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高职院校体验式就业指导策略

2020-08-01 08:16朱士韬邓云江赵琼琼
人才资源开发 2020年1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就业指导阶段

□朱士韬 邓云江 赵琼琼

从高考选择“热门”专业,到求学时既不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也不注重自身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再到毕业时个人能力与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脱节、工资标准无法达到心理预期等诸多问题,“就业难”“择业难”已成为每年毕业季大学生碰到的老问题。

一、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职业指导理论于20 世纪初在美国逐渐兴起,被人们熟知的是来自舒伯(D.Super,1910-1994)的生涯发展理论。他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又将探索阶段细分为幻想期、实验期、实践期;建立期细分为尝试期和稳定期。根据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并会在后期(毕业后)步入建立阶段,可以说这一段时期的经历直接决定了未来人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问题

1.学生自我概念不明确,行走偏颇。“自我概念”作为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他认为要想使职业生涯能够得到良好的规划与发展,清晰的自我概念必不可少。但对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高中时期的自我概念就相对比较模糊,对自身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认知,进入高校后,这种现象依然大量存在。不了解自身,不能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或者测评软件分析自我,极易致使学生形成片面的就业观。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规划意识薄弱。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很多学生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这类需要自己主动实践的学科。仅仅将职业生涯规划课视为一门普通的课程,以能拿到高分为目的,而不是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规划意识薄弱。

3.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多理论少实践。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没有形成一个贯穿始终的体系,通常仅有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大三的就业指导课程,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进校后和大三实习前,在大学中段却很少有课程安排。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仅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目的,在日常教学中,只会教授学生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既不会去尝试进行一些能够让学生亲身投入的、了解工作岗位的社会实践,也不会主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尝试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职业生涯游戏。一味让学生单一了解理论知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职业生涯规划太深奥、与自己无关、没必要的想法。

4.职业生涯理论研究不深入,缺乏专业教师。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多为本班级辅导员,很少有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的教师。他们授课时既缺少专业性,又无丰富的实践经验,更不能实时更新业务知识,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存在的困惑。近些年来,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就业压力,许多高职院校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指导力度,也有少数院校对部分辅导员进行了职业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然而,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流动性较大、岗位转换较快,绝大多数辅导员无法真正做到专业化、专家化。

三、高职院校体验式就业指导策略

高职院校体验式就业指导,是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出发,根据舒伯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探索阶段的细分理论,运用体验式学习法,即职业幻想—职业实验—职业实践—职业初尝,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完成职业生涯探索,并引导学生完成高质量就业,顺利进入职业生涯建立阶段。

该指导贯穿学生的三年学业,以大一为起点,协助学生完成自我概念的认知、了解职业概念。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较少的大二学期为重点,充分集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就业指导,让学生确认职业目标。以步入职场的大三为转折点,进行对职业的实践及对目标的再确认。以大学毕业为终点,帮助学生完成职业选择的最后调整,争取帮助每一位学生完成最优就业。

1.认知自我,拟定选择。第一阶段在大一学期后半段进行,学生对自己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以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美国O*NET系统为理论基础,用职业生涯小游戏等活动方式进行职业生涯体验,让学生在游戏中一步一步探索,完成自我概念的认知。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等特点,多种方式获取自己适合的岗位职责、招聘要求、薪资待遇等信息。通过课堂PPT演讲形式,师生共同交流个人规划的优点与不足,帮助学生在发掘职业兴趣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2.认知企业,确定目标。第二阶段是大二暑假之前帮助学生体验认知行业与企业。该阶段主要借用校企合作平台,分班级和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对接,将学生带入企业中或者将企业请到学校来,让企业代表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真实需求、未来就业可能面对的困境等,全方位了解职业目标、行业现状,确定职业选择,而非一般的想象、网络检索或者他人之言。

3.实践出真知,目标再确认。第三阶段——实践阶段,即大三实习阶段,学生对职业的第一次尝试。在自荐和他荐方式下,确保每一位需要就业的学生找到实习岗位。教师定期采用视频会议等方式和学生交流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安排专人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记录、解答,同时也可以留存案例,为以后教学留下材料。该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实习中实时反馈职业实践经历,解决学生困惑,正确认知职业目标。如有问题,及时再思考、再调整,确保能够在首次就业时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

4.做好跟踪服务,助力再就业。第四阶从校园延伸到社会。在帮助学生完成校园就业后做好就业跟踪的同时,为小部分在毕业后对目前就业状况不满意的学生进行再帮扶。由就业指导教师牵头,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家境、追求等情况,助力学生就业成长。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就业指导阶段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曼巴传奇 KOBE20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