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知识的学生视角转化路径探究

2020-07-09 03:33庄诺
求知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

摘 要:本文基于儿童的视角,从把握儿童的语言、思维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对字理知识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学生习得识字教学现状、基于学生视角的字理知识转化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字理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更简便、有效的实施策略,以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字理知识;儿童视角;转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54-02

引 言

汉字是学生认知和学习的主要工具,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阶段,汉字是必须要习得的知识。从客观上说,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在教授汉字时,很多教师会用到字理知识,但不少学生在字理知识的学习方面不得其法,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在具体的字理知识讲授中,教师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字理知识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1.提升识字效果

字理知识解读的是汉字的音、形、义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通过一定的字理知识,学生不仅能够从中分析每个汉字的基本架构和内涵,还可以把握一类汉字的特征与规律,最终完成由对单一汉字的习得到某一类型汉字习得的转化和迁移,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字理知识的习得效率。

2.培养学生思维

字理知识可以解读汉字的基本规律与特点,既能够帮助学生更精准、更快速地认知汉字,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把握汉字的规律,进而使学生借助整合、归纳等方法对其他形似、音似、义似的汉字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加工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体现。总之,字理知识让学生掌握的不只是某个单一的汉字,而是某一类型的汉字,通过汉字知识认知而掌握汉字认知的方法。

3.促进文化传承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看似简单的汉字,在音、形、义等方面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1]。比如,“春”的含义是太阳照耀之下草木萌发,它反映出祖先对太阳与万物复苏的认知和希望寄托。诸如此类的汉字,数不胜数、各有特点。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字理知识,能使他们深刻而全面地解读汉字背后的文化,体悟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传承传统文化。

二、字理知识角度下习得识字教学现状

汉字是组成词语、句子和文章的主要元素。汉字的作用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认知单独的字,还在于让学生通过认知来掌握汉字这一工具,通过汉字来理解词汇、句子、文章,并具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2]。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知汉字,从而完成汉字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对汉字音、形、义的学习,能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应用能力。但在实际的识字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师的字理知识教学意识淡薄

现阶段,不少小学语文教师认识不到字理知识教学的作用和重要性,在汉字教学中依然沿用常规的“读+写”的模式来让学生对汉字“死记硬背”。这一方法,不但使学生的识字效率偏低,而且导致学生对汉字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学生灵活使用汉字的效果。

2.字理知识课堂讲解刻板

字理知识的应用应当是十分灵活的,教师可以借助联想、故事、生活元素、游戏等方式来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但实际上,目前仍有部分语文教师在字理知识讲解方面比较刻板,单纯地对汉字进行字形分解、字意解释和读音讲授,而对于汉字的丰富文化内涵则很少涉及。

3.教师字理知识学习欠缺

应用字理知识开展汉字教学,教师要对汉字的内涵、文化渊源、字形、字义、字音等有全面的掌握,这样才能够将更好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字理知识对汉字进行学习和掌握。从当前的教学而言,不少语文教师对字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较为欠缺,对字理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和牢固。

三、基于学生视角的字理知识转化

1.展开联想,建立记忆支柱

联想是解读字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抓住汉字的特点,并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赋予汉字独特的意义,进而对汉字产生记忆。同时,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愉悦地参与到运用字理知识来识记汉字的学习活动中。换言之,这一方法简单而且高效,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精准记忆汉字,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字理知识开展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

例如,教学“裕”这一汉字,教师可以从字义的角度去启发学生。“裕”字左边的偏旁比较常见,很多与衣服有关的汉字都少不了这个偏旁,如“衬”“裙”“裤”等,其字义指的是穿衣;“裕”字右边是“谷”,谷指的是粮食,在汉语中泛指吃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裕”的左右两个部分意思合在一起来理解字义。有的学生会说:“意思是有穿的有吃的。”教师随即告诉学生:“有吃有穿才富裕。”这能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并理解这一汉字的含义,为以后学生运用这个汉字组词、造句、阅读、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复现,形成形音连接

复现是一种常规的运用字理知识去完成汉字识记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与汉字多次接触,通过反复认读,帮助学生建立较为牢固的形与音的联系。在运用这一方法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生动、趣味的复现技巧和语言,幫助学生对汉字进行联想记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时,学生读懂了“青蛙写成这首有趣的小诗,都有谁帮了忙?他们分别帮了什么忙?”后,教师就可以结合课间操的“问答游戏”来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巩固“当”字。具体教学组织如下。

师:小蝌蚪、小蝌蚪,当什么呀?

生:小蝌蚪、小蝌蚪,当小逗号。

师:水泡泡、水泡泡,当什么呀?

生:水泡泡、水泡泡,当小句号。

师:一串水珠当什么?

生:一串水珠当省略号。

3.寻同辩异,提升认字效率

寻同辩异是应用字理知识来帮助识字、认字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根据汉字的类型特点来划分。汉字主要由独体字、合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笔画简单,合体字是有独体字变化后的偏旁部首构成的;独体字数量有限,而合体字数量庞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独体字与合体字的特点,去认知和把握识字规律。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对“清”“请”“晴”“睛”等字的识记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教师可以从中为学生总结这些字的规律,并将其编写成儿歌让学生记忆:有水才是清,有言才说请,有日就是晴,有眼就是睛。这样一组押韵的儿歌,能让学生对这些字的区别一目了然,最终掌握这一类字的认知规律,提高认字效率。

4.创设情境,深化字形认知

汉字内涵意蕴丰富,而学生的认知思维多是具象思维。为了深化学生对字形的认知,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汉字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引入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让幼儿在情境中建立对字形的认知,继而深度领悟字形的内涵。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场景歌》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旅游场景,来引导学生对汉字的字理进行记忆。首先,教师展示一幅大海沙滩场景的图片,并提问学生:“猜猜看,我们今天去哪里旅游呢?”学生回答去海边。教师随即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呢?有没有老师手里拿的这些卡片上的汉字宝宝呢?”学生回答有大海、军舰、帆船、海军、沙滩等。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画面中的场景,去识别滩、舰、军、帆等汉字。

5.故事导入,固化汉字记忆

小学生对故事普遍有着浓郁的兴趣,而汉字本身就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有很多汉字可以延伸出一些小故事。学生通过倾听和记忆这些故事,能够联想汉字结构,最终转化为对汉字的长期记忆。

故事导入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字理知识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例如,在引导学生识记“阔”字时,由于这字的结构复杂、笔画多,学生识记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三国时期杨修与曹操的故事:一次修建庭院的门时,曹操看了门之后,在门板上寫了一个“活”字,聪明的杨修立刻悟出曹操的意见——门字里面一个“活”,就是阔,意思是门太宽了。学生往往对故事兴趣浓厚、印象深刻,为此教师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6.动作推理,感知字理结构

这里所讲的动作推理,主要指的是借助一定的肢体动作对汉字进行演绎和展示,使学生从具象化的动作中对字理结构产生直观认知。换言之,运用动作推理能够展示汉字字理知识的结构,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汉字的印象。

例如,“掰”字结构复杂、偏旁部首比较多,很多学生难以记忆或者默写出来。教师根据“掰”字中有两个“手”,以及掰手腕的动作来让学生感知字理结构,进而识记这个汉字。

结 语

综上所述,学生掌握一定的字理知识对学习汉字有重要帮助。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开展字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促进学生视角下的字理知识转化,以此提高学生的汉字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李莉,夏水清.凸显字理识字 发现汉字之美——部编版教材字理识字教学的实施途径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73+77.

刘永英.统编版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策略新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9(35):75-77.

基金项目:本文系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建设专项课题“字理知识的儿童视角转化研究”(课题编号:ZX13-17-J029)的专题论文。

作者简介:庄诺(1981.5—),女,江苏邳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获“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研究方向: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多通道开展儿童戏剧创作活动探究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探析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缓刑》的儿童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