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在胆管扩张症中的应用

2020-07-08 09:53徐安书傅朝春孙勇杨晓宾侯勇周莉花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胆肠吻合术胆总管

徐安书,傅朝春,孙勇,杨晓宾,侯勇,周莉花

(1.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北城外科病区,云南 曲靖 655000;2.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云南 曲靖 655000)

随着腹腔镜胆肠吻合技术的进步及术中超声刀的广泛应用,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叶(段)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检查取石等微创手术已在国内许多医院广泛开展[1]。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因主要表现为胆总管囊状或梭形扩张,被习惯称为先天性胆管囊肿[2]。在临床上,胆管扩张症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传统治疗方式是开腹手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腹腔镜下胆肠吻合术常用于治疗该疾病[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胆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胆管扩张症Ⅰ型,为胆总管囊状或梭形扩张,所有患者均出现腹痛、发热症状,但无黄疸及结石,生化指标正常。通过CT及上腹部MRI+MRCP均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均手术治疗,本人或其家属也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生化指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基本资料对比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CT及上腹部MRI+MRCP均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Ⅰ型者;②肝功能正常;③心肺功能正常;④无沟通障碍者。排除标准:①除Ⅰ型以外其他胆管扩张症患者;②有其他疾病患者;③随访失败患者。

1.3 方法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先进行初步抗感染治疗,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尽快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是腹腔镜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具体手术操作流程如下:采用全麻插管,腹腔镜下用显露胆总管,游离胆总管的末端逐渐变细与胰管处开始汇合处并切断,随后用细线缝扎,在腹腔镜下胆肠(3-0可吸收缝线,后侧连续缝合,前侧也同样连续缝合,针距0.5 cm,边距0.5 cm)及肠肠吻合(Roux-en-Y吻合),常规在距离屈氏韧带15 cm断空肠,距60 cm肠肠吻合(吻合器26号),术中使用15 cm线进入腹腔测量长度)。注意分离结扎胆总管动脉时,要保证血液流通的良好性。在手术切除胆囊过程中,要完整的切除扩张病变的胆总管,并修剪胆总管形状使其断裂端口呈现喇叭口形状。最后则需要对腹腔内部进行冲洗,将引流管放置好后即可逐层的缝合伤口[4]。手术过程(见图1~图4)。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全麻后在患者腹部右上方直肌部位切口15~18 cm,使胆总管直接暴露在外,游离胆总管,胆总管的末端逐渐变细与胰管处开始汇合处切断,随后用细线缝扎,完成胆肠及肠肠吻合(Roux-en-Y吻合),按解剖层次缝合切口。

图1 术中显露扩张胆管 图2 术中胆管近端

图3 肠肠吻合口 图4 胆肠吻合口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具体包括术后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有无并发症等。我们自行设计疗效评定标准:优:无并发症,愈合好;良:患者术后稍有不适,但无并发症;可:患者术后有腹痛,治疗后好转;差:术后有胆漏,治疗后好转。患者术后均无出血并发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围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2.2 两组疗效对比 随访1~72个月结果提示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可和差比例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疗效对比

注:表内计数资料数据用[n(%)]表示;“-”表示采用Fisher的精确检验(双侧)结果。

2.3 术后病理结果 术后病理切片光镜下见:胆总管壁失去正常结构,大部分标本见黏膜层脱落,黏膜下瘀血,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提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与术前诊断一致,见图5。

图5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理切片 光镜下表现(中倍,20×/0.5)

3 讨论

胆肠吻合是胆道重建的基本方式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胆道疾病的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一些胆肠吻合术能够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完成[5]。腹腔镜技术经历了由简单的观察操作到复杂的治疗操作,由用于成人手术到用于儿童甚至新生儿手术的演变过程[6]。并且,近几年对比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在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对比两种手术效果的优劣,也为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治疗决策提供了参考方案[7]。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一经确认均应进行手术治疗[8]。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微创的特点,使患者内部器官损伤面缩小,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轻痛苦[9]。然而传统的开腹手术则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和治疗效果。传统的手术方式创伤大,所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之下,减少患者术前术后治疗带来的创伤,使得腹腔镜胆肠吻合术越发成熟,操作上也更加简单安全,使该技术微创且并发症少[10-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随访愈合状况也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实施腹腔镜肠吻合术的应用价值显著。

我们所选择病例均为胆管扩张症Ⅰ型,原因是我们医院是市级医院,病人来源有限,且我们技术有限,在这方面相对病例少,处于探索阶段,术前诊断采用CT及上腹部MRI+MRCP明确诊断,相对来说诊断难度不大;马德奎等[12]报道他们先使用胆囊与空肠吻合方式进行治疗梗阻性黄疸,我们也采用此方法在此手术前进行对术者的一种熟练操作。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此方法具有以下优势:手术野放大8倍左右,图像清晰,利于对腹腔进行全面探查和识别病变与周围血管和脏器的关系,有助于选择术式;创伤轻微,术后恢复快,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腹壁切口小且瘢痕隐蔽,切口感染发生率低,对肠道功能干扰小,有助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而此手术中也需要进行肠肠吻合,我们采用腔镜下切割闭合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测量肠管长度需要谨慎,要保证吻合肠管距离。在吻合器吻合的基础上,如感觉吻合不牢靠的情况下,可外加可吸收线缝合;如感觉吻合牢靠就不再外加缝合。所有病例均采用切断空肠进行吻合,有报道不切断空肠进行吻合,此手术方式我们在胃大部切除中采用,但在腹腔镜胆肠吻合中未采用此方式[13]。

临床上常以肠鸣音和肛门排气作为肠蠕动恢复的标志,并以肠蠕动恢复作为患者进食的依据。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6.07±1.88) d,长于观察组的(4.87±1.39) d,表明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有明显优势。所有病例均进行1~72个月随访,在随访期内未发现并发症,最长随访病例6年未发现胆管狭窄及胆管结石。罗强、杨鹏远等[14-15]报道腹腔镜的使用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

综上所述,对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采用腹腔镜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的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腹腔镜胆肠吻合术不仅能促进消化道的重建,也能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胆肠吻合术胆总管
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围肝门肝内胆管多发结石11例原因分析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胆肠吻合的回顾与探讨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