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在椎管肿瘤诊断应用价值探讨

2020-07-15 11:07刘旭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6期
关键词:椎管脊髓病灶

刘旭东

(昌吉州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0 引言

椎管肿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其种类主要有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髓内肿瘤等,其中,发病较多的为髓外硬膜内肿瘤与髓外硬膜外肿瘤[1-3]。该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肢体麻木等症状,若临床治疗不及时,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若患者病情加重,则严重影响其预后,因此,临床及早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4,5]。本文探讨分析将核磁共振应用于诊断椎管肿瘤对临床诊断结果的影响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的临床资料38 例为本院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2月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所选患者均依次经核磁共振检查与CT 检查。其中,所选患者男女比例为20:18;年龄20-53 岁,平均年龄(39.69±2.31)岁;病症类型:11 例患者患有星形细胞瘤,7 例患者患有脂肪瘤,6 例患者患有血管母细胞瘤,5 例患者患有神经纤维瘤,5 例患者患有室管膜瘤,4 例患者患有神经鞘瘤。所有患者均存在肌肉萎缩、肢体麻木感、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所选38 例患者均依次经核磁共振检查与CT 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6,7]:一是给予患者核磁共振检查时,需对其进行全方位扫描,即冠状面、横断面以及STIR、T2WI、T1WI 序列等进行充分扫描。二是在以常规方式扫描序列对患者进行检查的同时,需采用核磁共振造影剂对部分患者实施增强扫描,以此对患者病灶进行仔细观察,并将患者病灶位置、形态以及大小等详细记录。

CT 检查[8]:一是对患者采用CT 诊断仪进行检查时,需遵循常规操作规则。二是采用CT 诊断仪扫描患者椎管及其周边位置,同时对其横断位进行重点扫描。三是经CT 平扫后,需经静注增强对比剂予以部分患者椎管造影进行CT 增强扫描,以此对详细观察患者病灶情况,并将患者病灶位置、形态以及大小等详细记录。

两种方式检查结束后,由同一组医师予以阅片,并诊断病症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影像学图像表现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分析所需观察指标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24.0 对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及分析处理,其中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若经χ2检验,组间对比结果P<0.05 时,则说明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果

表1 可见,一是经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所选38 例椎管肿瘤患者中,被检出者为36 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4.74%。其中,10 例患者患有星形细胞瘤,6 例患者患有脂肪瘤,7 例患者患有神经纤维瘤,5 例患者患有血管母细胞瘤,5 例患者患有室管膜瘤,3 例患者患有神经鞘瘤。二是经CT 检查,结果显示,所选38 例椎管肿瘤患者中,被检出者为30 例,其诊断准确率为78.95%。其中,9 例患者患有星形细胞瘤,5 例患者患有脂肪瘤,5 例患者患有神经纤维瘤,4 例患者患有血管母细胞瘤,4 例患者患有室管膜瘤,3 例患者患有神经鞘瘤。

以上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 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且经χ2检验,组间对比结果P<0.05,则说明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显著。

3 讨论

以上观察分析可知,作为较常见的椎管肿瘤疾病,其多病于20-50 岁人群,其病灶主要分布于患者椎管内、脊髓以及脊髓周边组织,临床研究表明,椎管肿瘤良性为多,但一旦患上该疾病,则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感觉障碍以及运动障碍等病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9-11]。因此,对于椎管肿瘤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即可彻底切除病灶,以确保患者预后及早日康复。

表1 两种检查方式影像学图像表现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对比

3.1 临床对于椎管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分析

临床诊断椎管肿瘤的主要方法有核磁共振、CT 脊髓造影及CT 等方法,其中CT 与X 线具有较大局限性,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查时,针对其影像学图像表现难以对结果进行确诊。但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相较于CT 检查结果的状况,核磁共振检查的优势凸显,并逐步应用于临床对各病症的检查与诊断,尤其是对椎管肿瘤的检查,核磁共振相比于CT 检查,更利于实现对病灶的全方位检查与诊断,即通过对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等扫描,可将病灶位置的具体情况显示出来,同时,明确病灶与脊髓之间、周围神经之间的联系,而且如有必要,还可对具体部位进行增强扫描,以便对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形态及大小以等做出进一步的确定,且采用核磁共振时,定位的同时即兼具对病灶进行定性,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利于临床医师做出诊治[12]。

3.2 核磁共振图像表现分析

本次观察分析中,经核磁共振检查[13-15]:一是患有星形细胞瘤的患者,其T1WI 显示出等信号或者低信号,而T2WI则显示出高信号,且信号不均匀,边界较为模糊,经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其病灶实质部分出现明显强化。二是患有室管膜瘤的患者,其T1WI 显示为低信号与等信号,而T2WI 则显示出高信号,且多数患者病灶边界非常清晰,可见病灶内囊变、坏死、出血等情况。三是患有血管母细胞瘤的患者,其T1WI 显示出的低信号不均匀,而T2WI 则表现出大片高信号,而且病灶多位于脊髓背侧,经增强扫描后,结果显示,其囊肿无强化,但实质性病灶及其小结节已出现强化,且其脊髓背侧存有点状及条索状血管流空的情况。四是患有神经鞘瘤患者中,多数T1WI 显示为高信号或者等信号,仅部分患者显示为低信号,而T2WI 则整体显示出高信号,经检查结果显示,可见囊变、出血及坏死信号变化,而经采用增强扫描后,结果显示,实质病灶强化明显。

综上所述,将核磁共振应用于诊断椎管肿瘤,获得良好的临床诊断结果,较之于采用CT 检查进行诊断,该检查方式临床诊断准备率更高,且利于后续治疗及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16-18]。

猜你喜欢
椎管脊髓病灶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