范围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这将直接陷入心理育人成效不高的困境。

(四)活动方式与宣传渠道单一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商洛学院在心理季活动开展方面创意不足,仅依靠传统的讲座、报告、主题宣誓等方式开展,活动成效不明显;同时,活动的宣传渠道较狭窄,基本上依靠宣传展板、海报等传统的宣传方式,这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宣传不到位、学生的活动参与率较低等问题。

三、易班带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易班作为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已经逐渐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

(一)易班筑牢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安全防线

易班区别于其他网络社交平台的特点在于,具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即均为实名认证,这将在某种程度上遏止和防范不良思想与言论的传播,也一定程度地利于正能量思想的传递,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5],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育人成效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易班创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易班的推广和使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形式[6]。学生可以借助易班网络平台进行心理知识的吸取,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转变为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吸收相关知识的形式,学生不仅可以在易班上从客户端资讯吸取基本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加入心理教育相关课群,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心理微电影、参加在线考试等方式获取各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易班以一对多、多对一或者多对多等形式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为学生做咨询服务,开展线上教育活动等,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对象、时空等方面的局限。

(三)易班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易班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教育行业推广的互联网产品,充分整合了各类教育资源,教育内容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容纳了各个高校的优秀心理课程资源,这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弥补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单一的短板。

四、易班平台支持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易班给其带来的契机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易班支持下的“15213”模式(见图1)。

(一)“1”大平台即易班平台

在90后和00后的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契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与习惯,借助网络平台与学生对接,而易班平台作为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已经逐渐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和校园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易班平台的互动性、趣味性、便捷性等优势对学生进行引导。

(二)“5”项职能即课程教学、教育活动、心理普查、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

依托易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始终围绕“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借助易班已有的资料库、群组、公共平台、轻快搭、优课、应用广场等相对完善的功能模块,开辟好发挥五项职能的特定社区[7]。例如,利用优课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利用群组讨论、师生互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等。

(三)“2”大模块即优课教学视频、优课知识测试

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8],易班优课平台能够整合各个高校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线学习课程与完整的在线教学管理系统,学生通过优课教学视频这一模块吸取各类心理育人知识,继而通过优课知识在线测试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四)“1”大阵地即心理育人活动集结地

利用易班轻快搭、话题、易喵喵、评论刮奖等各类功能,开辟易班心理育人活动的集结地,使心理育人活动更加富有知识性、趣味性[9],从而为学生搭建锻炼心理健康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品质改善的平台,在广大学生中营造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五)“3”大站点即测评站点、咨询站点和干预站点

开发第三方平台,引进心理测评、异常管控、心理自助、解忧信箱等功能,设定测评、咨询和干预三大站点,实现学生心理状态信息的搜集,心理测评报告和异常管控学生报告的生成、重点关注人群的预警分类表等,弥补学院在危机干预工作中出现的漏洞。

五、结语

文章从搜集已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出发,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易班的优越性,尝试构建基于易班平台的“152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希望对于促进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煜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

[2]王豪,杨金鑫,高蓉蓉.新媒体时代下利用易班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才智,2019(15).

[3]苏婵娟,刘利.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8).

[4]陈家剑,宁灵芝.基于易班平台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

[5]江琳.易班支持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7(3).

[6]姚群,陈正芬.易班支持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10).

[7]董薇.基于易班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邹探[J].高教与成才研究,2019(17).

[8]谭咏梅,张界平,蒋玄.基于易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思考[J].淮阴工学院学

报,2018(4).

[9]高晓霞.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3).

[作者简介]刘月(1986-),女,陕西山阳人,商洛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时锦雯]

猜你喜欢
易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易班实名制下陕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生态构建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易班平台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