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临床分析

2020-06-11 03:49李佳音张明智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2期
关键词:重排回顾性高强度

李佳音,张明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 郑州 450052)

2016年新版WHO淋巴瘤修订分类提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cell lymphoma, HGBL)”的定义[1-3]。其中包括2种类型:1)HGBL,伴有MYC和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 Bcl-2)(或)Bcl-6基因重排,又称为“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double- and triple-hit lymphomas, DH/TH),即存在MYC重排,同时伴有B淋巴细胞瘤Bcl-2或Bcl-6基因重排的B细胞淋巴瘤;2)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high grade B-cell lymphomas-not otherwise specified, HGBL-NOS),即形态学介于Burkitt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 B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d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之间,不含有MYC和Bcl-2(或)Bcl-6基因易位的淋巴瘤[4-5]。

HGBL-NOS发生率较低,主要发生于成年人,该肿瘤具有极强的侵袭性,且生存期较短,超过半数的患者初诊时即出现广泛的、结外部位的累及[6]。对于HGBL-NOS患者,目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多推荐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依托泊苷、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EPOCH)方案,或高强度治疗方案[如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柔比星和地塞米松,交替甲氨喋呤和阿糖胞苷(R-Hyper CVAD/MA)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和甲氨喋呤,交替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和甲氨喋呤(R-CODOX-M/IVAC)方案等],尚无最佳推荐治疗方案。

由于HGBL-NOS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7],诊断需依据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综合考虑,所以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研究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GB-N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的22例患者均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且资料完整的HGBL-NOS患者,病理切片均经2位以上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师观察并独立诊断,病理结果参照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并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综合考虑进行诊断分类,如诊断意见不一致,则进一步会诊病理切片。双表达淋巴瘤(double expressor lymphoma, DEL)定义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YC蛋白表达率≥40%,Bcl-2蛋白表达率≥50%。单打击淋巴瘤(single-hit lymphoma, SHL)患者定义为: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结果提示MYC基因易位。

1.2 治疗方案根据22例患者初始治疗方案可分为2组:1)R-CHOP/EPOCH方案组(12例):接受R-CHOP方案患者8例,接受R-EPOCH方案患者4例;2)高强度化疗方案组(10例):接受R-HyperCVAD/MA方案5例,接受R-CODOX-M/IVAC方案5例。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评分、B症状、病变侵犯部位、首发症状、病理特征、初治化疗方案强度及疾病转归等进行分析。

1.4 疗效评价根据Cheson淋巴瘤疗效判断标准[8]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稳定(stable disease, SD)以及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以CR+PR计算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定义为从确诊时间至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或末次随访截止时间。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定义为从接受治疗开始,至观察到PD、复发、发生因任何病因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两者均以月为单位。

1.5 随访随访采用查阅病历和电话随访的形式,末次随访日期为2019年12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3(4~76)个月。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 rank检验比较组间累计生存率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HGBL-NOS的预后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本研究22例患者中,男15例(68.2%),女7例(31.8%),中位年龄33(14~71)岁。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腹痛、腹胀等,有B症状者(发热、盗汗、半年内体质量下降超过10%)7例(31.8%),Ann Arbor分期Ⅰ~Ⅱ期患者9例(40.9%)、Ⅲ~Ⅳ期13例(59.1%),IPI评分低危/低中危(0~2分)6例(27.3%)、高中危/高危(3~5分)16例(54.5%)。结外侵犯>1处者14例(63.6%),其中累及部位包括胃肠道5例、骨髓7例、中枢神经系统2例、骨骼2例、眼睑2例、肺部1例。实验室检查结果示,LDH水平升高8例(36.4%),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6例(27.3%)。

2.2 病理特征22例患者病理标本均采用HE染色,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FISH检测。形态学检查:肿瘤细胞呈中等大小,弥漫性增生伴部分区域大细胞浸润,小淋巴细胞少见。免疫表型:22例CD20阳性,17例CD19阳性,14例CD79a阳性,18例Ki-67增殖指数>90%,15例MYC阳性,14例Bcl-2阳性,15例Bcl-6阳性,其中符合DEL诊断标准患者11例。分子细胞遗传学水平上,22例患者均行FISH检测,其中伴有单一MYC基因重排且符合SHL诊断标准患者8例。

2.3 治疗及转归2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4(4~76)个月,2 a PFS率及OS率分别为40.9%和59.1%(图1)。截止至末次随访时间,其中22例患者中死亡8例,存活14例,中位PFS为5个月,中位OS暂未达到。其中8例死亡患者中,因PD而死亡5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不良反应1例,化疗相关不良反应1例,余1例死因不明。其中一线治疗中未获得CR或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换用其他方案治疗。4例患者经化疗达到CR后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1例复发难治患者联合CAR-T治疗。见表1。

22例HGBL-NOS患者确诊后均接受一线化疗,疗效评价为CR 6例(27.3%),PR 9例(40.9%),PD 7例(31.8%),ORR为68.2%。其中初治时采用常规的R-CHOP/EPOCH方案患者(R-CHOP/EPOCH方案组)共12例(54.5%),ORR为58.3%;采用高强度化疗方案患者(高强度化疗方案组)共10例(45.5%),ORR为80.0%。高强度化疗方案组ORR较R-CHOP/EPOCH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58.3%,P=0.381)。在远期疗效对比中,高强度剂量组PFS和OS均优于R-CHOP/EPOCH组(PFS:χ2=6.912,P=0.009;OS:χ2=4.192,P=0.041;图2)。在亚组分析中,DEL患者的PFS与OS均稍短于non-DEL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FS:χ2=1.926,P=0.165;OS:χ2=2.975,P=0.085;图3)。与SHL患者相比,non-SHL患者的OS与PFS稍好,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FS:χ2=3.100,P=0.078;OS:χ2=1.089,P=0.297;图4)。

表1 22例HGBL-NOS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图1 22例HGBL-NOS患者的总体PFS(A)和OS(B)生存曲线

图2 R-CHOP/EPOCH组与高强度方案组患者的PFS(A)和OS(B)生存曲线

图3 DEL组与non-DEL组患者的PFS(A)和OS(B)生存曲线

图4 SHL组与non-SHL组患者的PFS(A)和OS(B)生存曲线

2.4 预后分析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患者OS的预后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β2微球蛋白、ECOG评分、Ki-67增殖指数、B症状、累及结外病变等,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3~5分患者预后较差(χ2=4.344,P=0.037)。见表2。

表2 22例HGBL-NOS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第1位,淋巴瘤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极强的异质性[9-10]。HGBL-NOS是一类特殊的、罕见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11-12],2008年WHO修订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将其单独分类列出,其中包括形态上介于BL和DLBCL之间不能分类,伴或不伴有MYC与Bcl-2或Bcl-6重排的淋巴瘤,命名为DLBCL/BL[13]。2016年WHO新提出HGBL的定义,包括HGBL,DH/TH和HGBL-NOS[3]。自2016年WHO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修订以来,既往研究报道DH/TH较多[14-15],而暂无关于HGBL-NOS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2例HGB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增加对该类型淋巴瘤的认识。

该类型淋巴瘤的发生率极低,主要发生于成年人,占成人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3%,属于灰区淋巴瘤的一种类型,中位发病年龄为55(18~8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外侵犯多见,如胃肠道、骨髓[6]。超过半数的患者初诊时即出现广泛的、结外部位的累及,外周血和骨髓亦常有累及。本研究患者中,发病的中位年龄为33(14~71)岁,结外侵犯>1处者14例(63.6%),其中累及部位包括胃肠道5例、骨髓7例、中枢神经系统2例、骨骼2例、眼睑2例、肺部1例。

HGBL-NOS这种新分类淋巴瘤具有DLBCL和BL之间的形态学特征,缺乏DH/TH遗传学改变。肿瘤细胞形态呈多样性,这些病例通常具有中等大小或爆破样的细胞特征,具有细而分散的细胞核或类似BL样的细胞核,有时存在“星空”现象[16]。HGBL-NOS肿瘤细胞的大小和形状较BL变化更大,形态学变化不定,多为中等大小肿瘤细胞弥漫性增生伴部分区域大细胞浸润,小淋巴细胞少见[17]。免疫表型上,该型淋巴瘤细胞多表现为B细胞标志物(CD19、CD20、CD22等)阳性,CD10和Bcl-6阳性,Bcl-2可阳性,Ki-67增殖指数常>90%,遗传学上没有MYC和Bcl-2基因重排,经常表现为复杂核型。有些病例细胞类似于BL,但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与BL不符;有些病例免疫表型符合BL,但核的大小呈多样性,介于BL和DLBCL之间[6]。HGBL-NOS的诊断需要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综合考虑,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MYC基因可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约50%的HGBL-NOS病例中可检测到单一MYC基因重排[18-19],Li等[20]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的回顾性研究发现,61例SHL与DHL患者的2 a OS率为41%和48%(P>0.05),且与DLBCL/BL患者中不伴有MYC重排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ndsburg等[21]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与DLBCL或介于DLBCL与BL之间特征的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unclassifiable,BCLU)中不伴有MYC基因重排的患者相比,SHL患者的预后较差(PFS和OS比较,P均<0.001)。Herrera等[22]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在DLBCL患者中,与DEL相比,non-DEL患者的预后较好(4 a PFS率:48%、59%,P=0.049;4 a OS率:56%、67%;P>0.05)。既往多项研究[22-23]表明在DLBCL中,DEL是不良预后因素之一。本研究中DEL患者的PFS与OS率均稍短于non-DEL患者(PFS:27.3%、54.5%,P=0.164; OS:45.5%、81.8%,P=0.085);与SHL患者相比,non-SHL的OS与PFS率稍好,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FS:57.1%、12.5% ,P=0.078; OS:71.4%、50.0%,P=0.297)。在HGBL-NOS患者中,DEL和SHL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但由于病例数较少,所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验证。

由于该型淋巴瘤发病率低,较为罕见,临床对其认识较少,暂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美国NCCN指南多推荐R-CHOP/EPOCH或高强度化疗方案(如R-Hyper CVAD、R-CODOX-M/IVAC等),后续可联合ASCT。Lin等[24]回顾性分析52例DLBCL/B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伴有MYC基因重排的患者中Hyper CVAD或CODOX-M/IVAC组较R-CHOP组预后较好,但在不伴有MYC基因重排的患者中,不同化疗方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Phail等[25]回顾性分析了100例诊断为HGBL-DH/TH的患者,与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R-CODOXM/IVAC治疗的患者PFS效果更好(72%、39%,P=0.04),但OS改善不显著(P=0.10)。Corazzelli等[26]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在BCLU患者中,CODOX-M/IVAC方案联合甲氨喋呤等药物鞘注与CODOX-M/IVAC方案相比较,可提高PFS率(65%、37%,P<0.05)。由于本研究未将鞘内注射纳入研究对象,联合鞘注是否能改善预后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发现接受强化治疗的患者与R-CHOP/EPOCH组患者近期疗效未见明显差异,但远期疗效评价中,高强度化疗方案可改善PFS和OS,与上述研究中结论相仿。本研究22例患者中4例接受ASCT,其中1例因疾病复发死亡,余3例达到CR且持续随访中。鉴于目前病例数较少,ASCT是否能改善预后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

Perry等[27]研究发现IPI评分0~2分(低危/中低危)及血清LDH水平正常的BCLU患者预后更好。多项研究[28-29]表明在DLBCL或BL型淋巴瘤中,IPI评分是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发现,IPI评分与HGBL-NOS预后有关。

综上所述,HGBL-NOS是一种罕见的、且生存期短的高度恶性肿瘤。高强度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DEL和SHL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IPI评分3~5分是预后不良的因素。然而,由于我们的小样本和回顾性分析的潜在局限性,所以结果需要扩大样本量及开展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重排回顾性高强度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手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120t转炉高强度长寿命顶底复吹工艺优化及实践
回顾性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小肝细胞癌的准确性
环己酮肟重排反应酸肟比联锁方案评析
Ig/TCR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模式特点
按大小快速实现数字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