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020-05-28 16:36赵静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术教学培养策略

赵静

【摘 要】自新课改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要求之后,美育教育便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上,美术学科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优势。然而,一直以来,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注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美术学科的价值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在本文中,笔者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阐述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一、前言

现阶段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发展战略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此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和良好的审美认知,让学生的情感、心灵在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得以净化,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高水准人才,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展开探究。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审美是一种主观上的情感交流,所以对氛围要求比较高。具体来说,在美术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放松身心,全身心投入其中。而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摆出较高的姿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紧张、压抑,难以做到全身心投入。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也就难以发现美、体验美[1]。所以,为了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师应当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身心放松,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在笔者看来,美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第一,放低姿态,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服务者。所以,教师要放低姿态,不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从而帮助学生疏导畏惧、害怕、紧张等各种不良心理。第二,面露微笑,提升语言艺术。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面露微笑,而且要注重語言艺术,尽量用小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话语去讲解复杂的、专业的、深奥的美术知识,还可以使用一些趣味性的、幽默的语言等,以此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2]。

三、指导学生观摩优秀作品,传授学生欣赏技巧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审美技巧与方法。很多小学生审美能力较差,究其根源,主要是学生缺少审美技巧,不知道如何发现美、感受美。所以,在笔者看来,美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摩优秀的美术作品,同时在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传授学生欣赏技巧。在笔者看来,美术教师在选择美术作品的时候尽量选择名家作品带领学生欣赏。这是因为美术作品由色彩、面、线、点等因素组成,所以作品呈现出丰富的效果。而小学生思维不同、个性不同、习惯不同等,所以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难易程度不尽相同[3]。教师认为优秀的美术作品,也许学生并不认为优秀。为了避免教师主观情感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造成干扰,美术教师尽量挑选名家艺术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名家的艺术品在美术界得到广泛认可,成为美术界的经典,自然有它的魅力。所以,教师尽量挑选名家艺术作品带领学生欣赏。除此之外,教师要传授学生欣赏技巧,比如指导学生从布局层面进行欣赏,从线条层面进行欣赏,或是从色彩搭配、人文内涵等各个层面指导学生欣赏,让学生知道在欣赏一幅作品的时候知道从哪里着手,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打好坚实基础。

四、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生年龄小,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比较片面化。具体体现在美术欣赏中,学生往往只能从某一个角度去鉴赏。这让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受到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优势在于:第一,每个学生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出发点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获得的美也各不相同。学生之间彼此交换自己的看法,这对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具有重要意义。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具备这样的思维,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去体验,从而获得不同的美。第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精神,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以此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美术作品创作活动,设置一个明确的主题,如“春”“快乐”等,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通过这类创作活动解放学生的双手、头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的时候既要注重美术技巧的讲解,还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观摩优秀作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交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等方式带领学生感受美、体验美,使学生情感、心灵在这个过程中得以熏陶,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以此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贾志清.小学美术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价值以及方法研究[J].北极光,2019(03):166~167.

[2]崔丹.“童化”让孩子的欣赏成为可能——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73.

[3]冯皓.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101.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美术教学培养策略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