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0-06-10 13:14罗少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肛管侧卧位灌肠

罗少玲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本项目拟对比不同插管深度下大量不保留灌肠在妇科经腹手术肠道准备的效果,并选择出改良法最为适合的插入深度,为临床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提供更好的指导。报告如下所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在我院妇科经腹手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患者60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0例患者,A组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27-55(36.89±4.85)岁,病例择取体重范围为54-73(66.20±5.12)kg;B组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28-56(36.46±4.82)岁,病例择取体重范围为55-73(66.10±5.15)kg;C组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29-57(36.55±4.79)岁,病例择取体重范围为56-72(66.11±5.20)kg;对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意义,可比。纳入标准:①妇科经腹手术患者自愿接受;②能耐受大量不保留灌肠且无肛门及直肠疾病者;③无沟通障碍者。排除标准:术前口服导泻剂患者。

1.2 方法

术前饮食方案统一为入院普通饮食,术前一天半流饮食。全部患者统一手术前一天晚上8点及手术当天早上6点分别进行一次大量不保留灌肠。灌肠时取左侧卧位,指导患者屈曲两腿,以暴露肛门,灌肠液选择0.1%~0.2%肥皂水,每次灌入量为800~1000 ml,灌肠液温度控制在39 ~ 41 ℃。灌肠时在插入灌肠管前用右手食指蘸取石蜡油轻涂肛门内壁,左手食指轻按摩肛缘,至肛门括约肌松弛后再插入灌肠管。灌肠时选取头低足高位,并把肛管插入肛门深度改为5-7cm。分三组:A组按常规左侧卧位灌肠,肛管插入肛门深度7-10cm;B组左侧卧位同时保持头低足高位,肛管插入常规灌肠深度7-10cm;C组左侧卧位同时保持头低足高位,肛管插入肛门深度5-7cm。分别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清洁效果,灌肠后的便意感、腹部疼痛程度,术中肠胀气发生例数,达到清洁灌肠标准所需的灌肠次数,患者直肠肛门粘膜是否有损伤,术中医生对肠道准备的满意度,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恢复时间。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恢复时间;②达到清洁灌肠标准所需的灌肠次数;③术中肠胀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涉及到计量、计数两种资料,分别以(±s)、(%)两种不同方式予以表达,另外经t值、x2两种不同方式予以检验,如果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表示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达到清洁灌肠标准所需的灌肠次数对比

研究组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早,P<0.05;两组达到清洁灌肠标准所需的灌肠次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达到清洁灌肠标准所需的灌肠次数对比(±s)

表1 两组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达到清洁灌肠标准所需的灌肠次数对比(±s)

组别 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恢复时间(min)达到清洁灌肠标准所需的灌肠次数(次)对照组(n=50) 25.64±7.83 6.07±1.86研究组(n=50) 22.37±6.06 6.33±1.16 t 2.335 0.839 P 0.022 0.404

2.2 两组术中肠胀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3例出现术中肠胀气现象,对照组11例出现术中肠胀气现象,研究组术中肠胀气发生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经腹手术常规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临床上仍然以大量不保留灌肠为主,传统的灌肠术体位为患者取左侧屈膝卧位,此卧位方便、安全、舒适,对长时间操作耐受;但灌入液量少,保留时间短[1]。相关研究表明,改良灌肠法改进肛管插入深度可以达到更好的肠道准备效果,但插入肛门的深度没有统一的认识,并且不同深度效果对比也不明了[2]。改良式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提高有效灌注量及保留时间,促进残余粪渣排除更彻底,降低重复灌肠率,有效避免增加护理工作量,减少手术时机延误;双重润滑作用,减轻肛门、直肠黏膜刺激带来的疼痛,患者舒适度增加[3]。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通过左侧卧位同时保持头低足高位、肛管插入肛门深度5-7cm的方式进行肠道准备,可以促进术后肛门排气,另外还可以避免术中肠胀气现象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肛管侧卧位灌肠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3类人要避开的危险睡姿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