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努力打造人才高地

2020-08-01 08:16丁伟斌王立奎
人才资源开发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人才工作

□王 旸 丁伟斌 王立奎

近年来,新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之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围绕经济社会主战场,坚持引育结合、刚柔并举,进一步盘活人才资源,挖掘人才潜力,创新体制机制,落实落细各项改革任务,着力打造新乡人才高地。特别是去年以来,紧紧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发挥人才优势,彰显人才力量,有力助推了各项中心工作、重大战略,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坚持党管人才,提升政治站位,建立促进人才成长的长效工作机制

1.强化领导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按照新形势新要求,改革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规则、运行制度,把党管人才的原则落实落细。坚持把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同步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专项述职、集体评议,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2.构建战略联盟,统筹人才资源。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成立由“一地、六校、四所”组成新乡人才战略联盟,积极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推动校院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项目共建,社会各界对此高度认可。今年以来,组建了联盟理事会办公室,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明确了工作方向和任务落点,实现了实体化运行,完善了政策对接、合作交流、共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加强政治引领,实现同心同向。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组织优秀专家召开专题学习会,开展学习研讨、国情研修、岗位践行、为民服务等活动,强化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每位市领导干部联系2 名专家,通过开展走访联系、座谈交流等活动,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困难,主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二、坚持创新服务,发挥人才优势,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

1.扎实开展三个“专项行动”。一是积极推动博士服务团服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项行动。组织协调县(市、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岗位和人才需求,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近两年,全市共有17 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到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二是坚持抓好专家人才精准扶贫专项行动。从新乡人才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抽调200 名优秀人才,组建专家服务团,举办“专家到一线”和“项目惠基层”活动,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项目、脱贫工作、基层需求,开展咨询服务。举办“农技大篷车”培训活动,组织农林牧水等方面的专家深入乡镇、农村,开展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三是精心组织人才智力结对帮扶专项行动。谋划推动新乡人才战略联盟“名家带新秀”活动,推选1000 位“名师”和500 位“名医”,与县(市、区)中小学教师和基层医院年轻医生,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和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成帮带对子,手把手抓学习,一对一促提升。

2.精心实施“两大工程”。一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工程。去年以来引进41 名省级科技特派员,选派110名市级、70 名县级科技特派员,到基层一线助力攻坚。开展各类科技服务活动4000 余场,解决产业技术难题1000 余项,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0 余个,受益群众7 万余人次。二是做好贫困地区重点领域专业人才支撑工程。招聘670 名特岗教师,安排名师送教下乡22期,惠及乡村教师3500 多人;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81 名、特岗全科医生60 名,安排359 名城市医生支援49 家县、乡级医疗机构,组织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专业培训9400 多人次,有效充实了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的专业人才力量,有力提升了重点领域专业技术水平。

3.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作用。选派机关优秀党政人才开展驻村帮扶,确保尽锐力量、尽锐出战。制定《完善驻村和结对帮扶工作责任体系的意见》,坚持责任立体化、管理网格化、任务明细化、措施具体化。全市923 个驻村工作队、2952 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奋战在攻坚一线。去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39 万人次,争取资金1.8亿元,新改建道路510 多公里、桥梁163 座,引进或领办致富项目370 多个,帮助销售农产品近亿元,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基层群众认可。

三、培育乡村人才,凝聚科技力量,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专业人才队伍

1.培育乡村本土人才队伍。指导各县(市、区)总结返乡创业经验,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4877 人。根据贫困地区发展生产需求,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去年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9790 人次。按照每个贫困村培育3名-5 名致富带头人规模,自下而上遴选2325 名致富带头人,培训2010 名。

2.提升乡村专业人才队伍水平。实施“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科技服务行动,抽调科研、教学、推广等方面的农业专家,按照“专家团队帮扶到县、科技人员包联到户、实用技术培训到人”的要求,推动农业科技应用推广与指导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2019 年,全市农业技术人员入户指导11 万多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32 万余册,服务培训农民27 万多人次。

3.增强新型职业农业队伍力量。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师资等基础资源建设,实施市县两级的“分级分类”培训,举办2019 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专题培训班。去年以来,全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897 人,招生农民入学中等职业教育156 人,中职教育精准扶贫培训356 人。

4.大力实施新商“回归工程”。依托各地新乡商会,收集整理新乡籍企业家名单,加强联系沟通,引导在外创业成功的新乡籍人士,回馈故地,为家乡谋发展、做贡献。

四、围绕主导产业,精准引进人才,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围绕产业引进人才。指导各县(市、区)紧紧围绕产业布局、主导产业,精准抓好人才引进、资源配置等工作。经开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纺织服装、高成长性服务业“2+1”主导产业,支持企业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区内河南茵特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柔性引进诺贝尔奖得主谢尔登·格拉肖,建立工作站,就细胞库建设和细胞产品的研发、制备、产业转化、临床应用、科研教学等事宜进行合作。

2.立足优势共育人才。红旗区发挥区域高校集中优势,以区863 科技产业园为平台,建立“政校企研”合作长效机制。区内多家企业分别与中科院、英国南威尔士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共建研发中心,先后引进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拉迪卡、北京防护材料与技术研究所刘吉平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有力推动了生物育种、新材料等产业发展。

3.整合资源支持人才。各县(市、区)依托驻外办事处、招商机构、重点商会,设立人才工作站,拿出资金支持、项目扶持、人才落户、子女入学等支持政策,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来新就业创业,积极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社会贤达返乡创业。长垣市依托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在外商会开展精准拜访,引导在外起重、医疗耗材业务精英返乡兴办实体,完成投资426 亿元。吸引防腐施工企业总部回迁,打造总部基地,全市注册防腐企业从90 家增加到605 家,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提速发展。

五、坚持开拓创新,突破重点难点,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1.抓牢责任,系统推进重点工作。市委领导专门带队,组织人社、教育、科技、工信、财政等部门,先后深入驻新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用人单位,听取改革意见,掌握工作动态。认真梳理、重点排查11 家牵头单位落实35 项重点任务的责任履行情况、工作推进情况、实际效果情况。截至目前,“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深化人才分类评价和职称制度改革”“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等26 项重点任务已初步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2.立足实际,实施重点人才计划。根据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精神,创新实施“牧野英才”“名校英才”“牧野工匠”等人才计划,制订《关于推进落实“牧野英才”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明晰落实路径。今年4 月,面向社会发布了《关于开展“牧野英才”行动计划创新创业项目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英才评审认定工作的公告》,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坚持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13 个配套文件,切实解决人才关心的引进落户、子女入学、资金奖励、医疗保障等问题。

3.聚焦难点,有效破解突出问题。围绕编制、住房、服务等人才最关注的问题,拿出硬招实招,确保工作实效。坚持即来即用,指导市委编办研究制定人才专项编制管理办法,在市直事业编制总量内从严核定人才专项编制,统筹调剂使用,简化程序,特需特办,将空编优先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采取设立试点、政策激励等措施,激励县(市、区)探索制定人才专项编制管理办法,先行先试。坚持拴心留人,将人才公寓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新乡市人才公寓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对人才公寓规划建设、优惠政策、分配管理、产权使用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指导市有关职能部门、各县(市、区)、用人单位积极推动公寓建设。坚持方便快捷,建立“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机制,在市民中心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为各类人才提供工作调动、户籍办理、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居留签证、社会保险、住房保障、旅游休闲等服务,让专家人才切实感受到重才敬才的诚意。

猜你喜欢
人才工作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