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团队模式在卒中单元进修护士临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2020-08-04 07:45武美茹王翠雪苗亚杰孙金菊孙悦邓永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护士学科

武美茹,王翠雪,苗亚杰,孙金菊,孙悦,邓永梅

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合作的培训模式是培养医学生的方法之一,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2]。2001年我国建立了首个卒中单元病房,这是一种多元医疗模式,需要多学科密切合作[3-4],护理是卒中单元医疗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卒中单元每年接收大量神经内科护士进修学习[5],传统护理带教的培训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员的要求,急需针对卒中单元进修护士建立完整且高效、满足卒中单元临床护理实践需求的培训模式。本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开展的将多学科团队培训法应用于卒中单元进修护士的实践进行效果评价,以期为进修护士的培训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单元进修的护士,按照入科批次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科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9年7月入科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持有所在单位进修推荐信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审批同意表;②取得护士资格证且在二级以上医院工作1年以上;③能脱产完成进修任务;④进修时间为3个月;⑤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中途终止进修者。

1.2 培训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临床培训模式,由护理部统一制订进修护士培训方案。进修护士在入科前由护理部对其进行为期3 d的岗前理论培训,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及基本理论知识。进入卒中单元病房后由1名高年资责任护士进行一对一临床带教。每月科室内组织培训,由护士长及高年资责任护士采取PPT授课的方式开展卒中相关护理知识的培训。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培训模式,建立固定的培训工作组。具体方法如下。护理部在护士入科前对其进行为期3 d的岗前理论培训,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及基本理论知识。卒中单元组建多学科团队,包括病房护士长1名、主管医师1名、主管护士2名、康复治疗师1名、营养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组长为病房护士长。团队成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相应资质,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技巧。病房护士长负责进修护士的管理、培训工作。具体过程如下:①病房护士长向进修护士介绍病房一般情况、环境及卒中单元各组工作人员;在入科第1天对进修护士进行需求调查(包括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等),依据调查结果安排授课计划,尽量满足学员要求。②多学科小组依据进修护士学习需求和进修教学要求对其进行每周1次理论和操作授课,授课前1周安排进修护士对授课内容进行熟悉了解,并组织学生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站上查阅相关文献,课前小组内讨论所查阅的文献。授课当天以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切入点,重点针对患者的症状及康复做出相应的评定,并给出患者近期及远期护理目标。结合所查文献的结果,总结出最优的护理方案。其中主管医师负责讲解卒中疾病转归、诊疗、复发等疾病相关知识,康复治疗师负责卒中患者功能锻炼的培训指导,营养师负责卒中患者饮食情况指导,心理咨询师负责心理疏导方面的培训。③由护士长主持开展每月1次的多学科团队联合查房,选择有代表性的卒中病例进行讨论,多学科团队成员引导进修护士制订包含护理、营养、心理、康复的综合护理方案;同时,多学科团队成员对进修护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1.3 评价方法 一般资料调查:包括护士的年龄、学历、技术职称、工作年限等基本资料。

专科知识考核:由护理部统一组织考核,包括脑血管病相关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考核,以评价进修护士对脑血管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专科操作水平。进修护士进修开始时和结束前一天进行考核,理论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满分均为100分。

培训方式评价表: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提升学习兴趣、提升专业知识、知识掌握程度、授课能力、专科操作掌握等5个方面,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其中5分表示该方面得分最高,1分表示该方面得分最低。护士进修结束前一天进行问卷填写。

培训满意度调查表: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培训方法合理性、与临床的结合性、培训老师的胜任力等,选项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个等级。护士进修结束前一天进行问卷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研究对象83例,均为女性;观察组40例,对照组43例,两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观察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 两组对培训方式评价和培训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在培训方式5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观察组对培训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4)。

3 讨论

多学科团队模式最早由美国约翰·哈特福德基金会于20世纪90年代发起,对老年患者实施个体化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称为多学科整合治疗,之后广泛应用于疾病管理及临床培训[6-7]。本研究将多学科团队模式应用于培养卒中单元进修护士,观察组进修护士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这与焦伊胜等[8]的研究结果类似。多学科团队模式将培训内容扩展到卒中相关的医疗、康复、心理、营养等学科并由各专科成员开展培训,多学科团队成员进行良肢位摆放、吞咽功能评定等专科操作实践指导,进修护士在临床实践遇到问题可及时与团队讨论并解决[9],使进修护士的学习诉求得到及时满足,促进知识、技术的学习理解。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比较(单位:分)

表3 两组对培训的评价比较(单位:分)

表4 两组对培训的满意度比较[单位:例/(%)]

多学科团队培训模式不仅能提高进修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也一定程度提高其综合能力。传统培训法只针对护理专业进行培训,未涉及其他学科,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不能与临床实践紧密连接。不同于实习护士和低年资护士,进修护士来自不同医院,学历、年龄、职称各异,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更给培训带来一定困难[10-11]。多学科教学团队可以根据进修护士的兴趣给予针对性指导,同时,也注重学生授课能力的培养,进行授课技巧的培训,夯实专业知识,强化教学意识,提高表达能力,使护士在认知、态度、信心、自我效能、专业技术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均有提高[12]。

随着国内各级医院对卒中单元理念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到高级卒中中心进修学习。在本研究中,多学科团队模式能有效提高卒中单元进修护士的培训满意度。相关文献指出,多学科团队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并融会贯通,认为多学科团队培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13-15]。

综上所述,进修是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的重要路径,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基层医院机构的护理质量,多学科团队模式搭建卒中单元多学科互动平台,使卒中单元进修护士接受专业、科学、有效、全方位的卒中相关医疗、护理、康复、心理、营养知识,激发进修护士学习兴趣,满足全面提升进修护士的卒中护理能力的培养需求,提高进修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修护士培训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护士学科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学科新书导览】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超学科”来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