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的教学方法

2020-06-08 10:29陈锦娜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望月自主性内容

陈锦娜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样重要,如果教师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只是单一要求学生“就文学文”,将会局限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与语文能力,不利于阅读知识的迁移。将“自主性阅读”融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模式、内容、形式单一固化的问题,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足。基于此,本文以《望月》一课为例,简述如何应用“自主性阅读”的方法展开教学。

一、以情动“情”,升其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通过构建情境、课堂导入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实际执行时可发现,效果并不如人意。许多学生只是处于“看热闹”的角度,并沒有融入到情境当中。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情境无情。看似为学生构建情境,但情境内容却与学生关联不大,无法取得学生与情境之间的情感共鸣,自然无法起到添趣作用;其二,价值不高。情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融入其中,如果情境教学价值不高,内容过于松散,学生很难通过情境形成一定的思维印象。因此,教师在利用情境动学生阅读之“情”时应该充分意识到此两点,进而构建优质的情境内容。

在《望月》情境构建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常识认知、情感特征、教学目标设置等立体化情境。首先,教师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古筝配乐朗诵视频作为教学内容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将班级遮光窗帘全部拉上,关闭室内灯,用投影彩灯将月亮、星星的图案投射到班级顶棚,通过新奇的情境营造方式给予学生全新的情境体验。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月”、赏“月”,并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心中所想、眼中所观之物,构建《望月》一课与情境中的共通桥梁,便于学生迁移个人情感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为“自主性阅读”教学提供基础。

二、以问引思,促其学

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思考内容、分析人物、探讨情节,这都需要学生自主参与到其中。但小学生能力有限,让其独立完成阅读思考、总结阅读要点、提炼阅读方法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顾虑也会直接进行阅读知识授予教学,以此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殊不知“鱼”“渔”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是让学生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学生消化、吸收的内容均是建立在此课基础上,学生很难将其真正内化其中,更无法进行知识的迁移。变“鱼”为“渔”需要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不能只是由师向生单向互动,应该有来有往、互为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落实自主实践教学的初衷。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启发性与互动性传授学生阅读学习之法,促其形成语文阅读思维。在提问启思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启发价值,不能盲目发问,应该对于学生的回答有所反馈,并结合学生的思维反馈,设置多个连环性问题,帮助学生真正内化知识。

将自主学习策略应用于《望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可以设置《望月》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中描述了什么样的月、提炼文章的主旨内容。三个问题之间有着明显的逻辑递进关系,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小组讨论中,学生对于《望月》结构划分存疑,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将其分为两部分,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应该分为三部分,教师询问后划分依据,学生回答各不相同。其中一名学生反馈,根据各个部分的字数和内容应该将其分为两部分,此时教师无需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应该告诉学生划分的依据,使其意识到段落划分应该取决于文意表达。学生在教师的思维引导下持续进行自主探究,并意识到文章分为“水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三个部分。最后,教师重点讲解第一部分,让学生以“水中月”学习为范本“照葫芦画瓢”开展“诗中月”“心中月”的自我探究学习,迁移个人能力。

“相教相学,新旧结合”,教师在将“自主性阅读”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盲目模仿经典教学案例,应该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之特点、学情之特殊进行新旧结合创新教学,挖掘其阅读教育的价值,让学生在“自主性阅读”教学课堂中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坎北街道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望月自主性内容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品诗赏词
望月怀远
守得云开望月圆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录唐·杜甫诗《望月》(草书)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