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工工作的五难五盼

2020-08-01 08:16陈振奇王馨婧
人才资源开发 2020年13期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信息

□陈振奇 李 凯 王馨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当前新冠疫情常态化发展的形势等,农民工就业创业面临不可预期的困难,农民工群体的转移就业、生产生活保障等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更加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去系统化地推进农民工工作的开展。面对新的情况、新的挑战,农民工工作面临着“五难五盼”。

一、面临的困难

1.农民工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文化程度偏低的客观实际是制约该市外出务工人员能否高质量就业的关键问题。当前,农民工的培训内容大多集中在种、养、加等传统专业方面,由于受自身文化程度制约,主动或乐于接受以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培训的较少,这是大多数农民工务工领域相对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问题所在。就全市而言,农村富余劳动力近310 万人,转移就业237.6 万人,仅有2 所技师学校、1所专科学校、2 所本科院校,60 所规模大小不一、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的技能培训机构,使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培训机构专业设置老化,已不能满足当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

2.农民工转移就业获得更高质量的公共就业服务难。农民工就业还存在信息不畅、技能和岗位不匹配、劳动权益保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以周口市为例,全市各级人社部门虽设置有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和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但是没有一个专门统一的农民工服务机构,也没有一所统一集中的人力资源市场。从事农民工工作的人员极少,市级农民工工作科只有3 人,县市区最多的也不过2人,大部分只有1 人,工作上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岗位招聘、创业指导服务和权益维护等众多服务需求。

3.维权难成为农民工转移就业中的羁绊。目前全国尚未出台统一的除工资支付以外的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各地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名目不一、措施各异,当遇到复杂问题时,无法可依。同时农民工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欠缺,对法律知识了解得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或是忍受不公正的待遇,或是采取极端方式解决,使矛盾激化,影响自身利益的维护和社会的稳定,急需设定特殊的法律援助。由于农民工法律意识不强,发生问题时往往疏于收集、保全相关证据,增加了维权工作的难度。以周口市为例,每年人社部门受理涉及农民工维权案件如劳动仲裁、工伤鉴定等近2000 起,广大农民工经常陷入劳动纠纷之中,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耽误了工作,影响了收入。

4.农民工有心回报家乡,但返乡创业步履艰难。融资难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制约瓶颈”。通过调查发现,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主要融资渠道来源于个人积累、家庭支持、自有资金、亲戚朋友借款(低息)、合作伙伴入股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且贷款手续复杂,不能有效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瓶颈问题。用地难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拦路虎”。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用地和厂房主要是租赁扶贫车间、闲置厂房或自建厂房,个体工商户经营主要是租赁门店。部分有创业意愿或者扩大再生产意愿的创业者存在着“一地难求”或者土地租赁费用较高的现象。盲目性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绊脚石”。返乡农民工创业经验不足,缺少创业指导和相关培训,对创业前景、项目选择、风险预判、资金使用没有合理的规划,且大多创业者急于求成,导致创业项目抗风险能力弱。基层创业环境“弱”是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难关”。大多数农民工返乡后将其场址设在乡镇、村镇,但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创业服务平台在政策咨询、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方面暂时还不能完全满足返乡农民工的实际需求。

5.农民工工作相关数据统计收集难。当前,农民工工作涉及农民工自身的基本信息、外出务工信息、培训信息、建档立卡信息、技能教育信息、奖补落实信息等,每个月省厅和国家还要求上报各种统计报表和工作台账等信息,而上述信息的获取只能靠市、县、乡、村四级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村级信息员人工统计获取,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完整、漏报、少报、缺项,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问题普遍存在,效率低下。农民工工作信息化基础不实、信息化技术缺失、信息化水平较低及对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等,是造成当前农民工工作服务难以精准化的突出问题,与当前时代的要求和工作现实需要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相关期盼

1.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一是整合财政资源,打破条条框框各自为战的局面,统筹使用财政资金,节约组织、协调、管理成本,增强培训资金使用的效率。二是强化思想引领。引导农村群众提高对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参加技能培训同样是成才和谋生的重要路径。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在农村“普九”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服务、职教机构为依托的培训链条,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和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教育项目,兑现各类政策性培训补贴、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学习和掌握一技之能和新技能,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适应市场化需求的能力。

2.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一是着力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工作投入,加强城乡一体化融合对接的统一劳动力市场和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及村级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提升组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二是构建网络信息平台,提升市场效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连接“供需平台”,通过“互联网+转移就业服务”、手机“APP”应用下载,构建“企业用工+农民工务工”双需互联互通对接网络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切实有效地畅通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三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本级及县市区都要搭建统一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才市场)。同时,在人社局现有农民工工作科的基础上成立农民工服务中心二级实体机构,负责农民工的全面工作。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平等就业,完善农村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制度,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3.出台全国统一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条例》,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一是出台全国性农民工权益保障条例,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工的社会定位、落户权益、入职就业、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等内容,使农民工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有法可依。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定期举办普法宣传,接受农民工的法律咨询,受理农民工维权案件和其他法律服务事项,为符合条件的受援对象提供法律援助。及时沟通协调、构筑畅通快捷的农民工维权服务渠道,促进农民工维权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三是实行签订强制性劳动合同制度。农民工和务工所在企业在确定劳务关系时,必须依法依规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不能流于形式,在农民工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有据可依。

4.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带动更多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一是打通返乡创业农民工“融资通道”。适当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门槛,降低贷款利率,加大返乡创业农民工放贷额度,有效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难的实际问题。二是探索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用房新机制。科学整合农村闲置学校、废弃厂房或者利用率不高的扶贫车间,以政府转租、市场化的方式,有效解决返乡创业者用地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土地超市”或“厂房超市”运行机制,政府牵头运作,鼓励企业以“组团”的方式租赁土地或开辟返乡创业专设园区等方式入驻产业集聚区(园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孵化园区等,实现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提高企业用地效益,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三是完善创业指导针对性服务。加大创业培训力度,针对不同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就业愿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业务,开设新兴就业岗位培训。拓宽就业创业信息发布渠道,结合传统和新兴平台建立各类用人信息库,增加专项招聘活动,加大创业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加强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为创业人员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综合服务,解决在项目选定、技能培训、风险评估、金融贷款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四是进一步优化返乡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力度,加强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力度,精准提高农民工创业能力,进一步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其带动就业的能力。

5.农民工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全面提升农民工工作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夯实农民工工作的基础,做实农民工工作各项信息台账,引入大数据、“互联网+农民工”各项服务等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以周口市为例,作为传统农区,面对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外出务工人员多、务工分布分散等现实,信息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要建好农村劳动力信息总台账,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档立卡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分台账等,建成一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形成一网“互联网+农民工”全覆盖,一热线“人社12333”全天候接听,一站式“农民工培训、求职、外出、返乡、回引、维权”全方位服务的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服务模式,为农民工高质量转移就业、返乡创业提供支持。站在高质量的信息化平台上进行数据比对、定点分析、定性分析,为领导高质量决策提供参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

三、结语

近年来,周口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安排部署,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多措并举支持返乡创业,着力促进农民工这个大群体就业创业,稳就业保增收,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农民工培训信息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订阅信息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展会信息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