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5-26 14:12李奕瑾
锋绘 2020年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李奕瑾

摘 要:产教融合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机遇,但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障措施等存在不足。为把握产较融合带来的机遇,推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有必要密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联系,完善教学内容,彰显专业特色;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重视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并改进考核评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0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以及“中国制造 2025”签批,中国制造业取得迅速发展。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不管是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产业,还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都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相关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和培养力度,在人才培养速度极快的今天,我国的各大高职院校在大力的提高招生的规模,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我国2018年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已达1133.7005万人,但是,千万级的在校学生数量意味着在毕业实习时也需要极为庞大的工作岗位来满足工作要求,根据我国2019年出版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艺术类专业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面临较大的困难,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经常由于人数过多而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小,造成毕业季也成了失业季,且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式缺乏改革并且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相对固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无法满足如今市場的高标准、现代化要求,并且,由于制造业等产业的逐步现代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不能很好的跟上制造业发展速度,造成人才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此类问题发生的原因,除了我国日益增多的高职学生人数造成的人才数量膨胀以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较大问题,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的人才培育目的是为我国企业输送高质量的实干型人才,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学校存在较为复杂的内部问题,导致学校办学时缺少对教育模式的思考和改革,在对人才进行教育时缺少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并且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对口就业问题缺少同对口企业的合作,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依旧采取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艺术能力的讲解和提升,而对于高职学生的最重要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转变这种情况,有必要将产教融合理念用于指导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密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联系,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更好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要,最终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1 探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能力本位的理念的不断提升,某些高职院校也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增强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往往仅限于局部,在教师教学发展整体上还没有系统的变革,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定位不清晰。专业理论课基础课有重复现象,专业技能课有倒挂现象,还有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不衔接等现象。只注重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等”的一般共性,而忽略了其“职业”的特性,实训环节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缺少足够的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和具体的实训内容、方法及评价指标,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接轨,没有体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性特点。

近几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规模扩展较快,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落到实处。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需要有工作经验的设计人员,也不愿耗费精力和财力再去培训。学生又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究其原因:首先,政府没有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使得校企合作没有真正实施,甚至有些院校为了迎接评估,艺术设计专业即便设有工作室等实训场所也不对学生开放,通常只是摆设。即便学生在工作室里能够做一些模拟项目,也很难真正了解实际工作实施的全过程。陈旧的课程体系没有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学生学到的内容过于侧重于书本知识,而教材又不能较好地注重知识的时效性和实际项目的技能性。再加上双师队伍不够强大,教师自身理论有余而实际经验不足,无法实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陈旧的内容,滞后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管理方式和考核办法也不够完善,不利于综合技能的培养,没有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也没有体现服从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2 产教融合背景下告知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  产教融合的教育机制需要高校输送人才能够和当地的企业、单位形成良性的交互,在能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的条件下训练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率。

2.1 明确的培养目标,为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目的即是根据高校所在地区的产业或如今发展火热的行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高效的教育能力,除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以及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公民素质。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作中真正需要的工作知识和能力技巧,对于学生的社会素养也是良好的提升。

2.2 独特的教学方法,为人才培养创新思路

校企合作的核心目的是高校为企业提供对口的人才储备,而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践教育基地和人才培养平台。产教融合根本上改变了高职院校的传统低效率教育模式,将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讲授和示范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工作所需的具体工作知识和实践能力,在教育方法上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改进空间,通过调节产教融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更好的吸收专业知识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同时,高校和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从而改变自身发展方向,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具体需求。

2.3 健全的体制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育方式既能使学生的成长和培养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使高校与企业、供给和需求双方能更好沟通交路,使双方各自发挥在人才培育中的优势和具体作用,这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构建合理便捷的合作机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且双方实现合作共赢,企业能够在未来获得优质的人才供应,高校和学生能够在降低人才培育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提升就业率。

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  产教融合现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各地的高职院校当中,然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中,依旧存在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缺漏。

3.1 教学内容不足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由于学校自身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长期没有改变,对于目前市场上紧缺的人才缺少相关的培养机制,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由于教育已经步入高级阶段,且不同于本科院校的知识深造,职业院校需要培育的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而这方面的培养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高。目前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中,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其将理论知识投入实践的机会极少,甚至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投入到哪些行业,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寻找艺术类单位时由于学历等要求难以达标,导致难以就业,而其他企业需要艺术设计类人才进行设计类工作时往往找不到对口人才,形成了供需矛盾。

3.2 教学方法不足

专科院校的教育方法在笔者看来应该是比本科院校更加多元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并非传统的文化人才,對学生的要求不只是拥有基本的文化知识,而是熟练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而我国现在的岗位多种多样,对应的高职专业也是五花八门,不同的岗位存在着不同的教育方式。而现在的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改变观念,依然采用传统的“口传”式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讲解的理论知识没有那么敏感,且这样的知识教育模式让技能变成了教条,无法灵活运用于具体工作中。学生在真正投入工作前依然是学生状态,高职院校应该在这期间起到转变学生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慢慢的向职业人员转变,避免学生在离开学校后面临不知道怎么择业或者难以进入工作状态等等问题。

3.3 考核标准不足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更多的应该是看重学生在工作场景中工作技能的应用,例如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设计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艺术作品,其设计是否能投入市场等等,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该更多地将其艺术能力融入商业生产,而其艺术能力与市场变化能否融合出良好的效果才应该是评判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现行的考核标准,除了基础的文化类学科以及大学生思想素质等科目外,专业类科目依旧采取的是试卷及分数的形式,且相关考核标准即不严格也不客观,无法反应学生的具体专业能力,对其专业能力的提高更是没有实际效果。

3.4 其他

目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师资力量是亟待提高的,且高职院校选拔教师,应该选择对行业有所了解或曾经从事过该行业的教师人才,缺乏相关行业了解的教师难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程度,并且无法给予学生相关行业的就业指导。而现行的部分产教融合制度存在不足,其合作内容存在缺漏,容易对学生、高校、企业中的某方产生权益损害,而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和人才奖励等机制依然亟待完善,对于艺术设计人才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自身参与实践付出的劳动和作品应该是具有产权的,因此,学校或企业应该尊重学生的产权,给予激励资金或是其他补偿。另外产教融合需要遵守法律,并需要严格的第三方监管,避免企业和学校因为利益关系,使学生权益受到损害。

4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概述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广告设计课程为例,需要根据广告产业的发展、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发挥企业优势引进设计公司真实的项目资源,施行案例教学,从而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技能训练。课程的设计是以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作为课程整体设计的,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穿插融合,结合到相应的广告设计教学项目中。学生在企业完成该项目的同时很自然地接受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就像德国的包豪斯、澳大利亚的TAFE教学一样,主要通过企业的真实项目消化自己学习的设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课程变成课业,作业要变成项目,教室成为工作室。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缩短与社会、企业的距离,这对学生的设计技能的提升起关键性的作用。高职教师教学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高职教师教学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开发的具体方法如下:

(1)组建由相关行业专家与企业专家、一线教师构成的课程体系项目组项目组是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讨论、开发的组织结构。让企业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与管理经验的优秀行业专家、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所组成。

(2)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通过岗位能力分解,以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为主线,设置课程群模块、教学环节突出核心技能的培养。启动“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设置进阶化,教学内容案例化、项目化”。坚持专业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能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确定三大岗位群分别为广告设计、媒体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根据岗位群确定了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并制定了详细的模块化教学流程。

(3)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完成艺术设计专业的共同工作任务为指标,即三个专门化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内容的课程。为此,在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如下课:VI设计、包装设计、插画设计。另外还要参照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增加相应的专业课程。

(4)建立企业、学校、市场的多元融合课程教学体系企业、学校、市场的多元融合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必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山发达的广告业与开放性城市特点分不开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学校、市场的多元融合课程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了学院职业教育与地方艺术设计产业相互促进的双赢机制,教育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打造了产业的区域经济名牌和高职教育的专业品牌。

(5)建立开放性、多元性的课程教学方式把原来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为一种以讲座、多媒体演示和讨论,以及社会企业考察包括互联网全部贯穿在一起的多元融合的教学方式。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高职教育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是建立在双方利益均衡的前提下的,而双方能否在合作中获得最大的效益主要取决于双方在合作中的一系列保障机制的建立。从高职院校角度看,需要做到:

①建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学校要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在校级层面指导和管理各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统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②建立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学校管理制度。例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规程、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等。

③建立激励和考核制度,即是尊重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作品知识产权,也是为学生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供动力。

④建立合作项目管理制度,更好的优化管理工作,使合作效率提升,合作效果更加显著。

⑤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等的反馈信息,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

⑥此外,要想长期的进行校企合作就必须进行学员的角色转变,使他们由学员向职业人转变,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就必须消除彼此间的各种障碍和隔膜,文化的融合和情感的交流是保证校企合作持续稳定的润滑剂。有效途径就是要建立沟通机制,在校企合作中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建立校企之间的情感联系,将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和需求提升到战略层面上沟通统筹。

5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立足当地需求、服务产业发展、彰显人才培养特色”方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念,结合当地产业结构优势和人才需求,更新教学理念、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形式,并落实保障措施。从而探索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当地输送更多应用型和创新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助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Xing Baixi, Zhang Kejun, Zhang Lekai, et al. And the nominees are: Using design-awards datasets to build computational aesthetic evaluation model[J]. PloS one,2020,15(1).

[2]Rahul Subramanian, Jyothish P.V., Anantha Subramanian V.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Passive Anti-Roll Tank in a Sea Going Vessel[J]. Ocean Engineering,2020,203.

[3]吴静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8):132-133.

[4]李晓飞,郑缇全.产教融合背景下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55):3-4.

[5]王晴.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极光,2019,18(06):149-150.

[6]刘争,田佳慧.浅谈基于产教融合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民族博览,2018,12(06):33-34.

[7]张瑞峰.基于科技发展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273-280.

[8]胡议丹.“产教融合”应用技术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1):83-86.

[9]张荣.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高职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J].艺术研究,2017,5(04):144-145.

[10]李玲.民办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6(20):132,134.

[11]曾庆东.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艺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19(03):153-154.

[12]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2(28):88-91.

[13]李永健,苏龙,李梦玲.产教融合“四向对接”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长江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案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4,25(09):70-71.

[14]汤晓敏.“以校为主,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研究——以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3,16(16):34-36.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