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胶体敷料在小儿静脉畸形术后换药中的护理观察

2020-07-24 09:44林琦
药品评价 2020年8期
关键词:入选者胶体换药

林琦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河南 郑州 450003

静脉畸形是临床常见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一种,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对生长部位功能产生影响,一旦发生感染,可能引起疼痛、皮肤或黏膜溃疡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出血症状[1-2]。手术是临床早期治疗小儿静脉畸形的常用方法,疗效确切,但术后若未能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仍可能存在皮纹改变、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3-4]。相关研究指出,采用水胶体敷料换药方式进行伤口护理具有良好效果[5]。基于此,本研究将水胶体敷料换药方式应用于小儿静脉畸形术后换药中,旨在进一步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静脉畸形患儿(85例)的临床资料,视其临床护理中创面干预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消毒后辅料包扎,42例)与观察组(水胶体敷料外贴,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46±1.59)岁;病程15d~10个月,平均病程(3.78±1.32)个月;体质量3.5~11kg,平均体质量(6.86±1.26)kg;瘤体面积4~25cm2,平均瘤体面积(11.53±3.65) cm2;病变位置:头面部19例,躯干13例,四肢10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42±1.64)岁;病程19d~9个月,平均病程(3.65±1.28)个月;体质量4~10.5kg,平均体质量(6.72±1.18)kg;瘤体面积4~26cm2,平均瘤体面积(11.56±3.68)cm2;病变位置:头面部20例,躯干15例,四肢8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2016版《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小儿静脉畸形诊断标准;②经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静脉畸形;③经超声检查显示皮损厚度<5mm者;④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排除标准:①静脉畸形处于静止期;②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合并外用蛋白类制品过敏者;④已接受其他方式治疗者。

1.3 方法

1.3.1 常规消毒后辅料包扎 对照组患儿激光术后接受常规消毒后辅料包扎,采用络合碘进行消毒,而后应用无菌辅料、弹力绷带包扎,2~3d换药一次。

1.3.2 水胶体敷料外贴 观察组患儿术后即可接受预先冷藏(4℃)的水胶体敷料外贴20min,治疗间歇期第1周外敷1次/d,20min/次,后3周,每2d外敷1次,20min/ 次,外敷时间与激光治疗时间相同,即1~5个月。治疗期间注意防晒,同时注意防止患儿搔抓痂皮。

1.4 评价指标①观察两组入选者渗液时间、红肿时间、脱痂时间。②记录两组入选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皮纹改变、色素沉着、皮肤萎缩)发生情况。③统计两组入选者感染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创面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渗液时间、红肿时间、脱痂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创面恢复情况比较(,d)

表1 两组创面恢复情况比较(,d)

2.2 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纹改变、色素沉着、皮肤萎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2.3 感染情况对照组42例入选者中发生感染8例,感染发生率为19.05%(8/42),观察组43例入选者中发生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2.33%(1/4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P=0.012)。

3 讨论

手术治疗是小儿静脉畸形的常用治疗方式,可有效清除或减少病变组织,但由于患儿年纪较小,无保护创面意识,极易发生压迫创面情况。此外,患儿大腿内侧、颈部等特殊位置易受大小便、汗液污染,致使感染风险增加[7]。因此,积极给予有效的换药护理干预对促进创面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金因肽喷雾适用于烧伤创面、各类溃疡型创面、供皮区新鲜创面等,其主要成分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于加速创面细胞增殖具有重要作用[8]。但金因肽喷雾治疗过程中要求创面不受碰撞、摩擦及分泌物污染,才可确保创面快速愈合,而该药物治疗属于暴露疗法,增加家长照料患儿难度,且易发生干痂脱落再次损伤风险。水胶体敷料具有裁剪方便,固定容易等特点,在促使创面愈合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9]。本研究采用水胶体敷料换药方式干预静脉畸形患儿,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渗液时间、红肿时间、脱痂时间均更短,提示该方式可有效改善患儿创面愈合情况。分析其原因在于,水胶体敷料为湿性敷料,将该换药方式应用于换药护理中,可为创面提供湿润、低氧环境,利于毛细血管生成,角质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及纤维细胞生长[10]。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纹改变、色素沉着、皮肤萎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均更低,提示静脉畸形患儿术后换药过程中采用水胶体敷料,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感染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水胶体敷料可促使创面处于密闭状态,为创面提供一个洁净的愈合环境,其所形成的微酸环境可对细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有效降低感染发生风险,同时利于白细胞繁殖并发挥作用,进一步促进创面愈合。除此之外,湿性敷料不会粘连创面,表面光滑,可有效避免衣物对创面造成摩擦,从而减少再次发生机械性损伤的风险,减轻疼痛,利于减少预后风险,且易于患儿接受。

综上所述,静脉畸形患儿术后换药过程中采用水胶体敷料,可有效缩短渗液时间、红肿时间、脱痂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感染情况,利于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入选者胶体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新型肛肠科医用简便换药裤的设计及应用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黄河水是胶体吗
多学科交融为生态政策把脉——记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杨武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
浅谈胶体
溶胶的制备及性质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