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在国防军工企业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2020-08-01 08:16胡轩豪葛宇辰何如玢周清卿
人才资源开发 2020年13期
关键词:在校学生军工国防

□胡轩豪 葛宇辰 何如玢 周清卿

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就业结构性矛盾显现,且其择业观具有目标理想化、目标功利化和意向多元化的时代特征,同时薪酬待遇、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等因素对其择业也有较大影响。事实上,多数高校毕业生择业时的心理准备不充分,职业意识薄弱,没有很好的就业观念,同时能将个人发展需要和国家需要联系起来的更是不多。因此,对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国防军工企业择业就业情况的研究,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调查与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分为前期调研、实地走访、结果分析和结论形成等阶段。调研对象主要包括相关专业高校学生和毕业生、部分国防军工企业部门负责人和员工,同时为确保研究准确性、合理性,研究团队又赴部分互联网企业进行对比性调研。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法、座谈法和观察法。调研前期进行相关文献查阅总结,并针对部分高校学生和毕业生、预调研单位员工进行问卷制作与发放回收分析,而后根据前期分析深入部分高校、国防军工科研院所和互联网企业等进行实地调研。在研究各阶段,综合运用观察法及时捕捉重要信息,保证研究客观准确。

二、研究结果分析

面对不同的调研对象,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如对在校学生,侧重调研对国防军工企业的了解程度及就业意向;对包括军工行业在内的不同单位毕业生,侧重调研其工作所需知识能力及对在校学生的意见建议;对预调研的国防军工企业、互联网企业,侧重调研其用人需求及对高校毕业生的态度和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在与相关高校学生座谈及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学生对国防军工企业了解较少且印象刻板,同时,一些同学认为与互联网等行业相比,在国防军工企业的薪酬难担生活之重。另外,因军工行业对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保密要求较高等特点,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足够能力,或是认为对自己束缚太多,从而失去对国防军工行业的就业兴趣。

在不同行业工作的毕业生是高校与企业的纽带,也是在校学生的前辈。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高校毕业生分享了其在选择国防军工行业和其他行业工作中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遇到的问题。同时,他们对在校学生提出了意见建议,包括在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在择业时注重将个人兴趣、人生价值、个人发展等综合考虑,而不是以薪资待遇为唯一考虑因素。这对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较大的影响。

作为用人单位的军工企业和用作对比调研的互联网企业,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在实地调研和与相关部门人员座谈交流中,研究团队了解到,作为保密性较强的行业,大部分军工企业会选择具有国防背景的相关高校毕业生作为招聘对象,同时在职业发展方面也有多种道路供员工选择。在互联网时代下,军工企业也意识到自身劣势,在人事管理和待遇政策等方面需要更加完善。在员工能力方面,军工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希望员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调研中对当代学生对于国防军工企业的看法及印象有了较深了解,对当代学生在不同企业就业的意向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有了深刻认识。高校学生是有思想有抱负的青年群体,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有着一定的规划及较高期待,而现阶段国防军工企业的特殊性在某些方面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望,再加上招聘要求较高,使得双方在人才市场上没有做到良好匹配。另外,在信息时代,国防军工企业因保密性导致在宣传方面较其他行业失去先机,再加上大众的刻板印象,在人才吸引方面更加困难。对于这些问题,高校、相关企业和学生个人需要不断加深认识,以便促使高校毕业生更好在相关行业就业。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学生所处环境对个人择业观和价值观影响较大。相对于中西部地区高校,东部地区高校有经济水平高、就业机遇多等优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视野也更丰富,这使得不同地区高校学生在职业选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2.学生择业时对企业文化和个人想法匹配度考虑较多。研究发现,国防军工企业员工以发展前景、个人价值和职业规划等作为择业主要考虑,其他企业员工以兴趣爱好、工资待遇等为主要考量,这些均与企业文化和个人想法紧密相关。同时国防军工企业的高保密度等特点,可能会使部分毕业生因认知偏差降低择业意愿。

3.不同类型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均有所提高。无论国防军工企业还是新兴IT企业,均要求从业者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观念,同时对管理沟通、写作表达等综合能力也有要求。相比而言,国防军工科研院所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质。

4.高校在人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价值观塑造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调研中,国防军工企业等单位提出部分高校毕业生还存在基础不够扎实、综合能力较差等问题,同时研究也发现部分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存在偏差,这些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意见建议

1.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建议。相关高校应重视学生国防军工精神的培育,培养学生热爱国防事业、敢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注重基础学科完善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完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2.对国防军工企业的建议。国防军工企业可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学生对企业工作状态的了解,促使学生对国防军工行业的接受和认同;适时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国防军工企业的了解认识;加强与相关高校合作,利用项目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机会,促进学生认知和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

3.对在校学生的建议。在校学生应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加大对社会与就业的认识,做好个人定位与职业规划;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坚定个人理想信念,树立奉献意识;脚踏实地学习,打好基础,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猜你喜欢
在校学生军工国防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研发支出政策在军工科研企业的应用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培养对策探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华东交通大学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