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片、针灸联合手法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症状的影响

2020-07-24 09:44袁卫荣石欣刘丹
药品评价 2020年8期
关键词:上肢颈椎病颈椎

袁卫荣,石欣,刘丹

宜春市中医院儿科,江西 宜春 336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主要因椎间孔狭窄或椎间盘侧方突出压至神经根,造成肩颈与患侧上肢持续放射性疼痛麻木[1]。发病时,患者肩颈疼痛明显、上肢麻木,严重者可造成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该疾病无特效药,且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较多[2]。祖国传统中医认为,活血化瘀的方剂及理疗手段可帮助颈椎病患者的病情减轻,且安全可靠。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探讨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症状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具有可比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9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为36~78岁,平均(56.29±10.83)岁;病程为3个月~5年,平均病程(1.67±0.54)年;病变节段:C4~519例,C5~621例,C6~79例。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为38~80岁,平均(56.14±10.63)岁;病程为4个月~5年,平均病程(1.91±0.49)年;病变节段:C4~517例,C5~620例,C6~712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本院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①纳入标准: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风寒湿痹型,主症:颈部疼痛剧烈,且牵连至肩部,上臂麻木疼痛,颈部僵硬。次症:活动受限,喜温恶寒,冷痛沉重。舌脉: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西医符合《颈椎病的分型与诊断》[4]中相关诊断标准:颈椎及上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感,肌肉萎缩,受压神经根的皮肤感觉有所下降,颈活动僵硬,且通过X线检查,其颈椎钩椎关节出现增生及椎间隙变狭窄。CT、MRI检查确诊为CSR;均知晓本研究并同意参与。②排除标准:既往有颈椎手术史者;骨质疏松症者;因其他疾病引发的肩颈疼痛者;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两组均采用中医药物治疗,口服三七片(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297,规格:0.6g);2~6片/次,3次/d。

1.3.1 对照组 采用针灸疗法,针灸穴位选取颈椎病变双侧夹脊穴、颈百劳穴。并根据不同症状配穴,有放射性痛另加曲池穴、肩偶穴;有肩背疼痛另加天宗穴、肩井穴;手指麻木另加列缺穴、合谷穴、中诸穴、后溪穴。使用自购于苏州医疗用品厂的华佗牌28号1.5寸针灸针进行针刺,针刺深度10寸,进针后行提插或捻转手法,颈部穴位,针感向肩后背方向下传,肩部穴位针感方向肘部下传,均留针25min。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手法推拿,取患者坐位,先由斜方肌向背阔肌、骶棘肌方向用滚法使患者颈、肩部肌肉得到放松,约3min。再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约10遍(由上而下)。再用拇指按揉风池穴1min、太阳穴、风府穴、百会穴、曲池穴、天宗穴、合谷穴3min,弹拨极泉穴、缺盆穴、小海穴,操作者将两前臂放于患者两肩部并向下用力,拇指按住风池穴上缘,手掌拖住下颌,双手向上用力,手与前臂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牵开颈,持续20s后左右旋转和前屈后伸头颈部,反复5次,力度由小到大过渡。完成上述操作后,操作者托起下颌,使下颌内收,颈略前屈,然后双手向上提拉,缓慢左右旋转头部,活动颈椎小关节,约5~10次。最后将下颌向一侧用力斜扳,听到清脆响声即可。最后用2min拍打肩背部与上肢,往返揉搓肌肉4次,斜抖上肢20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颈椎Cobb角(Cobb angle,CA):借助四线法测定C2下终板C7下终板的夹角度数;NDI指数:借助颈部功能障碍量表(neck dysfunction scale,NDI)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颈部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包含10个项目,每项计5分,0分为无障碍,50分为完全瘫痪,分值与障碍程度呈正相关。②疼痛感: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颈部、上肢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则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越明显;无痛计0分,轻度疼痛计1~3分,中度疼痛计4~6分,重度疼痛计7~10分。③症状积分:治疗30d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制定证候积分,从颈部疼痛剧烈、上臂麻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喜温恶寒、冷痛沉重6个维度进行评定,每个维度满分5分,总分30分,评分越高提示临床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A、NDI指数治疗前,两组CA、ND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NDI指数均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A、NDI指数对比()

表1 两组患者CA、NDI指数对比()

注:相比本组治疗前,aP<0.05

2.2 颈椎、上肢VAS评分治疗前,两组颈椎、上肢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上肢VA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颈椎、上肢VA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颈椎、上肢VAS评分对比(,分)

注:相比本组治疗前,aP<0.05

2.3 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类型,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临床表现不仅涉及四肢、颈背,且会累及到脏腑以及血管。有研究结果显示,颈椎病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或血液流变学变化,如血黏度增高等[5]。单纯西药治疗该疾病,只能缓解关节处疼痛及缓解关节结构损伤,但对颈椎根以及其脊髓、血管等并发症效果不佳。

祖国传统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痹症”的范畴,主要病因是肝肾亏损后,受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所致。肝肾亏损,筋骨失养,血气不足,使得颈椎稳定性变差,从而影响颈部的血液循环,此为内因;而颈部遭寒湿邪侵、长期不良坐姿,使得颈部的肌群发生劳损和萎缩,此为外因,内外因夹杂,致其肌骨无力,甚至瘫痪[6]。因此,中医主张治疗该疾病,应以祛风除湿和活血化瘀为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A、NDI指数改善较优,颈椎、上肢VAS评分与中医症状积分较低,说明采用针灸联合手法推拿,通过不同方式对穴位进行疏通,以起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及缓解疼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相比单纯针灸疗效更确切。因经络与穴位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是联结机体整体,构成与维持神经活动的最基本条件。穴位刺激可使患者气血运行、沟通内外、营养周身,为筋骨养生提供适宜的内环境[7]。针灸选取夹脊穴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肢端感觉异常;颈百劳穴舒筋活络,对于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症状治疗效果甚佳。根据不同症状辨证施治,另加不同穴位,对症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手法推拿中选取风池穴壮阳益气;太阳穴提神醒脑,清肝明目,通络止痛,解除疲劳;风府穴散热吸湿;百会穴回阳固脱,开窍醒脑;曲池穴清热解表,消肿止痛,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天宗穴生发阳气;合谷穴通经活经,镇静止痛,清热解表;极泉穴通经活络,宽胸理气;缺盆穴清热散结,宣肺调气;小海穴清心安神,消肿止痛,清热利窍。以上穴位共同刺激,调理气机,通畅机体,可更好地发挥改善全身骨骼疾病的功效[8]。再联合中医药物三七片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疗效更佳。三七片中主要成分为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效。辅料淀粉具有吸湿性和可压性,硬脂酸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该药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

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三七片、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可有效降低疼痛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上肢颈椎病颈椎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