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动态关系研究

2020-06-22 10:00马俊
中国证券期货 2020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马俊

摘 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繁荣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我国农业大省兼人口大省——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作用关系,本文选取2003—2017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建立省级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确权法——熵权法测度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VAR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格兰杰检验等方法实证探究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推动区域普惠金融建设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自身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发展 乡村振兴 双向因果关系

一、引言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解决好“三农”问题意义非凡,为此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进一步提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阶段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2020年制度政策基本建成,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完成,2050年乡村振兴全面实现。

然而,目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信贷投向存在“短板”、金融产品创新滞后、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等问题,制约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亟须普惠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选择以我国第二大粮食主产省和第一大农村人口大省——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河南省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研究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响作用,希望可以丰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建设的理论研究。最后,本文从河南省乡村振兴中普惠金融支持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具有参考性的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众多学者就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对乡村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国外研究来看,城乡互惠型的美国乡村发展模式, 强调城乡之间的互联互通,注重农村的多元化发展和农业的加速发展。德国的乡村建设活动以等值化理念为指导,鼓励乡村地区的创新发展,通过人口分散转移等逆城市化方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从而改善村容村貌。以“一村一品”为理论指导的日本乡村建设实践,使用自上而下立法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日本城乡融合发展。韩国乡村建设使用自主协同模式,重视对于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热情的激发,农民作为乡村建设的活动主体,重在提高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参与度,扩大受益面,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从国内研究来看,民国时期众多知识分子最先进行了以提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为主的乡村建设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方略优先发展重工业,促使城镇发展加速而乡村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开始受到重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但农村发展速度仍然较为缓慢。21世纪初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略的实施,促使我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就。然而,根据刘彦随(2018)的研究,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乡村产业发展乏力、“人口空心化”等问题严重,“三农”工作难度远超以往,而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策略。

中国证券期货2020年6月

第3期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动态关系研究

普惠金融作为国家战略,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支撑性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仍然存在农村金融供需缺口大、农村土地资本化困难、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和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大力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重构了中国金融体系,为广大普通群众带去现代金融发展的最新成果,提高了农村居民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参与度,扩大了受益面。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兴旺,促进提高金融服务农村農业活动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同时要加强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创新,促进金融资源回流农村。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研究文献中,刘玉丽和马正兵(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在长期中有助于提高农民转型的福利水平。蔡兴等(2019)使用门槛模型对金融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具有门槛特征的非线性相关关系的结论。孙继国和孙茂林(2020)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发现,金融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其中农业贷款可以促进乡村振兴,但农业保险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显著。马荣祥等(2020)通过理论研究发现,乡村振兴建设在普惠金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有迫切的金融需求。

构建科学、有效的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将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以我国农业大省兼农村人口大省——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研究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促进农村各要素有效配置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一方面有利于科学监测乡村振兴进展状况,为指导各地及各部门有的放矢推动乡村振兴进程提供可靠的量化管理依据;另一方面就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有利于总结和发现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三、指标测算与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参考新农村建设村级评级指标体系(李立清等,2007;田亚平等,2007)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张挺等,2018;陈秧分等,2018)构建的相关研究成果,选取代表性指标建立省级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同时,参考焦瑾璞等(2015)及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刘亦文(2018)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省级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河南省2003—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及Wind资讯数据库等,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充。

(三)权重确定与分析

由于主观确权法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所以本文使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进而测算出2003—2017年河南省各年的乡村振兴指数(RURAL)和普惠金融指数(IFI)。

比较乡村振兴各维度所占权重,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治理有效和产业兴旺两个维度所占权重分别为0353和0326,意味着乡村治理成效和产业兴旺对于提高河南省乡村振兴水平而言尤为重要,河南省在今后的乡村建设活动中可以注重于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二是生态宜居维度所占权重为0225,说明在河南省的乡村振兴建设中自然生态、人工生态和社会生态宜居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三是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两个维度权重均较小且相近,权重分别为0069和0027,说明河南省农民生活富裕和乡村文明对于乡村振兴评价而言重要性一般,包含的指标变化较小。

比较乡村振兴各指标所占权重,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城乡收入差距指标权重为0351,较其他指标而言权重较大,意味着河南省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点就是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二是自然生态宜居指标所占权重次之,权重为0207,河南省山地丘陵面积占比高,但森林覆盖率较低,自然生态宜居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力促进河南省乡村振兴建设;三是农产品加工程度和乡村生产效益指标所占权重相近,分别为0144和0143,表明河南省应该重视通过加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来提高乡村生产效益,其中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是重要抓手之一;四是所占权重最小的指标为自治人数占比和城乡消费差距,所占权重均为0001,说明河南省农村自治情况的改善和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较小。

比较普惠金融各维度所占权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使用情况维度权重为0885,意味着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大力提高金融服务的使用密度;二是效用性维度权重为0074,说明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用性对于提高河南省普惠金融水平而言重要性较小;三是可获得性维度权重为0041,意味着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的今天,基于物理网点及其配套的从业人员提供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对于现代普惠金融评价而言,重要性越来越小。

比较普惠金融各指标权重,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保险密度指标权重最大,说明保险服务使用情况对于评价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而言最为重要,对于人口众多的河南省而言保险服务可以极大地保障农村居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二是存款密度和贷款密度指标权重分别为0288和0257,这意味着增强存款增值服务和贷款信贷服务可以较为明显地提高河南省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三是基于地理层面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地理密度权重分别为0002和0001,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金融地理边界愈加模糊,使得基于地理与人口层面的金融供给对于普惠金融评价的重要性不及以往。

四、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研究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采用EViews10软件进行实证探究。

(一)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表达式如下:

(二)单位根检验与模型滞后期确定

若使用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模型可能导致伪回归,所以建立VAR模型前先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由表3可知:RURAL和IFI两变量都不平稳,但是取对数后LNRURAL与LNIFI两变量都通过平稳性检验,所以可以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在通过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本文使用软件默认的滞后2期建立VAR模型,同时使用表4中LogL等五项准则得出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1阶的结论。

(三)协整检验与格兰杰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協整检验法,对LNRURAL与LNIFI两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一般要求滞后阶数为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减1,所以最终确定协整检验最优滞后阶数为1阶。表5协整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特征根的Trace检验拒绝“存在0个协整向量”的假设,接受“存在两个协整向量”的假设,说明两个变量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

在上述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格兰杰检验来确定LNRURAL与LNIFI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表6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以发现,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互为格兰杰原因。这说明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反过来乡村振兴也可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四)VAR模型的建立

本文将在上述检验的基础上建立VAR模型,对LNRURAL与LNIFI从短期非均衡向长期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进行描述,表7显示了LNRURAL与LNIFI的VAR模型参数估计值。此外,从图1可以看出,VAR模型所有根的模都在单位圆内,所以模型建立有效。

(五)脉冲响应分析

LNRURAL和LNIFI两变量的脉冲响应如图2、图3所示。

从图2可以发现,当期LNIFI给LNRURAL一单位的正向冲击后,LNRURAL在前3期内大幅上升,在第3期后冲击作用逐渐减小并趋于0。总体来看,LNIFI对LNRURAL的脉冲响应持续为正,说明河南省的乡村振兴可以通过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来实现,加强金融服务的普惠特色可以助力河南省乡村建设。

从图3可以发现,当期LNRURAL给LNIFI一单位的正向冲击后,LNIFI在前2期内持续上升,在第2期后冲击效应逐渐降低趋于0。整个脉冲过程中,LNRURAL对LNIFI的脉冲效应一直是正向的,表明乡村振兴可以对河南省的普惠金融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六)方差分解

从表8方差分解结果可以发现,LNRURAL波动主要是受LNIFI影响,受自身影响所致的方差分解贡献率基本稳定在第15期3812%左右的水平上,LNIFI對LNRURAL波动影响的方差贡献率基本稳定在6188%左右的水平。

从表9方差分解结果可以发现,LNIFI波动主要受自身影响,受自身影响的方差贡献率基本稳定在86%左右的水平,而LNRURAL对LNIFI波动的方差贡献率基本稳定在14%左右的水平。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河南省2003—2017年的相关时间数据,通过建立相应的综合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了河南省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指数,并使用VAR模型就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河南省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产业兴旺和提升生态宜居水平,而普惠金融工作的重点是提高普惠金融的使用性;另一方面,河南省的普惠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可以互相促进。

本文参考上述研究结论,主要提出以下振兴乡村发展的政策建议。

首先,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注重产业兴旺与生态保护。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而农业产业发展是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倚靠,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力度,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借助互联网等科学技术助力智慧农业的形成,注重乡村教育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口素质,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对于河南省而言,产业发展在该地区乡村振兴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河南省需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活力、加速农村土地流转效率、提高人口素质和缩小城乡差距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在农村各类要素的充分流动和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当地乡村全面振兴。

其次,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拓宽农村居民享受金融服务的受益面。河南省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保费收入增加但保险密度显著偏低问题较为严峻,意味着河南省居民投保率非常低,这表明河南省居民的保险意识薄弱,居民抗风险能力差。保险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因病因灾返贫的可能性,地方政府可以因此减少转移支付的金融,从而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作为金融供给方,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升级,积极开发满足农村居民种类金融需求的特色产品,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助力农村居民借助金融服务改善生活,扩宽农村居民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受益面。

最后,改善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提高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效率。我国乡村地区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河南省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产地和第一大农村人口大省,农村金融服务非常匮乏。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中,需要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完善配套扶持政策,从而为乡村振兴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扩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供坚实的基础。普惠金融发展,要坚持将支持农业产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点,坚持将支持生态农业纳入金融服务的重要范畴,坚持支持农业科技是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坚持发展普惠金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普惠金融可以缓释金融排斥问题,缩小金融服务盲区,助力乡村振兴美好愿景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2] 刘玉丽,马正兵乡村振兴中农民转型的普惠金融支持及其福利效应[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63-175

[3] 蔡兴,蔡海山,赵家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1(8):91-97

[4] 孙继国,孙茂林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2):104-112

[5]马荣祥,于天友,夏庆赫乡村振兴新变化呼唤金融支持[J]中国金融,2020(5):103

[6]李立清,李明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07(1):45-50

[7]田亚平,李虹,李超文新农村建设的村级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衡南县工联村为例[J]经济地理,2007(3):366-369

[8]张挺,李闽榕,徐艳梅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8(8):99-105

[9]陈秧分,黄修杰,王丽娟多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振兴与评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6):201-209

[10]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等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5(4):12-22

[11]刘亦文,丁李平,李毅,等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经济增长效应[J]中国软科学,2018(3):36-46

[12]陈瑞华,杨帆中国经济的周期性特征及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性的实证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9(6):4-10

Dynamic relationship Research between Inclusive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MA Jun

(School of finance,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Urumqi,China,830012)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clusive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rural prosperity of a country or reg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which i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a populous province in China, this paper selects relevant time series data from 2003 to 2017 as samples, 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vincial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nclusive Finance, and measure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nclusive Finance in Henan Province by using objective weight determination entropy weight method On this basis, the VAR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o integration test, impulse response test and Granger test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clusiv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two-way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inclusive finance can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its own development

Key words:Inclusive financial develop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relationship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